“果樹,是綠洲的低語,
每一枚果實,都是時光的心意。”
阿克蘇是南疆的民族融合樣板城。維吾爾族人口居多,也有漢族、回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彆克族等多個民族。市區裡,清真寺與漢式廟宇相望,廣場上人們穿著不同風格的衣裳,跳著同一支樂曲。
我在人民公園的湖邊,看到維吾爾族老大爺在彈都塔爾,旁邊漢族孩子在放學後練跆拳道,還有回族姑娘坐在長椅上畫速寫。路人互相點頭致意,笑聲自然。
我采訪了一位基層社區工作人員,他說:“這裡沒有誰‘包容’誰,大家本來就是一起長大的親戚朋友。”他說他們社區每年都會辦“鄰裡節”,用的是各族家庭輪流做菜、一起跳舞、一起布置場地的形式。“隻有一起動手,才真正了解彼此。”
我寫下:
“阿克蘇不是拚圖,
而是一幅融合的水彩畫。
在這裡,人種是根,文化是花,
開在一條共同的河流旁。”
近年,阿克蘇變得越來越現代。高樓拔地而起,機場、高速、鐵路、物流港相繼建成,成為連接中亞、南疆、內地的重要樞紐。它既是農業大市,也是工業新城,更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重要節點。
我參觀了阿克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看到新材料企業、果品深加工廠、棉紡工業園正在忙碌運轉。一位年輕的企業負責人說:“很多人以為新疆發展慢,其實我們一直在往前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在市圖書館、文化館、非遺中心,我看到另一群人正在挖掘傳統、保存故事、傳播文化。他們用文創產品、民俗演出、新媒體傳播的方式,讓世界重新認識這座城。
我寫下:
“阿克蘇,用一座綠洲的姿態,
對這個時代說出自己的回答:
我來自絲路,但我不止於絲路。”
夜幕降臨,阿克蘇城被一層溫暖的燈光包裹。人民廣場上音樂響起,老人們跳起麥西來甫,年輕人踩著滑板穿梭而過,小孩在水幕燈前追逐光影。
我走在阿克蘇河沿岸的步道上,春風輕拂,河水依舊潺潺。河對岸是一排排低矮的居民樓,窗戶透出黃光,鍋碗聲和家長呼喊聲仿佛從畫中飄來。
我坐在河邊長椅上,一位老大爺遞給我一塊蘋果,說:“這是我們家自種的。”我接過,咬了一口,甜味從舌尖沁入心底。
這座城市,如同這蘋果一樣,不需要驚豔,卻在你最放鬆的時候,悄悄征服你。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上鄭重寫下:
“第361章,阿克蘇,記。
河水不息,綠洲永恒,
這是一座讓人懂得什麼叫做‘生活’的地方。”
下一站,阿瓦提縣。
我要繼續前行,走入塔河支流更深的土地,去看看那片著名的刀郎之地,探尋歌聲與陽光如何在那片土地上生長、飛翔。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