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羅畢不靠筆墨書寫自我,它用噴漆、腳步與節奏,把存在塗滿城市的每一道褶皺。”
夜晚,我受邀前往“鼓之場”——一處露天廣場,是內羅畢年輕人聚會與表演的聖地。火光跳躍,人影閃動,一群青年正圍成圈,用鼓點、口技、手勢與舞蹈講述著屬於他們的節奏傳說。
我被請入圈中,一麵羊皮鼓被遞到我手中。起初我手腳不協,但很快節奏湧上心頭,鼓聲從我的掌心流出,與他們融為一體。
有人高喊:“再來一段!”人群中爆出笑聲,連空氣都跳躍起來。
鼓聲不隻是一種節奏,更像是某種心靈的宣言。
我寫道:
“內羅畢的夜,是心跳製造的合奏。每一個鼓點,都是黑夜中的燈火,是荒原中不滅的火。”
次日,我在城市一隅發現了一座不起眼的圖書館——“麥肯齊閱覽館”。樓體陳舊,院牆長滿藤蔓,但裡麵卻整整齊齊,藏書萬餘。
圖書管理員是一位名叫妮婭的老女士,她聲音輕柔、動作嫻靜,帶我翻閱一本用斯瓦希裡語手抄的馬賽傳說。
“你看,知識並不總要高調,它有時候就藏在角落。”她說。
窗外有風,吹動書頁。我坐在木椅上,讀到一句話:“風若不來,我就是風。”
我寫道:
“在內羅畢,風不是路過,它翻書、進夢、織詩。它帶走沙塵,也送來新生。”
旅程最後的黃昏,我與姆萬吉站在卡倫區的一處小丘上,俯瞰整個城市。太陽緩緩沉入西方地平線,光輝灑在玻璃樓與鐵皮屋頂之間,宛如塗上溫柔的一筆。
“你會記住這裡嗎?”姆萬吉問。
我回望他說:“我會寫下它——寫進人們未曾抵達的心裡。”
我翻開《地球交響曲》,在新頁寫下:
“第590章:綠脈交響夢息高原。”
並附注一行:
“內羅畢,是一座正在成長的城市,是奔跑中的信念,是在紅土上鋪設的未來。”
清晨,我坐上開往西北高原的汽車。窗外,草原漸綠,山影浮現。
地圖上,一個新名字已在我的心中躍動——艾爾多雷特。
那是高原的名字,是耐力的名字,是奔跑者的故鄉。
艾爾多雷特,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