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在臣子和子女麵前講述這些經曆,既是炫耀,也是警醒自己居安思危。
呂不韋笑著接口:“沒錯,彆看我們如今衣飾華麗,氣度非凡,其實也吃過不少苦。”
子楚和呂不韋各拿了一個饅頭,咬下一大口。
接著開始咀嚼……
嚼著嚼著,子楚臉色微變,深吸幾口氣,硬著頭皮吞下了高粱麵饅頭。
最終,他還是沒能忍住,咳嗽了一聲,說道:“這饅頭有點噎人。”
呂相邦的臉已經憋成了紫紅,看得出來吃了不少苦頭。
吳巨和祁農急忙分工,一個負責捶背,一個倒水,君臣二人這才緩過勁兒來。
喝了好幾口水後,子楚才恢複了些精神,又咬了一口饅頭。
吳巨驚訝地問:“還能繼續吃?”
子楚神情自若地說:“不能浪費糧食。”
呂不韋苦笑著搖了搖頭,但也隻能陪著一起吃。
饅頭配著三倍的水,兩人終於將饅頭咽了下去。
子楚吃完後,又伸手去拿籠屜裡的饅頭。
吳巨趕緊攔住:“大王,彆再吃了,這種高粱,又叫蜀黍,和黍米一樣,吃多了不容易消化。”
子楚收回手,他也隻是隨性一試,不是真想吃。
吳巨掰了一半遞給試驗田負責人:“嘗嘗,說說你的感受。”
負責人接過,嘗了一口,皺眉慢慢咀嚼:“我是不是該說實話?”
子楚瞪了他一眼:“你難道還想撒謊不成?”
負責人尷尬地笑了笑,隨後嚴肅地說:“確實不好吃!”
“這還需要你說?”子楚翻了個白眼,他和呂不韋之前就已經體會到了。
負責人接著說:“雖然味道不佳,但有它的實用價值。我們的秦國政治清明,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行了,這些話就免了吧,寡人清楚治下的情況。”子楚無奈地擺擺手。
負責人調整語氣:“儘管我國強盛,但仍有百姓食不果腹,尤其是戰亂或災荒時期,餓殍遍野,對他們而言,這點難吃也算不上什麼。”
子楚等人點頭表示認同,這話說得實在。
吳巨插話道:“對他們來說,口感差一點也沒關係,而且我們還能不斷改良,純高粱饅頭雖差,但加入其他糧食做成雜糧饅頭就會好很多,還可以用來煮粥、釀酒,甚至喂牲口,總之總會有解決辦法。”
子楚點頭表示同意。
於是他們拿出之前的烤肉,倒上一杯低度燒刀子,繼續用餐。
子楚邊吃烤肉邊說:“高粱耐寒耐澇,產量高,用途廣,看來確實值得種植。祁農,這事就交給你了,種子取出來後統一種植,要是失敗了,唯你是問!”
“是!”祁農正色保證,“臣定將高粱種好!”
君臣四人繼續邊吃邊談。
“對了,關於雜交的事,你那邊有進展嗎?”吳巨問祁農。
祁農搖頭,“暫時沒有。春天時我讓人搜集了各地的高粱種子,但還沒來得及播種,要等到明年春天一起種,到時候才能知道情況,包括你說的雜交能否實現。”
吳巨點點頭,他認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後世的雜交技術大多依賴科技手段,雜交水稻尤其需要雄性不育係作為遺傳工具。他不確定自然雜交是否可行,能否培育出更好的品種。不過還是決定試試,不嘗試怎能知曉結果?
飯後,眾人返回城中,在吳巨府中小憩。
這時,子楚問道:“科舉準備得怎麼樣?卷子出了嗎?”
吳巨點頭,請子楚稍等,隨即回房取來一個盒子,從中拿出一摞紙,“這是初試試卷。”
子楚接過,快速瀏覽一番,又遞給祁農和呂不韋。
二人看完後都點頭,“這份卷子很好,非常考驗考生能力,特彆是那道策論題,很有深度。”
子楚也點頭,“那就按這個方案進行。”
吳巨補充道,“由於範圍僅限於鹹陽地區,所以隻設初試和會試兩輪,最終由大王親自考核。”
“三天後的第二期《大秦報》上會正式公布此消息,並在京畿各城設立報名點,京畿人士可報名參加,初試定於九月十日,會試則於九月十七日開始。”
子楚點頭沉思片刻,說道:“不必限製為京畿人士,這樣可能不太公平。人們擔憂的不是分配少而是分配不均。不如縮短報名時間,改為三天,甚至兩天,這樣報名人數自然會減少。”
"大王考慮得很周全。"吳巨笑著點頭。
"回去擬一份詳細的章程送至宮中,後會時集中商議。"
吳巨點頭:"好。"
喜歡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