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五代十國這出持續七十多年的亂世大戲,到了後周世宗柴榮這兒,基本就快演到高潮了。柴榮這位\"五代第一明君\"一頓操作猛如虎,把後周打造成了超級強國,可惜英年早逝。但他打下的底子沒白費,接盤的趙匡胤更厲害,帶著北宋軍隊一路\"打怪升級\",把十國挨個收拾了個遍,最終完成了統一。這過程就像玩一款高難度策略遊戲,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大宋開國的統一之路,看看這亂世是怎麼歸一統的。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在北伐遼國的路上突然病倒,不久就去世了,年僅39歲。這位老兄在位六年,乾的全是硬活兒:改革軍政、發展經濟、南征北戰,把後周變成了中原最強的政權。尤其是他三次征討南唐,拿下了淮南十四州,把南唐打得從\"大國\"變成了\"江南國\",基本解決了南方最大的威脅。
柴榮的突然去世,給統一大業留下了一個懸念。但他留下的局麵非常好:後周國力強盛,軍隊戰鬥力爆表,周邊的割據政權要麼被打殘,要麼嚇破了膽。唯一的問題是,繼位的柴宗訓隻有七歲,主少國疑,給了趙匡胤機會。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說實話,趙匡胤能當上皇帝,很大程度上是沾了柴榮的光。但這位宋太祖也不是吃素的,他一上台就開始琢磨怎麼完成統一大業,把柴榮沒乾完的活兒接著乾。
趙匡胤當了皇帝後,把大臣趙普叫來,問:\"天下這麼亂,我怎麼才能把它統一呢?\"趙普不愧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主兒,當場就給趙匡胤製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先收拾南方的割據政權,這些地方富裕但戰鬥力弱,容易搞定;搞定南方後,再集中力量對付北方的遼國和北漢。
趙匡胤一聽,覺得靠譜,於是開始按照這個戰略行動。但他比柴榮聰明的地方在於,他不僅會打仗,還會玩政治,能用和平手段解決的,絕不動刀動槍。這就為統一戰爭減少了很多阻力。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機會來了。湖南的武平節度使周保權派人到北宋求援,說衡州刺史張文表叛亂,請求趙匡胤派兵幫忙平叛。趙匡胤一看,這是個好機會,於是決定\"假道伐虢\",借道荊南去攻打湖南,順便把這兩個小政權一起收拾了。
當時的荊南南平)由高保融的兒子高繼衝統治,這哥們繼承了祖上\"抱大腿\"的傳統,對北宋恭恭敬敬。聽說北宋軍隊要借道,高繼衝沒多想,就同意了。結果北宋大將慕容延釗、李處耘率軍到了荊南,高繼衝親自去勞軍,沒想到剛離開江陵,北宋軍隊就趁機占領了城池。高繼衝傻眼了,隻好投降,荊南就此滅亡。
搞定荊南後,北宋軍隊繼續南下,攻打湖南。周保權一看,北宋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但已經晚了。北宋軍隊很快就攻克了潭州今湖南長沙),活捉了張文表,順便把周保權也俘虜了,湖南也被北宋收入囊中。
這一戰,趙匡胤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荊南和湖南,撿了個大便宜,為統一南方開了個好頭。
乾德二年964年),趙匡胤決定攻打後蜀。後蜀當時由孟昶統治,就是那位寫\"冰肌玉骨\"的文藝皇帝。孟昶聽說北宋要打過來,一點都不慌,他覺得蜀地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北宋軍隊打不進來。於是他派王昭遠率軍抵抗,還大言不慚地說:\"我這次去,不僅要打退宋軍,還要打到中原去,奪取天下!\"
結果呢?王昭遠就是個紙上談兵的家夥,剛一交鋒就被北宋大將王全斌打得大敗。北宋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克了劍門關,兵臨成都城下。孟昶這下慌了,隻好投降,後蜀滅亡。
孟昶被押到開封後,趙匡胤對他還算客氣,但沒過多久孟昶就死了,據說是被毒死的。他的寵妃花蕊夫人被趙匡胤納入後宮,還留下了\"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詩句,道儘了後蜀滅亡的無奈。
平定後蜀後,北宋的下一個目標是南漢。南漢當時的皇帝是劉鋹,這位老兄是曆史上有名的奇葩皇帝,他覺得官員有家庭就會不忠,所以隻信任太監和宮女,當官的必須先自宮,整個朝廷被搞得烏煙瘴氣。
開寶三年970年),趙匡胤派潘美率軍攻打南漢。劉鋹一看宋軍來了,一點都不慌,他覺得南漢有\"象兵\",戰鬥力爆表,宋軍肯定打不過。結果呢?潘美用火箭攻擊,大象受驚後掉頭就跑,反而衝亂了南漢軍隊的陣型。
劉鋹一看打不過,就想坐船逃跑,結果船被太監偷走了。沒辦法,劉鋹隻好光著膀子,抬著棺材,出城投降。南漢滅亡。
搞定南漢後,隻剩下南唐和吳越了。南唐當時由李煜統治,就是那位\"問君能有幾多愁\"的李後主。李煜是個天才詞人,但不是個好皇帝,他繼位後,對北宋稱臣納貢,隻想偏安一隅,繼續寫他的詞。
開寶七年974年),趙匡胤派曹彬率軍攻打南唐。李煜趕緊派使者去北宋求和,說願意取消國號,改稱\"江南國主\",但趙匡胤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拒絕了求和。
曹彬率軍攻打南唐,采用\"圍城不攻\"的策略,把金陵圍了整整一年。李煜在城裡該寫詩寫詩,該畫畫畫畫,好像忘了打仗這回事。直到金陵城破,李煜才恍然大悟,隻好投降,南唐滅亡。
李煜被押到開封後,趙匡胤封他為\"違命侯\",其實就是軟禁起來。後來李煜寫了\"春花秋月何時了\"的詞,被宋太宗趙光義認為是懷念故國,於是把他毒死了。一代詞帝,就這樣淒慘地結束了一生。
南唐滅亡後,隻剩下吳越和北方的北漢了。吳越由錢俶統治,錢家從錢鏐開始,就一直奉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對中原王朝恭恭敬敬。看到北宋統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區,錢俶知道自己不是對手,於是在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主動向北宋納土歸降,吳越和平並入北宋。
錢俶的選擇是明智的,他不僅保住了錢氏家族的榮華富貴,還避免了戰爭的破壞,吳越百姓也因此免受戰亂之苦。這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中,算是難得的和平過渡。
搞定南方後,北宋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北方的北漢了。北漢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靠著遼國的支持,一直頑強地抵抗北宋。趙匡胤在位時,曾多次攻打北漢,但都因為遼國的乾涉而失敗。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決定徹底解決北漢問題。他親率大軍,分水陸兩路攻打太原。北漢皇帝劉繼元向遼國求援,但此時的遼國已經自顧不暇,隻派了少量軍隊象征性地支援了一下。
宋軍把太原圍得水泄不通,晝夜攻打。劉繼元一看,遼國靠不住了,城裡也斷糧了,隻好開城投降。北漢滅亡,至此,十國全部被北宋統一。
北宋統一十國,結束了自唐末以來長達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麵,這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件大事。統一帶來了很多好處:
首先,結束了戰亂,百姓終於可以過上安穩的日子了。五代十國時期,戰爭頻繁,百姓流離失所,統一後,社會秩序逐漸恢複,經濟開始發展。
其次,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五代十國時期,各個政權並立,文化差異很大,統一後,中原文化得以傳播到南方,南方的文化也傳入中原,促進了文化的融合。
最後,為宋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北宋統一後,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發展經濟,使得宋朝成為中國曆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朝代之一。
北宋統一十國的過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統一的過程中,也充滿了偶然因素,比如柴榮的英年早逝,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以及各個割據政權君主的不同選擇,都影響了統一的進程。
從個人角度來看,趙匡胤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既有軍事才能,又有政治智慧,懂得審時度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而各個割據政權的滅亡,也各有各的原因:有的因為君主昏庸,有的因為政治腐敗,有的因為戰略錯誤。
十國煙消歸一統,標誌著五代十國亂世的終結,也開啟了宋朝的曆史新篇章。當趙匡胤穿著黃袍,站在汴梁城樓上俯瞰天下時,他可能不會想到,宋朝會成為一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朝代,也不會想到,宋朝後來會麵臨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巨大威脅。
但無論如何,北宋的統一,給了飽經戰亂的百姓一個喘息的機會,也為中國曆史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從朱溫篡唐到趙匡胤統一,七十多年的亂世,就像一場漫長的噩夢,如今終於醒來,迎接新的朝陽。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五代十國的故事已經成為過去,但它留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示,卻永遠不會過時。在這個分崩離析的時代,有過英雄豪傑的奮鬥,也有過奸佞小人的算計;有過繁華盛世的景象,也有過戰火紛飛的慘狀。正是這些複雜的人和事,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曆史,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與穩定。
最後,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段曆史:亂世終有終結日,一統江山待後人。北宋的統一,既是五代十國的終點,也是中國曆史的一個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