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三年正月,北京城西華門外突然多了處院落。朱漆大門上沒掛匾額,隻守著兩隊緹騎,腰間佩刀鞘上鑲著銀質狼頭——這是新立的西廠,提督太監汪直,帶著百十個小太監,專管"察訪謀逆妖言、大奸大惡"。頭天掛牌,就把建寧衛指揮同知楊曄ye)鎖了來。
汪直早年在萬貴妃宮裡當差,專管給貴妃養鬥蛐蛐,愛豎著耳朵聽牆角。有次憲宗跟萬貴妃說:"最近朝堂上有些風聲,不知道哪些人靠得住。"汪直當晚就蹲在文華殿牆角,聽見幾個大臣議論要彈劾萬貴妃的親戚,第二天一早就跪著把話學了去。憲宗覺得這太監機靈,調去禦馬監,讓他"密察外事"。
所謂"密察",就是讓汪直帶著兩個小太監,換上布衣在京城溜達。他們蹲在酒肆茶館聽閒話,扒著牆縫看官員家眷出門,連吏部尚書尹旻in)昨晚喝了幾杯酒、翰林院編修劉珝xu)家的廚子偷了錢,都能一五一十報給憲宗。有回憲宗問:"都說兵部尚書餘子俊要告老,是真的嗎?"汪直答:"奴才見他昨晚在後院給桃樹剪枝,哼著小曲呢,不像要走的樣子。"憲宗聽了哈哈大笑,覺得比錦衣衛的密報靠譜多了。
西廠設立那天,汪直穿著蟒紋貼裡,站在院子裡訓話:"咱們西廠,就像皇上的眼睛,不管是王公大臣還是販夫走卒,有不對勁的就得盯著。"他手裡把玩著一把象牙柄的小刀子,那是憲宗賞的,說是"見此刀如見朕"。底下的人知道,這刀子不光是擺設——頭天抓楊曄,就是因為有人說他"私通外番",汪直根本沒報刑部,直接把人扔進西廠的刑房。
楊曄是前朝名臣楊榮的曾孫,建寧衛的軍官。他被抓進來,隻因老家有個仇家誣告他"殺人埋屍"。西廠的校尉根本不問證據,把楊曄綁在"琵琶骨"刑具上——這東西像個鐵製琵琶,把人胳膊反扣在背後,越掙越緊,骨頭能被勒出血印。楊曄疼得喊冤,校尉們就往他嘴裡塞抹布,笑著說:"楊大人,到了這兒,喊破喉嚨也沒用。"
更狠的是"彈琵琶"之刑,用鐵鉤勾住犯人的肋骨,像彈琵琶一樣來回拉扯。楊曄熬不住,胡亂招認"曾收受賄賂兩萬兩"。汪直得了供詞,立刻派兵抄家,連他七十歲的老父親楊泰都被抓來,爺倆關在一間牢房裡,楊泰看著兒子血肉模糊的樣子,當場氣絕。這事傳到內閣,首輔商輅u)氣得拍桌子:"楊榮是輔佐成祖、仁宗的功臣,如今子孫被如此折磨,朝廷體麵何在?"
可汪直根本不在乎。他查案有個規矩:不管真假,先抓了再說。有個叫吳綬的郎中六部中層官員),隻因跟朋友喝酒時說了句"西廠校尉像瘋狗",第二天就被按了個"誹謗朝廷"的罪名,打了四十廷杖,貶到雲南煙瘴之地。還有個賣菜的老漢,大清早挑著擔子罵了句"天殺的",正好被巡邏的校尉聽見,硬說他"咒罵皇上",拉回西廠打了二十板子,菜擔子都被踩爛了。
當時北京城裡流傳著個笑話:有戶人家夜裡夫妻吵架,妻子罵丈夫"你再凶,明天讓汪太監把你抓去",丈夫立刻不敢作聲。連小孩哭夜,隻要說"汪直來了",立馬就停。《明通鑒》裡記:"西廠緹騎四出,民間鬥詈i,罵)雞狗瑣事,輒置重法,人情大擾。"意思是連街坊吵架、雞狗打架的小事,西廠都能拿來治重罪,老百姓嚇得惶惶不可終日。
商輅實在看不下去,聯合了六部九卿朝廷高級官員)共七十多人,聯名上奏彈劾汪直。奏折裡寫:"自西廠設立,官民不安,商賈不行,邊將驚疑。汪直專權,已犯天下之怒,請陛下罷黜西廠,誅汪直以謝天下。"《明史·商輅傳》)憲宗看了奏折,氣得把紙扔在地上:"朕用一個太監,關你們什麼事?"
汪直聽說後,跑到憲宗麵前哭:"奴才是為陛下辦事,那些大臣是怕奴才查出他們的短處,才故意陷害。"他還添油加醋,說商輅曾收過楊曄的賄賂。憲宗本就多疑,立刻召見商輅,劈頭就問:"你是不是收了楊家的錢?"商輅氣得發抖:"臣若有此事,甘願受死!但汪直擅權害民,陛下若不罷西廠,將來天下必亂!"
兩邊僵持不下時,有個叫阿醜的小太監,在憲宗麵前演了出滑稽戲。他扮成汪直的樣子,穿著蟒袍,手裡拿著兩把斧子,一邊走一邊說:"我這斧子,一把叫"西廠",一把叫"東廠",誰敢不服就砍誰!"又扮成個醉漢,有人喊"汪太監來了",他立馬醒酒;再喊"皇上駕到",他卻照舊醉醺醺的。憲宗看了,心裡咯噔一下,默默說了句:"汪直這小子,怕是真的權重了。"
成化十三年五月,憲宗下旨罷黜西廠,說"暫時革去,以安人心"。汪直被調回禦馬監,那些被西廠抓過的人,跑到街上放鞭炮,把西廠的牌子砸了個稀巴爛。可誰也沒想到,才過一個月,憲宗就後悔了——沒了汪直的密報,他總覺得心裡不踏實,又悄悄讓汪直複設西廠,這次連校尉都擴招到一千多人,比之前權力更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複設西廠後,汪直更得意了,竟想學著前朝的王振,去邊關"立軍功"。成化十四年,遼東有蒙古部落來犯,汪直自請"監軍",憲宗立馬答應,還給他配了個將軍印。這太監不懂兵法,卻愛瞎指揮,逼著總兵官趙輔連夜進軍,結果中了埋伏,損兵折將。可他回朝後,卻上奏說"大獲全勝",憲宗還賞了他蟒袍玉帶。
有個叫秦紘hong)的巡撫,看不慣汪直瞎折騰,上奏說"汪直監軍,將士不得專命,以致失利"。汪直知道後,找了個借口把秦紘抓起來,打了六十廷杖,貶到湖廣。自此,邊關將領見了汪直,都像見了閻王,好吃好喝伺候著,沒人敢說半個不字。汪直還喜歡讓人叫他"汪將軍",有個小校尉順口叫了聲"汪太監",當場被扇了耳光,罰去看守城門。
成化十七年,汪直奉命去大同巡查,半夜裡聽到軍營裡有人唱歌:"汪太監,去巡邊,攪得雞犬都不安;拿了錢,殺了人,回京還把功勞算。"他氣得把唱歌的士兵打了一頓,可這歌謠傳到了憲宗耳朵裡。加上萬貴妃覺得汪直權勢太大,怕他威脅自己的地位,悄悄跟憲宗說:"汪直在外邊太張揚,怕是不好收場。"
成化十八年,憲宗終於下旨,把汪直貶到南京禦馬監,算是徹底失了勢。西廠也跟著第二次被罷黜,這次再沒複設。有個老太監跟汪直說:"咱們太監就像皇上手裡的鞭子,想用就拿起來,不想用就扔一邊,千萬彆以為自己是能騎馬的鞭子。"汪直聽了,蹲在地上哭了半天,手裡還攥著那把憲宗賞的象牙刀。
汪直倒台後,西廠沒了,但東廠還在,錦衣衛也照舊抓人。有老百姓說:"趕走了一條狼,還有一群虎,這特務機構就像附骨之疽,拔不掉了。"後來的劉瑾、魏忠賢,都學著汪直的樣子,用特務機構把持朝政,把大明官場攪得烏煙瘴氣。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