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弘治中興續華章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28章 弘治中興續華章

第28章 弘治中興續華章(1 / 1)

弘治元年正月,剛登基的朱佑樘zhucheng)坐在文華殿裡,手裡捏著一份奏折。這是吏部新報的官員名單,上麵有二十多個人名旁標著紅圈——都是憲宗朝靠傳奉、賄賂當官的,為首的就是萬貴妃的弟弟萬喜。小皇帝用筆批示:"貶為平民,家產抄沒助邊。"

朱佑樘能坐上龍椅,本身就是個奇跡。當年他母親紀氏是宮裡的浣衣女,被憲宗偶然臨幸懷了孕,萬貴妃知道後,派太監張敏去溺死這個孩子。張敏看著繈褓裡的嬰兒,心軟了,偷偷把他藏在安樂堂,靠心善的宮女和太監偷偷送點吃的才能夠活下來。直到六歲那年,憲宗梳頭時歎道"我還沒兒子",張敏才敢跪地說:"陛下有子!"

當紀氏抱著瘦得像小貓的朱佑樘來到憲宗麵前,孩子胎發沒剪,拖到地上,身上穿的還是補丁摞補丁的舊衣。可就是這個在肮臟角落裡長大的孩子,親眼見過宮女被打罵、太監被杖斃,更懂得百姓疾苦。登基那天,他站在奉天殿的丹陛上,望著底下黑壓壓的官員,心裡想的不是如何享樂,而是小時候聽老太監說的那句話:"當皇帝的,得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

頭三個月,朱佑樘幾乎沒睡過囫圇覺。每天天不亮就起來批閱奏折,中午就著鹹菜吃碗糙米飯,晚上還召大臣到文華殿議事。有次內閣首輔劉吉人稱"劉棉花",因屢遭彈劾卻始終在位)勸他:"陛下龍體為重,何必如此辛苦?"他卻指著案上堆積的奏折說:"這些本子裡,有百姓的冤情,有邊關將士的艱難,我多睡一刻,他們就要多熬一刻。"

孝宗最恨的就是憲宗朝的"濁官"。除了罷黜萬喜等傳奉官,還把汪直餘黨、貪贓枉法的禦史、不作為的知府,一口氣擼了兩百多人。有個叫李孜省的道士,靠給憲宗煉丹藥當了太常寺卿,孝宗查知他曾逼死過三個良家女子,直接發配到遼東充軍,路上就被憤怒的百姓扔石頭砸斷了腿。

有個叫王恕的老臣,在憲宗朝因彈劾權貴被貶,孝宗剛登基就派人把他請到京城,任命為吏部尚書。王恕是出了名的"王老虎",上任第一天就把文選司的賬本翻了個遍,查出二十多個"花錢買缺"的官員,全給貶到了偏遠州縣。有人勸他:"這些人背後都有人,彆太較真。"王恕眼一瞪:"我都七十六了,還怕什麼?隻要對得起陛下的信任,死了也值!"

朝堂上漸漸有了正氣。以前官員見麵,聊的不是誰家送了多少禮,就是哪個太監得寵;現在聚在一起,討論的是"江南稅賦如何減免""北方邊軍該添多少冬衣"。戶部尚書周經還編了本《便民條例》,裡麵記著"驛站不得勒索過往官員知府必須每月下鄉一次",孝宗看了親自寫序言:"當官的要是忘了百姓,就像樹忘了根,早晚得枯死。"

孝宗的節儉,在明朝皇帝裡是出了名的。連他穿的龍袍,袖口磨破了都讓皇後補補再穿,大臣見了心疼,他卻說:"這袍子雖舊,可乾乾淨淨,不比金繡銀裹的差。"

宮裡的用度也縮減了大半。憲宗在位時光是負責采辦珠寶的太監就有上百人,孝宗隻留了十個,還規定"非軍國大事,不得采買奇珍"。《明史》裡記載:"弘治一朝,府庫充盈,內帑tang,國庫)所積,可支十年。"這都是省出來的真金白銀。

更難得的是他不貪女色。曆朝皇帝哪個不是三宮六院,可孝宗一輩子隻娶了張皇後一個人。有大臣勸他"廣納妃嬪,以固國本",他笑著說:"夫妻和睦,比什麼都強。"宮裡的戲台子,他隻讓演《嶽飛傳》《包公案》這類勸善的戲,像《長生殿》這種講風流韻事的,一概不準演。

弘治五年,黃河在張秋鎮今山東陽穀)決口,濁浪滔天,淹沒了三十多個州縣。百姓扶老攜幼逃荒,路上餓死的、淹死的不計其數。孝宗急得三天沒睡好,把大臣召到文華殿,拍著地圖說:"黃河要是治不好,我這皇帝就當得不合格!"當即任命劉大夏為治河總督,給他調了十萬民夫,還特批"治河經費,不限數目"。

劉大夏是出了名的治水能臣,可到了張秋鎮也犯難——河堤潰口有一百多丈寬,濁流像脫韁的野馬。他讓人在兩岸打樁,可剛打好就被衝垮,急得滿嘴起泡。孝宗聽說後,派太監前去傳旨:"劉愛卿儘管放手乾,需要什麼就說,朕給你當後盾。"

後來劉大夏想出個"束水攻沙"的法子:在決口上遊修減水壩,把水勢穩住,再用竹筐裝石頭堵缺口。孝宗聽說民夫差役辛苦,特意下旨加米加衣。百姓們感激,乾活更賣力,連七十歲的老漢都扛著草袋往河堤上跑。花了三年功夫,黃河終於被治住,兩岸百姓在河堤上建了座"劉公祠",裡麵還掛著孝宗的畫像,說:"沒有皇帝支持,這河治不好啊。"

孝宗最讓人佩服的,是他肯聽勸。有次他想給外戚封爵,吏部尚書王恕直接頂回來:"太祖定下規矩,外戚不得乾政,陛下忘了?"他不但不生氣,還笑著說:"是朕錯了,聽你的。"還有個叫何喬新的禦史,彈劾他最信任的太監李廣受賄,孝宗查實後,當即把李廣貶去守皇陵,還對何喬新說:"以後有這事,儘管奏來,彆怕得罪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每天早朝後,他總把內閣大臣留下,在文華殿吃頓簡單的午飯,邊吃邊聊國事。有次聊到深夜,兵部尚書馬文升說:"陛下該歇息了,明天還要早朝。"他卻說:"咱們多聊會兒,邊關將士就能多睡會兒安穩覺。"《明通鑒》裡記這段:"君臣論政,常至夜分,漏下數十刻一晝夜為一百刻)乃罷,諸臣皆感泣。"這種君臣同心的場麵,在明朝中後期實在少見。

連反對過他的人,他也能容。有個叫鄒智的舉人,在考卷裡罵孝宗"初政雖善,恐不能持久",考官嚇得要治他的罪,孝宗卻批示:"此人敢說真話,是個忠臣,給個官做。"後來鄒智官至禦史,果然彈劾了不少貪官,成了有名的直臣。

可弘治中興,也不是沒毛病。孝宗太仁厚,對宗室皇族)尤其寬容。有個叫朱佑楎hui)的親王,在山東強占民田萬畝,百姓告到京城,孝宗隻是讓他還一半,還說:"都是一家人,彆鬨太僵。"結果宗室們有樣學樣,後來成了明朝的大包袱。

他對宦官也不夠狠。雖然罷黜了汪直餘黨,但沒徹底廢除東廠、錦衣衛,隻是約束了些。

最要命的是,他沒培養好接班人。太子朱厚照從小被寵壞,喜歡玩鬨,不愛讀書。孝宗雖然請了最好的老師,可總舍不得嚴厲管教,有次老師說太子"頑劣",他還護著:"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誰也沒想到,這個"長大就好了"的太子,後來成了明朝最荒唐的武宗。

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病倒了。他躺在病榻上,拉著內閣首輔劉健的手說:"太子年幼,你們要好好輔佐,彆讓他學壞。"又對朱厚照說:"記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根本。"說完就咽了氣,年僅三十六歲。

出殯那天,百姓自發地跪在路邊,哭聲從紫禁城一直傳到盧溝橋。連朝鮮國派來的使臣都寫道:"弘治皇帝在位十八年,無一日不為民,無一時不想國,雖古之賢君,不過如此。"

孝宗走了,留下一個吏治清明、國庫充盈的江山。可他沒看到,自己辛苦創下的中興局麵,很快就被兒子朱厚照葬送了。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荒島求生之我的入職考試 展昭傳奇 無職法師 宿舍求生,請活下去! 鳴佐不作為,我和斑爺給打個樣 被異國大佬強勢寵,敢跑,親哭你 野蠻纏綿 三角洲:說好去猛攻,花來什麼鬼 禁宮索歡!九千歲的對食丫鬟又想跑? 末日危機:從女寢開始求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