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深秋,無錫東門外的東林書院,顧憲成正在修訂《東林會約》,忽聽得院外傳來喧嘩。他放下筆,見幾個頭戴方巾的書生正圍著一塊石碑爭論不休——那是書院重建時出土的宋代殘碑,上麵隱約可見“風聲雨聲讀書聲”七個大字。
這位剛被革職的吏部文選司郎中,此刻已褪去官服,身著青衫,腰間係著布帶。半年前,他因上疏為被貶官員鳴不平,觸怒萬曆皇帝,被斥為“朋比為奸”,貶回原籍。回鄉後,他與胞弟顧允成發起修複東林書院,如今這裡已聚集了高攀龍、錢一本等一批被黜官員和在野士人。
“諸位且看!”顧憲成走到碑前,用袖口拂去浮塵,“這殘碑雖缺後半句,卻暗合我等心誌。不妨補作‘家事國事天下事’,如何?”眾人齊聲叫好,當下研墨鋪紙,由高攀龍執筆,將對聯寫在書院門楣上。自此,這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楹聯,成了東林講學的精神旗幟。
東林書院的講學,影響是很大的。每逢朔望之日,無錫城內外的士紳百姓紛紛趕來,把講堂擠得水泄不通。顧憲成登上講壇,常以《論語》開篇,卻總能講到當下時政。有次講到“君子喻於義”,他忽然話鋒一轉:“如今礦稅使橫行州縣,拆民房、掘祖墳,這等‘利’,與盜蹠何異?”台下一片嘩然,有人偷偷望向角落——那裡坐著幾個錦衣校尉,正在記錄聽講者的姓名。
在“讜論”環節,顧憲成讓學生們輪流評議朝政,從內閣首輔到州縣官吏,皆可直言批評。有學生指著牆上的《皇輿全覽圖》道:“遼東總兵李成梁私吞軍餉,致使邊備鬆弛,此等貪腐之輩,該當何罪?”話音未落,便有個老者從人群中站起:“老朽去年在揚州,親眼見稅監魯保強征鹽稅,逼得鹽商投河自儘!”講堂內群情激憤,顧憲成按住眾人:“諸位且莫動怒,當思如何匡正天下。”
這些言論很快傳遍朝野。京中官員私下議論,說東林書院是“小朝廷”,顧憲成是“在野宰相”。萬曆皇帝聞之,冷笑一聲:“一群腐儒,能翻出什麼浪花來?”卻不知,顧憲成早已將講學內容整理成《東林會語》,通過驛站傳至各地,連遠在陝西的李三才都來信稱讚:“先生以口舌為刀劍,雖未執戈,卻勝百萬雄師。”
李三才時任鳳陽巡撫,正是東林黨在朝堂的重要盟友。他在淮揚一帶抑製礦稅使,嚴懲貪腐,被譽為“救時宰相”。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黃河泛濫,淮安城被淹,李三才開倉放糧,卻遭宦官誣告“私扣皇糧”。顧憲成聞訊,連夜修書給內閣首輔葉向高:“李公此舉,乃救民於水火,若朝廷治罪,天下寒心!”他還發動東林學子聯名上疏,最終迫使萬曆收回成命。
東林黨的影響力,讓浙黨首領沈一貫坐立不安。這位內閣首輔素以權謀著稱,曾暗中支持礦稅監,與東林黨水火不容。他指使親信上疏彈劾:“東林講學,名為明道,實則結黨營私,淆亂國是。”萬曆皇帝本就厭惡言官,遂下詔禁止書院“妄議朝政”。
顧憲成並未退縮。他在書院增設“議政堂”,將朝廷邸報貼在牆上,讓學生們逐條分析。有次講到“國本之爭”,他拍案而起:“太子之位懸而未決,天下豈能安寧?我等身為臣子,當冒死直諫!”說罷,他當場寫下《請立東宮疏》,讓學生連夜送往北京。這篇奏疏後來被收入《皇明經世文編》,成為東林黨議政的經典文本。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內閣缺人,李三才被推舉為候選人。沈一貫等人驚恐萬分,指使禦史徐兆魁彈劾李三才“貪汙受賄”“結交朋黨”。一時間,朝堂內外掀起軒然大波。顧憲成不顧病體,寫信給葉向高:“李公之才,足以安邦定國,若因流言而棄之,非社稷之福。”他還在書院召開“公論大會”,邀請江南士紳為李三才辯誣。
這場爭論持續數月,最終李三才被迫辭官回鄉。顧憲成在《與李修吾書》中感歎:“名高速謗,氣盛招尤,此古今之通患也。然公之誌,如日月昭昭,雖一時蒙塵,終當重光。”這句話後來被刻在李三才的墓碑上。
東林黨的議政,不僅限於朝堂。他們還關注民生疾苦,提出“均田賦”“減徭役”等主張。萬曆四十年1612年),江南大旱,顧憲成帶頭捐款,組織書院師生下鄉賑災。他在無錫設立粥廠,親自煮粥分發給災民,百姓們感激涕零。
然而,東林黨的崛起也引發了激烈黨爭。浙黨、齊黨、楚黨聯合起來,稱東林為“邪黨”,攻擊他們“空談誤國”。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梃擊案爆發,太子朱常洛遇刺,朝堂內外互相指責。東林黨主張嚴查幕後主使,而浙黨則力主草草結案。這場風波最終以“瘋漢張差單獨作案”結案,卻讓東林黨與其他黨派的矛盾徹底激化。
顧憲成晚年體弱多病,仍堅持講學。他在書院開設“經濟科”,教授學生如何治理河道、整頓鹽政。有次講到“農桑為本”,他帶著學生到田間地頭,親自示範如何改良稻種。
萬曆四十年1612年)九月,顧憲成病逝於東林書院,享年62歲。臨終前,他握著高攀龍的手說:“我一生所求,不過是讓天下人都能安心讀書、關心國事。若後世有人罵我結黨,你便說,東林之黨,乃道義之黨,非權勢之黨。”
他的葬禮轟動江南,數萬百姓自發前來送葬。有人在書院門口貼了副挽聯:“品節冰霜,論學古今真禦史;文章經濟,傳家俎豆大先生。”萬曆皇帝聞訊,雖未賜諡號,卻默許地方為他立祠祭祀。
如今,東林書院的講堂裡,顧憲成的畫像依然端坐在正中。畫像兩側,懸掛著那副聞名遐邇的楹聯。他的聲音仿佛穿越時空:“天下事非一家之私,乃萬民之公。讀書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此誌不可奪也。”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