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洪承疇降清變節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67章 洪承疇降清變節

第67章 洪承疇降清變節(1 / 1)

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鬆山今遼寧錦州南)城的明軍大營裡,最後一點糧草在昨夜見了底。洪承疇披著件破舊的棉袍,站在帥帳門口,望著營中士兵凍餓疲憊身影。這位大明的薊遼總督、七省經略,此刻臉上沒有了往日的威嚴,隻剩下化不開的疲憊——他知道,撐不住了。

洪承疇,福建南安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的進士,本該在朝堂上舞文弄墨,卻在戰場上打出了名氣。崇禎初年,陝西農民軍鬨得最厲害時,是他帶著“洪兵”一路追剿,把李自成打得隻剩十八騎逃進商洛山,當時朝廷裡都叫他“剿匪能手”。

崇禎十二年1639年),清軍屢次突破長城,山海關外的錦州成了孤城,守將祖大壽吳三桂的舅舅)被圍得水泄不通。崇禎急得跳腳,尋思著找個能文能武的人去救錦州,想來想去,目光落到了洪承疇身上。於是,一道聖旨下來,洪承疇被任命為薊遼總督,帶著陝西、山西、河北等地的精銳,號稱十三萬大軍,浩浩蕩蕩開赴遼東。

出發前,崇禎在平台召見他,賜了尚方劍,還親自斟了杯酒:“洪愛卿,關外安危,全靠你了。”洪承疇當時拍著胸脯保證:“臣定不負聖恩,複我遼東!”可他心裡清楚,這仗不好打——清軍八旗兵是精銳,皇太極又是個老謀深算的主兒,而明軍呢?看著人多,其實各路人馬各懷心思,糧草後勤更是一團糟。

果然,到了寧遠今遼寧興城),洪承疇就犯了難。他想穩紮穩打,先把糧草運到前線,再慢慢逼近錦州。可朝廷裡的大臣們不樂意了,兵部尚書陳新甲天天催戰,說十三萬大軍耗不起;崇禎也坐不住,連下聖旨讓他“速戰速決”。洪承疇被逼得沒辦法,隻好在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率軍進至鬆山、杏山今遼寧錦州西南)一帶,與清軍對峙。

皇太極聽說洪承疇來了,親自帶著大軍從沈陽趕來。這位清太宗打仗有個特點:不喜歡硬碰硬,專愛玩“陰的”。他看洪承疇把大軍紮在鬆山城外,首尾相連,擺出一副持久戰的架勢,立刻想出了個陰招——切斷明軍的糧道。

八月,皇太極派多爾袞偷襲明軍設在筆架山的糧庫,一下子燒了十萬石糧食。消息傳到鬆山,明軍頓時慌了神。洪承疇召集眾將開會,說:“現在糧草沒了,隻能決一死戰!咱們分兵突圍,到寧遠會合!”

可將領們各有盤算。大同總兵王樸是個膽小鬼,怕打不過清軍,當天夜裡就帶著自己的人跑了。這一下就亂了套,其他總兵跟著起哄,幾萬大軍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往南逃。清軍早就設好了埋伏,在杏山、塔山一帶砍瓜切菜似的追殺,明軍死傷慘重,屍橫遍野,海水都被染紅了。

隻有洪承疇帶著一萬多殘兵退回了鬆山。這下可好,成了清軍的“甕中之鱉”。皇太極派人送信勸降,說:“你要是降了,我保你榮華富貴;要是不降,鬆山就是你的墳墓。”洪承疇把信燒了:“我是大明的官,死也不會降!”

他倒是想守,可城裡的糧食很快就吃光了。士兵們開始殺馬吃,馬吃完了就吃樹皮、草根,最後連老鼠都成了“珍饈美味”。到了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鬆山副將夏承德實在撐不住了,偷偷給清軍送了信,半夜打開城門放清兵進來。

洪承疇在帥府裡聽到喊殺聲,知道大勢已去。他拔出劍想自殺,被身邊的親兵抱住了。混亂中,清軍衝了進來,把他捆成了粽子。就這樣,這位大明的“救火隊長”成了清軍的俘虜。

皇太極聽說抓到了洪承疇,高興得睡不著覺。他知道這人有本事,要是能勸降,對攻打明朝大有好處。可洪承疇一開始挺硬氣,被關在沈陽的三官廟裡,整天對著牆壁罵皇太極,絕食抗議,說要“為大明儘忠”。

皇太極派了不少人去勸降,都被洪承疇罵了回來。連範文程北宋名相範仲淹的後代,當時在清軍裡當謀士)去見他,也被噴了一臉唾沫。範文程沒生氣,反而跟皇太極說:“洪承疇這人,表麵上硬氣,心裡其實怕死。適才我與他對話時他身上落下灰塵,他小心的用手拂去,惜衣者豈不惜命?”

皇太極聽了,決定親自去勸降。那天,沈陽下著大雪,皇太極穿著件貂皮大衣,來到三官廟。洪承疇正裹著件破棉襖發抖,見皇太極進來,把頭扭到一邊。皇太極沒在意,拿起自己的貂皮大衣給他披上,說:“先生冷嗎?”

洪承疇愣了一下,他沒想到皇太極對他這麼客氣。他心裡有點動搖了,但嘴上還硬:“彆來這套!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皇太極歎了口氣,說:“我不是要殺你,是想讓你幫我打天下。大明已經爛到根子裡了,你就算死了,又能改變什麼?不如跟我乾,將來平定中原,你就是開國功臣。”

這話像根針,刺破了洪承疇心裡的防線。他想起崇禎的多疑,想起朝廷裡的勾心鬥角,想起自己拚儘全力卻落得個兵敗被俘的下場……一時間百感交集,眼淚劈裡啪啦掉了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據說,就在這時,皇太極的妃子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後)也來“勸降”,送了碗參湯,幾句話說得洪承疇徹底繳械。當然,這事兒正史裡沒記載,但洪承疇最終投降,卻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崇禎十五年1642年)五月,他剃了發,換了滿人的衣服,跪在皇太極麵前,磕了三個響頭。

當時崇禎以為洪承疇戰死了,哭得稀裡嘩啦,專門在北京城外建了座“昭忠祠”,追贈他為“少保”,還親自寫了祭文。結果祭文還沒念完,就傳來了洪承疇降清的消息,崇禎氣得差點暈過去,趕緊讓人把祠堂拆了,算是丟儘了臉。

降清後的洪承疇,確實幫清軍出了不少力。順治元年1644年),他跟著多爾袞入關,勸說江南的士紳投降;清軍攻打南明時,他出謀劃策,還親自帶兵鎮壓抗清義軍。當時的人罵他“漢奸”“賣國賊”,連他的母親和弟弟都跟他斷絕關係,說“你丟儘了洪家的臉”。

有一次,他回老家南安探親,鄉親們閉著門不搭理他,孩子們還朝他扔石頭,喊“漢奸來了”。洪承疇沒辦法,隻好灰溜溜地走了。他自己也知道名聲不好,晚年寫了副對聯:“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結果有人在後麵各加了一個字,變成“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把他諷刺得夠嗆。

但話說回來,洪承疇降清後,也做了些“好事”。他建議清軍不要濫殺無辜,還保護了一些明朝的典籍和文物。據說順治帝清世祖)很信任他,讓他擔任“太子太保”“秘書院大學士”,相當於宰相。

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疇病死,享年七十三歲。清廷給了他個諡號“文襄”,算是肯定了他的功勞。可在漢人眼裡,他始終是個“變節者”。《明史》裡沒給他立傳因為他降了清),《清史稿》裡雖然寫了,卻也沒什麼好話。

幾百年來,關於洪承疇的爭論就沒停過。有人說他貪生怕死,背叛了國家;也有人說他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順應了曆史潮流。其實站在洪承疇的角度想想,他一個文臣,被逼著去打一場必敗的仗,兵敗被俘後,麵對生與死的選擇,心裡的掙紮恐怕不是我們能想象的。

曆史沒有如果。鬆山那一戰,不僅丟了遼東,還折了洪承疇這樣的人才,明朝的滅亡,又近了一步。而洪承疇這個名字,也成了“變節”的代名詞,被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任人評說。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藍星劍皇 大唐:上任京州尹,皇帝求我貪贓枉法? 穿到大秦當神醫,建立千年世家 山花寂寥 在生存遊戲裡總被誤認為是NPC 重生妲己:開局斬了封神榜 青藍染:八零小日 球神從被動技能開始 假嫡女重生想搶婚?再嫁你也得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