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洪秀全廣西創教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40章 洪秀全廣西創教

第40章 洪秀全廣西創教(1 / 1)

道光十七年1837年),廣州城的科舉考場外,23歲的洪秀全看著榜單,並沒有找到自己的名字,這已經是他第三次落榜。這位來自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的農家子弟,自16歲起便投身科舉,卻連最低階的秀才都未曾考取。當他失魂落魄地走在街頭,一位身著長衫的傳教士遞來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勸世良言》。彼時的洪秀全不會想到,這本由英國傳教士梁發編寫的基督教布道書,將徹底改寫他的人生,更掀起一場席卷半個中國的驚天巨浪。

洪秀全1814—1864)本名洪火秀,出生於花縣福源水村一個客家農民家庭。客家先民因戰亂南遷,在嶺南形成獨特社群,既受中原文化熏陶,又因身份特殊而多有抗爭意識。洪秀全自幼“聰慧異常,七歲入塾讀書,五六年間即能熟誦四書五經”《太平天國起義記》),家人對他寄予厚望,盼其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改變家境”。

然而,科舉之路對洪秀全而言,是一場漫長的折磨。從16歲到31歲,他四次赴廣州應試,均名落孫山。道光十七年1837年)第三次落榜後,洪秀全“悲憤交加,一病不起”,高燒中竟出現離奇幻覺:他看見“一位金發皂袍的老者”賜他一把“斬妖劍”,命他“下凡除妖,拯救世人”;又有一中年男子與他並肩作戰,自稱是他的“兄長”。這場持續40多天的“異夢”,成為他日後神化自我的重要依據。

病愈後,洪秀全依舊重拾書本,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第四次赴考,結果再次落第。這次失敗徹底擊碎了他的科舉夢。回到家中,他偶然翻出七年前那本被束之高閣的《勸世良言》,“潛心研讀,恍然大悟”:書中所講的“上帝”,不正是夢中那位金發老者?“耶穌基督”便是夢中的“兄長”;而世間的貪官汙吏、地主劣紳,皆是“妖魔”。他據此認定,自己是“上帝次子,耶穌之弟,受天命下凡誅妖”。

這種認知的轉變,本質上是傳統士人在科舉製度下絕望後的思想突圍。洪秀全將儒家“大同世界”的理想、農民“均貧富”的訴求與基督教“平等”“博愛”的教義雜糅,創造出一套獨特的信仰體係。他砸毀家中的孔子牌位,宣稱“孔孟之書,皆為妖言”,與傳統儒學徹底決裂。

單憑個人感悟,難以成勢。洪秀全的同鄉馮雲山1815—1852),成為將信仰轉化為組織力量的關鍵人物。馮雲山是洪秀全的“同窗契友”,“自幼飽讀詩書,卻不屑科舉,性喜結交天下豪傑”《桂平縣誌》)。他最早接受洪秀全的“拜上帝”之說,兩人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結伴前往廣西傳教。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山高林密,民族雜居,向來是清廷統治的薄弱地區。當地“土客矛盾”尖銳土著與客家爭奪資源),加上官府盤剝、災荒連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洪秀全與馮雲山先到貴縣,後因“收效甚微”分道揚鑣——洪秀全返回花縣著書立說,馮雲山則深入桂平縣紫荊山。

紫荊山是“萬山叢薄,林菁茂密”的山區《潯州府誌》),聚居著大量以燒炭、耕山為生的貧苦農民。馮雲山“脫下長衫,換上短褂,與燒炭工同吃同住”,白天勞作,夜晚“以歌代言,宣講拜上帝教義”。他編唱通俗易懂的歌謠:“上帝原來是老親,水源木本急尋真;量寬異國皆同國,心好天人亦世人”《太平天國歌謠集》),將抽象的信仰轉化為底層民眾能理解的語言。

在馮雲山的努力下,紫荊山逐漸形成以燒炭工楊秀清、貧農蕭朝貴為核心的信徒群體。至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拜上帝會成員已達數千人。當洪秀全重返紫荊山時,看到“信徒雲集,皆呼其為‘洪先生’”,才真正意識到馮雲山已為他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洪秀全在花縣期間,完成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核心著作,係統闡述拜上帝教的教義:

上帝唯一論:宣稱“皇上帝是唯一真神,耶穌是其長子,洪秀全是次子”,否定佛、道、儒及民間諸神,“凡不信上帝者,皆為妖魔”。

平等思想:提出“天下多男人,儘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儘是姊妹之群”《原道醒世訓》),抨擊“世道乖離,人心澆薄”的現實,主張建立“有無相恤,患難相救”的大同社會。

誅妖使命:將清朝統治者稱為“閻羅妖”,官吏、地主為“妖徒鬼卒”,號召信徒“奉天誅妖,廓清中原”。

這些教義精準的反應底層民眾的訴求,因此得到廣泛響應。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馮雲山率信徒搗毀紫荊山附近的“甘王廟”當地供奉的邪神),引發與地方團練的衝突。馮雲山被官府逮捕,關押於桂平監獄。

危機時刻,楊秀清約1823—1856)挺身而出。這位“自幼失怙,以燒炭為業”的信徒,突然“跌坐於地,口吐白沫,作上帝附體狀”,宣稱“天父下凡,教導眾生”《太平天國野史》)。他以“天父”名義穩定人心,籌措銀兩營救馮雲山,成功化解危機。不久後,蕭朝貴約1820—1852)效仿楊秀清,自稱“天兄耶穌下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父天兄下凡”雖是應急之舉,卻意外強化了教會的神權結構:洪秀全為“上帝次子”,楊秀清代“天父”發言,蕭朝貴代“天兄”發言,馮雲山、韋昌輝地主出身,捐錢助教)、石達開客家富豪,文武雙全)則為核心骨乾。這種“神權+人事”的架構,既滿足了信徒對“神跡”的崇拜,又整合了不同背景的力量,為起義奠定了組織基礎。

馮雲山出獄後,拜上帝會與官府、團練的矛盾日益激化。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廣西大旱,“顆粒無收,餓殍遍野”,而官府“催租逼稅,變本加厲”。洪秀全在紫荊山發布“團營”令,號召各地信徒“變賣田產,攜家帶口,齊聚金田”,準備起義。

各地信徒響應熱烈:紫荊山的燒炭工“將多年積蓄悉數交出”,桂平的農民“扛著鋤頭扁擔前來”,甚至有天地會成員如羅大綱)率部投奔。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底,金田村已聚集萬餘信徒,“編為男營、女營,日夜操練”,形成一支初具規模的武裝力量。

清廷察覺後,派廣西巡撫鄭祖琛派兵鎮壓,卻被“團營”武裝擊敗。鹹豐元年正月十一日1851年2月11日),恰逢洪秀全38歲生日,他在金田村正式宣布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東王節製”。

起義爆發後,太平軍“蓄發易服”恢複漢家衣冠,不留辮子),以“奉天誅妖”為旗幟,轉戰於桂平、武宣等地。他們發布《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曆數清廷“剃發易服”“殘害漢人”“搜刮民脂”三大罪狀,呼籲“士農工商,各有生業,暫為妖官所迫,終難久居”《太平天國文書彙編》),得到更多民眾響應。

從廣州街頭的失意秀才,到金田村的起義領袖,洪秀全用十年時間完成了蛻變。拜上帝教既是他個人的精神信仰,也是晚清社會矛盾總爆發的產物。這場由信仰點燃的烈火,將沿著珠江、長江一路北上,燒毀腐朽的清王朝根基。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1950年的機械師 天降盲盒!我在古代成首富 道姑小王妃 巫師:從技能樹開始肝經驗 龍皇無極決 全妖界都在等她退休 直播:我!三角洲第一通天代 無限流第一幼崽 李二讀心我慌,高陽追夫淚狂 從迎娶知否盛明蘭開始的綜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