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公車上書倡變法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64章 公車上書倡變法

第64章 公車上書倡變法(1 / 1)

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初八,北京,廣東舉人康有為站在南海會館的石階上,手裡攥著一張墨跡未乾的抄報。三天前,《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像炸雷般在京城的各省會館間炸開,此刻的宣南坊一帶,隨處可見披散著辮子、捶胸頓足的舉子,有人把八股文範文撕得粉碎,有人抱著酒壇在胡同裡哭罵,連平日肅穆的會館門廊下,都堆著被摔碎的硯台。

"康先生,湖南的舉子們來了!"梁啟超氣喘籲籲地跑進門,藏青色的舉子袍下擺沾著泥點。這位年僅二十二歲的廣東新會人,他手裡捧著的宣紙,已經密密麻麻寫滿了名字,"黃遵憲先生讓我轉告,湖南五十七名舉人,願附名上書!"

康有為抬頭看向院外,一群身著藍布長衫的舉子正湧進來,為首的正是曾任駐日參讚的黃遵憲。這位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年人,平日裡溫文爾雅,此刻卻麵色漲紅:"長素康有為字),台灣巡撫唐景崧的急電你見了嗎?全台士民血書抗倭,朝廷竟置若罔聞!我輩讀聖賢書,豈能坐視河山變色?"

南海會館的正廳很快擠滿了人。直隸的舉子王照把辮子盤在頭頂,露出光光的前額,手裡揮著一份《馬關條約》的節略:"賠償二億兩白銀,相當於我大清三年的國庫收入!日本人是要吸乾我們的血啊!"他話音剛落,四川舉子駱成驤"啪"地拍響八仙桌,震得茶碗跳起寸許:"去年黃海海戰,我川籍水兵在致遠艦上殉國者三十餘人,他們用命換來的,竟是這樣一紙賣地文契?"

哭喊聲、怒罵聲在廳內交織,有人猛地將牆上"雁塔題名"的匾額扯下來,狠狠砸在地上。康有為突然登上條案,聲如洪鐘:"諸位!哭罵無用!今日當務之急,是聯名上書都察院,懇請皇上拒簽條約、遷都再戰、變法圖強!"

"上書?"角落裡傳來質疑聲,是江蘇舉人張謇,他剛在去年高中狀元,此刻眉頭緊鎖,"去年李鴻章大人與日本談判,我等也曾聯名上書,結果石沉大海。都察院那幫老爺,怎會為我等舉子遞折?"

"此一時彼一時!"康有為從袖中抽出一卷文稿,正是他連夜寫就的《上今上皇帝書》,"往日上書,隻為拒和;今日上書,要請皇上痛下決心——一拒和議,二遷京都,三變法度!"他展開文稿,梁啟超立刻上前幫他按住邊角,墨跡淋漓的字裡行間,寫著"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變法成天下之治"的主張,還詳細列出了改革科舉、興辦實業、訓練新軍的具體辦法《公車上書記》)。

人群漸漸安靜下來,舉子們圍攏著看那篇文稿,有人忍不住念出聲:"......竊以為今日當務之急,莫急於改科舉、興學校。八股取士,錮智慧、壞心術、滋遊手,使天下無才......"念到此處,不少人臉上泛起愧色——他們寒窗苦讀十餘年,研習的正是被斥為"錮智慧"的八股文。

"康先生這話,是不是太過了?"一位白發老舉子顫巍巍地說,"我大清立國二百餘年,科舉取士從未變過......"

"不變就要亡國!"梁啟超搶上一步,目光掃過眾人,"日本明治維新,廢藩置縣、改學製、練新軍,不過二十餘年便敢欺我中華。若再守著八股文章、弓馬騎射,不出十年,恐怕連京師都要淪為異域!"

這番話如重錘敲在眾人心上。黃遵憲上前一步,撫著胡須道:"卓如梁啟超字)所言極是。我在日本親眼所見,其學校遍於城鄉,人人習西學、懂算學,連農夫都能讀報論政。反觀我中土,州縣雖有書院,不過是帖括之場。若要強國,必先開民智,開民智必先廢八股——這道理,就像種地要先鬆土,不然撒再多種子也長不出莊稼。"

爭論漸漸平息,讚同上書的人越來越多。康有為讓人取來丈二宣紙,自己提筆寫下"公車上書"四個大字作為標題——漢代以公家車馬接送應舉士子,後世便稱舉人為"公車",此刻用這兩個字,既點明身份,又暗含著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深意。

接下來的三日,宣南坊成了北京城最熱鬨的地方。各省舉子穿梭於會館之間,互相聯絡:廣東會館裡,康有為逐字逐句給同鄉講解上書內容;湖南會館中,譚嗣同揮著大刀砍掉案角,誓要"以頸血薦軒轅";陝西舉子在報國寺集會,把帶來的家鄉泥土撒在宣紙上,說"若朝廷棄地,我等便帶著這抔土戰死"。連平日謹小慎微的江浙舉子,也在張謇的帶動下簽了名,張謇說:"我雖中狀元,卻知大廈將傾,獨木難支,變法是唯一出路。"

四月十一日,鬆筠庵的諫草堂擠滿了來自十八省的舉子。這座明代名臣楊繼盛的故居,此刻成了曆史的見證者——一千三百餘名舉子按省份排列,依次在萬言書上簽名。康有為站在堂中,看著那卷不斷延長的宣紙,從清晨寫到日暮,墨汁用了整整二十錠,簽名的墨跡層層疊疊,有的力透紙背,有的帶著淚痕,還有的在名字旁畫了個小小的太陽,寓意"光明維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諸位,"康有為的聲音帶著沙啞,卻愈發堅定,"明日卯時,我們一同赴都察院遞折。若都察院不接,我們就在門前跪等,直到遞上去為止!"

次日天未亮,宣武門內便響起整齊的腳步聲。一千三百餘名舉子穿著藍色貢生袍,手舉"拒和變法"的小旗,從鬆筠庵出發,沿著護城河向都察院行進。隊伍最前麵,康有為、梁啟超、黃遵憲等人抬著那卷長達丈餘的萬言書。路過國子監時,不少太學生也加入進來,隊伍很快擴展到兩千餘人。

都察院門前的石獅子下,早已站滿了聞訊而來的官員和百姓。舉子們列隊站定,康有為上前遞上萬言書,卻被守門的差役攔住:"大人有令,今日不接條陳。"

"為何不接?"梁啟超上前質問,"我等乃應舉士子,為國為民上書,難道也犯法?"

差役支支吾吾,最後才說:"條約已用寶蓋印),多說無益。"這句話如冰水澆頭——原來在舉子們奔走呼籲時,清廷已於四月初八正式批準了《馬關條約》,此刻再上書,已成徒勞。

人群瞬間炸開了鍋。有人哭喊著"皇上被奸臣蒙蔽了",有人衝向都察院的朱門,卻被侍衛用刀柄打退。康有為望著緊閉的院門,突然跪倒在地,舉子們紛紛效仿,兩千餘人跪在塵埃裡,齊聲高呼:"拒和!遷都!變法!"聲音撞在紅牆上,又彈回來,帶著無儘的悲涼。

這場持續了三個時辰的請願,最終以都察院的拒絕收場。但萬言書的抄本卻像長了翅膀,很快傳遍了京城。翰林院編修徐致靖把抄本呈給光緒帝,皇帝讀罷痛哭失聲,將文稿放在龍案上,批注"字字泣血,當思變革";張之洞在湖廣會館看到抄本,立刻派人給康有為送去白銀五百兩,附信說"公等此舉,開天辟地";連守舊派大臣榮祿看到後,也私下對人說"這幫舉子,倒比朝堂上的袞袞諸公還有血性"。

更重要的是,公車上書像一顆投入死水的石頭,激起層層漣漪。上海的《時務報》全文刊載了萬言書,每期銷量從三千份暴漲到一萬五千份;長沙的時務學堂裡,梁啟超主講的"民權論"座無虛席;廣州的萬木草堂,前來求學的青年擠破了門檻。原本隻在朝堂上討論的"變法"二字,從此走進了街頭巷尾,成了士農工商都能議論的話題。

五月的一天,康有為在南海會館整理上書簽名簿,梁啟超推門進來,手裡拿著一份新出版的《公車上書記》:"先生你看,上海的書局把我們的上書印成了小冊子,一版就印了五萬冊,連海外的華僑都托人來買。"

康有為翻開小冊子,首頁印著那一千三百餘名舉子的名字,密密麻麻如星鬥羅列。他忽然笑了:"雖未達天聽,卻已入人心。這就像播撒種子,撒下去,總會發芽的。"

多年後,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中回憶起公車上書:"蓋全國人心,初動於此也。"正是這場看似失敗的請願,為三年後的百日維新埋下了火種,"變法圖強"四個字,就像一支火炬,在風雨飄搖的國度裡,照亮了無數仁人誌士前行的路。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到大秦當神醫,建立千年世家 山花寂寥 在生存遊戲裡總被誤認為是NPC 重生妲己:開局斬了封神榜 青藍染:八零小日 球神從被動技能開始 假嫡女重生想搶婚?再嫁你也得下跪 讀檔重來,四歲奶團被全皇朝團寵了 吞沒[京圈] 世界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