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百日維新推行急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65章 百日維新推行急

第65章 百日維新推行急(1 / 1)

光緒二十四年六月十一日1898年6月11日),紫禁城太和殿裡,二十八歲的光緒帝載湉親手將一道朱筆諭旨交予軍機大臣。這道被後世稱為《明定國是詔》的詔書中寫到:"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嗣後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清德宗實錄》卷418)通俗講就是說:這些年大臣們都在討論變法自強,從今往後,上至王公貴族,下到普通百姓,都要努力進取,既要學好聖賢道理打好根基,也要廣泛學習對國家有用的西方學問,切實改變空談誤國的弊病。

詔書宣讀的那一刻,站在階下的康有為忍不住攥緊了拳頭。這位剛被光緒帝召見不久的工部主事,三個月前,他在《應詔統籌全局折》中疾呼:"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康有為政論集》上冊)如今,皇帝的詔書終於回應了他的呐喊。

變法詔書如同雪片般從紫禁城傳出。六月十五日,光緒帝連發三道諭旨:將阻撓變法的協辦大學士翁同龢開缺回籍,任命榮祿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又規定此後二品以上官員授新職須向太後謝恩。這看似矛盾的舉措,實則暴露了年輕皇帝的急切與妥協——他既想剪除身邊的守舊勢力,又不得不向慈禧太後做出讓步。

住在南海會館的梁啟超對此憂心忡忡。這位二十四歲的維新派骨乾正忙著起草《京師大學堂章程》,他在給妻子李蕙仙的信中寫道:"皇上聖明,舉動雷厲風行,中外歡欣鼓舞...惟舊黨之阻力甚重,恐難有成。"《梁啟超家書》)信寫完還未寄出,新的諭旨已送到:廢除八股取士,改試策論。

這道詔書在江南貢院激起了軒然大波。蘇州舉子王先謙捧著抄錄的諭旨,手指幾乎戳穿了紙頁:"千年成法,一旦儘廢,士心何在?"《葵園四種》)他身後,數千名準備應試的舉子哭罵聲震徹街巷,有人將筆墨紙硯擲入秦淮河,高呼"寧死不考洋時務"。而在廣州,十七歲的汪精衛卻對著諭旨焚香跪拜,他對同學說:"八股亡,則少年中國興矣!"

光緒帝全然不顧朝野的騷動。七月初,他召見梁啟超,命其辦理譯書局事務,當天便諭令"將上海時務報改為官報,派康有為督辦其事"。緊接著,設立農工商總局、礦務鐵路總局,裁撤詹事府、通政司等冗餘機構,甚至下令八旗子弟"各習四民之業,以資生計"。短短四十天,頒布的新政諭旨已達一百一十多道,平均每日超過兩道。

總理衙門章京張元濟在日記中驚歎:"上每日視朝,召見臣工,多至十數人,諭旨時常自擬...夜分不寐,尤勤批閱。"《張元濟日記》)這位後來創辦商務印書館的有識之士,親眼目睹光緒帝在七月二十日的朝會上,因守舊大臣孫家鼐反對設立製度局,竟拍案怒斥:"汝以祖宗之法不可變,朕獨謂祖宗之法當變則變!"

七月二十八日,光緒帝諭令將阻撓新政的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騤等六堂官全部革職,同時破格提拔讚同變法的侍讀學士徐致靖、禦史宋伯魯等。這是清朝曆史上罕見的人事大地震,消息傳出,內務府大臣立山在頤和園向慈禧哭訴:"皇上連老佛爺的人都敢動了!"

此時的頤和園,成為了守舊派的避難所。懷塔布的妻子跪在慈禧麵前,將光緒帝的諭旨一件件念出,說到"允許官民上書言事,不得阻撓"時,慈禧手中的佛珠戛然停住:"他是要把天下人都召來罵我嗎?"一旁的榮祿低聲附和:"新政太急,已致人心惶惶,直隸綠營兵丁都說,再裁兵餉就要嘩變了。"

紫禁城的南書房,光緒帝正與康有為徹夜長談。康有為力主"設議院以通下情",光緒帝卻歎息:"太後不允,奈何?"《康南海自編年譜》)君臣二人最終商定,先從經濟、教育入手,待時機成熟再議政治改革。但年輕的皇帝顯然已按捺不住,八月初,他竟直接諭令袁世凱編練新軍,"著即酌帶所部,迅速來京",試圖掌控軍權。

這一舉動讓榮祿大為驚恐。他連夜從天津趕回北京,在頤和園密奏慈禧:"袁世凱野心勃勃,若為帝所用,恐生大變。"《戊戌紀略》)慈禧隨即下令:"九月初,朕將赴天津閱兵,著榮祿屆時調度各軍。"

此時的京城已如沸騰的油鍋。吏部主事陳三立曾國藩之孫)在給父親陳寶箴的信中描述:"每日朝堂之上,新舊兩黨如同水火,禦史楊崇伊連日遞折,請太後訓政,言辭甚急。"《散原精舍文集》)

九月初,光緒帝的諭旨更加密集。他下令"各省府廳州縣現有之大小書院,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之學堂",又諭令"八旗蒙古漢軍各旗,均改練洋槍隊"。最激進的是,他竟準備撤銷總理衙門,改設"外務部",這直接觸動了奕匡等親王的利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康有為意識到危機迫近,他在八月底的密信中對梁啟超說:"今而知皇上孤掌難鳴,守舊黨已聯結榮祿,將在天津發難。"《戊戌政變記》)他冒險找到了袁世凱,許以兵部尚書之職,勸其在閱兵時保護聖駕。袁世凱表麵應承,轉頭卻向榮祿告密。

九月十三日,光緒帝親臨頤和園向慈禧請安,請求批準設立"懋勤殿"作為新政中樞。慈禧厲聲回絕:"你要設新機構,用新人,是要把祖宗的家業都敗光嗎?"《清稗類鈔》)兩人爭執至深夜,光緒帝回宮後,連夜寫下一道密詔:"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他?汝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光緒朝東華錄》)

九月十八日,譚嗣同夜訪法華寺,勸說袁世凱起兵勤王,袁世凱"佯諾之,退即密告榮祿"《清史稿·袁世凱傳》)。九月二十一日淩晨,慈禧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帝寢宮,將其軟禁於瀛台。她對著瑟瑟發抖的皇帝冷笑:"你要變法,我讓你變個夠!"

當天,一道"訓政"諭旨傳遍天下:"現在國事艱難,庶政待理,朕慈禧自稱)不得已仍行訓政。"《清德宗實錄》卷427)轟轟烈烈的百日維新,在頒布了一百八十多道諭旨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落幕。

政變發生時,梁啟超正躲在日本公使館。他望著窗外搜捕維新派的兵丁,想起光緒帝召見時的情景:"皇上垂詢變法事宜,至三刻之久,言及國勢艱難,淚落如雨。"《飲冰室合集》)而康有為已在英國領事館的幫助下,乘輪船逃往香港。

瀛台的玉瀾堂內,光緒帝望著水中殘荷,手中緊攥著未及發出的最後一道諭旨,上麵寫著:"朕變法之心,至死不渝。"《戊戌紀略》)而頤和園的昆明湖畔,慈禧正與榮祿商議:"那些新黨,該殺的殺,該流的流,讓天下人看看,亂法者是什麼下場。"

這場僅持續一百零三天的改革,如同一道劃破晚清黑暗的閃電,雖未照亮中國的前路,卻在無數國人心中埋下了火種。正如譚嗣同在獄中所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全集》)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從拜師陳友開始橫掃無限 極品小道長 成全他和青梅後,我卻成了白月光 和堂妹換親後 忠訴 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 恐怖直播:噓,有人在看你 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藍星劍皇 大唐:上任京州尹,皇帝求我貪贓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