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戊戌政變囚光緒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66章 戊戌政變囚光緒

第66章 戊戌政變囚光緒(1 / 1)

光緒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1898年10月6日)的清晨,光緒帝載湉被殿外急促的腳步聲驚醒。他披衣起身時,殿門已被猛地推開,慈禧太後帶著一群披甲侍衛闖了進來,發髻上的金簪隨著急促的呼吸微微顫動。"你這個不孝的逆子!"慈禧一把將一疊奏折摜在地上,最上麵的正是光緒昨日擬就的《開設懋勤殿諭》,"竟敢勾結外臣謀逆,真當我老糊塗了嗎?"

光緒帝踉蹌後退,撞到龍紋柱上"親爸爸息怒,兒臣隻是想..."話未說完,慈禧已指著他的鼻子冷笑:"想什麼?想把祖宗的江山拱手讓給康梁這些亂黨嗎?"侍衛們早已將殿內的太監全部驅走,玉瀾堂的門窗被一一上鎖,銅鎖碰撞的脆響在寂靜的清晨格外刺耳——這位試圖以新法救國的皇帝,此刻成了階下囚。

就在光緒被囚的同一天,九門提督崇禮帶著三百名緹騎包圍了南海會館。康有為早已在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幫助下,於前一日登上了南下的輪船,緹騎們隻搜出他來不及帶走的《孔子改製考》書稿,書頁間還夾著未完成的《請斷發易服改元折》。而留在會館的梁啟超,則在日本領事林權助的掩護下,從後門逃出,直奔天津塘沽港。

搜捕的大網卻在京城全麵張開。九月二十四日,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六人先後被捕,關押在刑部大牢。牢房的稻草堆裡,譚嗣同從容地整理著衣襟,他拒絕了日本友人的營救,隻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全集·獄中題壁》)

九月二十八日午後,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早已擠滿了圍觀的百姓。六輛囚車碾過青石板路,譚嗣同站在第三輛車上,望著秋日慘淡的陽光,忽然高聲吟道:"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戊戌紀略》)監斬官剛毅厲聲喝止,手中的令牌擲在地上發出悶響。刀光閃過的瞬間,圍觀人群中有人驚呼,有人唾罵,賣糖葫蘆的小販下意識地捂住了孩童的眼睛。

這一天,距離光緒頒布《明定國是詔》正好一百零三天。六君子的鮮血濺在菜市口的泥土裡。而在頤和園仁壽殿,慈禧正與榮祿商議重審新政:"農工商總局、礦務鐵路總局這些洋玩意兒,一概裁撤!"她拿起光緒設立京師大學堂的諭旨,猶豫片刻後終究未改,"留著給那些讀書人一點念想吧。"

政變之後,慈禧命軍機大臣將百日維新期間頒布的一百八十多道諭旨分類整理,凡涉及官製、兵製、科舉的,儘數廢除。十月初,一道諭旨傳遍各省:"所有戊戌年六月以來更改諸政,除京師大學堂及各省中小學堂仍著照舊辦理外,其餘凡關涉官製、財政、軍政並一切新政,悉皆停罷,複舊製。"《清德宗實錄》卷428)

這道諭旨讓江南貢院的舉子們歡呼雀躍。蘇州舉子王先謙帶著門生故吏,在玄妙觀設壇慶祝"正學複興",他當眾焚燒梁啟超的《變法通議》,火焰中飄出的紙灰粘在圍觀者的臉上。而在武漢,張之洞剛剛建成的湖北織布局裡,工人們看著新到的西洋機器被貼上封條,總辦張謇歎息著寫下:"三個月間,恍若隔世,昨日之新政,今日之罪證也。"《張謇日記》)

八月間光緒剛下詔"廢八股,試策論",十月便又恢複舊製。江南鄉試主考官李端棻梁啟超的嶽父)因曾保薦維新派,此刻正被流放新疆,接替他的官員在考前發布告示:"凡試卷中有"民權"、"西學"等字樣者,一概黜落。"南京夫子廟的書鋪裡,《時務報》被堆在角落當廢紙賣,而《朱子家訓》的刻版卻連夜趕製,價格漲了三倍。

軍事改革也被叫停。榮祿將袁世凱編練的新軍調回天津,重新啟用舊將領聶士成、董福祥,那些剛剛換上西洋軍裝的士兵又穿回了傳統號褂。北洋水師學堂總辦嚴複站在大沽口,看著被拆除的魚雷發射架,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皇上銳意改革時,水師尚存更新之望;今太後複政,一切歸舊,恐海疆永無寧日矣。"《嚴複集·書信》)

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緒帝,成了晚清最孤獨的人。這座位於南海中的小島,四麵環水,隻有一座板橋與陸地相連,如今板橋日夜有侍衛看守,水中還係著幾艘巡邏的小船。光緒每日清晨會被允許在島上散步,他常站在涵元殿的石階上,望著對岸紫禁城的金頂發呆,手中總攥著一枚光緒通寶,那是他剛親政時鑄造的錢幣。

十月初十是慈禧的六十大壽,按例光緒應率百官祝壽。那天清晨,侍衛將他"請"出瀛台,換乘轎子前往頤和園。途經西華門時,光緒掀起轎簾,看到街道兩旁跪滿了官員,卻沒有一張熟悉的麵孔——維新派或死或逃,支持新政的官員都已被革職。當他在仁壽殿被迫向慈禧行三跪九叩大禮時,忽然聽到殿外傳來"萬壽無疆"的山呼,聲音震得梁上的灰塵簌簌落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回到瀛台後,光緒大病一場。太醫診斷為"肝鬱氣結,心腎不交",但他拒絕服藥,隻讓太監找來《萬國公報》舊刊,在燈下一頁頁翻看。有一次,他發現報紙上刊登著自己與康有為的合影實為拚接而成),竟對著照片喃喃自語:"南海先生,朕對不起你。"《瀛台泣血記》)這話被監視的太監報給慈禧,她當即下令:"今後凡西洋報紙、書籍,一概不許送入瀛台!"

最讓光緒絕望的是與外界的隔絕。他曾托心腹太監給張之洞送信,想了解南方新政廢除的情況,信卻被截獲在慈禧麵前。慈禧拿著那封用胭脂寫就的密信,冷笑著對李蓮英說:"他還以為有人會幫他?那些漢臣精明得很,此刻早就忙著撇清關係了。"果然,不久後張之洞便上了一道《勸學篇》,力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與維新派劃清界限。

政變雖以慈禧的勝利告終,但變法的影響並未被全部消除。在天津,嚴複翻譯的《天演論》仍在私下流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警句被青年學子抄在扇麵上;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偷偷重印《孔子改製考》,隻是將作者名字改成了"匿名";在湖南,譚嗣同的家鄉瀏陽,百姓們為他立了"義士祠",每逢忌日便有人前去焚香。

守舊派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榮祿雖鎮壓維新派有功,卻對慈禧廢除全部新政的做法頗有微詞,他在給張之洞的密信中說:"變法固不可急,然一概複舊,恐蹈宋明積弊。"《榮祿存劄》)而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等地方督撫,則陽奉陰違地保留了部分實業新政,如漢陽鐵廠、江南製造總局仍在擴建,隻是對外宣稱"係光緒初年舊案"。

國際輿論更是對政變口誅筆伐。英國《泰晤士報》發表社論:"慈禧太後的政變使中國錯失了最後一次和平改革的機會,這個古老的帝國或將在革命的烈火中重生。"日本《朝日新聞》則詳細報道了六君子就義的經過,稱譚嗣同為"東方的布魯諾"。這些報道通過傳教士傳入中國,讓更多人看清了清廷的腐朽。

光緒二十五年正月1899年2月),瀛台的冰麵開始融化。光緒帝在涵元殿的牆壁上刻下許多"殺"字,筆畫深可見骨。而在頤和園,慈禧正與榮祿商議立儲之事,她指著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溥儁說:"這孩子聰明伶俐,不如過繼給光緒,做個大阿哥。"榮祿低頭應諾,眼角的餘光卻瞥見窗外新發的柳條,在寒風中微微顫動。

這場以政變告終的改革,終究沒能挽救病入膏肓的清王朝。光緒帝的囚居生涯還要持續十年,而六君子的鮮血,正悄然澆灌著革命的種子。正如譚嗣同臨刑前預言的那樣:"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中國的新生,注定要在劇烈的陣痛中孕育。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從拜師陳友開始橫掃無限 極品小道長 成全他和青梅後,我卻成了白月光 和堂妹換親後 忠訴 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 恐怖直播:噓,有人在看你 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藍星劍皇 大唐:上任京州尹,皇帝求我貪贓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