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二次革命討袁失敗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7章 二次革命討袁失敗

第7章 二次革命討袁失敗(1 / 1)

1913年7月12日淩晨,江西湖口的炮聲劃破了長江的晨霧。李烈鈞站在炮台之上,望著對岸北洋軍的營地,手中的令旗一揮:“開炮!”轟鳴的炮聲中,他身後的士兵舉起“討袁軍”的白旗呐喊,拉開了二次革命的序幕。

宋教仁的靈柩停在上海靜安寺時,孫中山就從日本趕回了國內。4月27日,他在黃興的寓所召開緊急會議,桌上攤著宋案的密電證據。“袁世凱暗殺元勳,破壞約法,已暴露反革命真麵目!”孫中山一掌拍在桌上,茶碗震得叮當響,“我輩唯有起兵討袁,否則共和亡無日矣!”

可座下的響應者寥寥。黃興皺著眉翻看各地兵力報表:“先生,北洋軍有十萬之眾,且裝備精良,我軍散在南方各省,合計不足五萬,餉械兩缺,倉促起兵必敗。”陳其美叼著煙槍敲桌麵:“滬軍新編不久,士兵多是街頭流民,怕是頂不住馮國璋的攻勢。”更有人顧慮:“一旦開戰,百姓又要遭兵燹之苦,不如先通過法律彈劾袁世凱。”

兩派爭執不下,孫中山氣得發抖:“鈍初宋教仁)用生命證明,法律解決之路已死!你們不敢打,我獨自去廣東!”據《孫中山全集》記載,他甚至寫下血書:“袁賊不倒,民國不立,誓死討賊,舍我其誰!”可現實的困境擺在眼前:廣東都督胡漢民被袁世凱免職,湖南都督譚延闓態度曖昧,江西的李烈鈞雖願舉兵,卻也坦言“贛軍僅能自保”。

袁世凱也加快了動作,他利用“善後大借款”從五國銀行團搞到2500萬英鎊軍費,一邊擴充北洋軍,一邊下令罷免李烈鈞、胡漢民、柏文蔚三位革命黨都督,釜底抽薪。6月18日,李烈鈞接到免職令時,正在湖口的水師營視察,他把公文撕成碎片扔進長江:“袁賊想削我兵權?除非江水倒流!”這句怒言,成了二次革命的先聲。

7月8日,李烈鈞潛回江西,在湖口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他在誓師大會上舉著宋教仁的遺像:“鈍初未竟之業,我輩當以血繼之!”士兵們舉槍響應,聲震山穀,可他們手中的步槍,半數是清末的老毛瑟,子彈每人隻發五發。李烈鈞的參謀長在日記裡寫:“將士有必死之心,奈何器械窳劣,糧餉不濟,恐難持久。”《湖口起義史料》)

湖口的炮聲點燃了南方的烽火。7月15日,黃興抵達南京,迫使江蘇都督程德全宣布獨立,自任“江蘇討袁軍總司令”。他站在都督府的地圖前,手指劃過安徽、上海、福建:“隻要我們守住南京,安徽柏文蔚、上海陳其美、福建許崇智必能響應,形成掎角之勢。”可話音剛落,安徽傳來急報:柏文蔚剛宣布獨立,部下胡萬泰就被袁世凱策反,連夜包圍了都督府。

上海局勢同樣不妙。陳其美計劃攻打江南製造局,原本聯絡好的海軍艦隊司令被袁世凱用二十萬銀元收買。7月23日深夜,討袁軍向製造局發起進攻,子彈打在厚實的城牆上彈飛,而局內的北洋軍架起機槍掃射,衝在前麵的士兵成片倒下。

湖南的譚延闓表麵通電“響應討袁”,卻按兵不動,暗地裡給袁世凱發密電:“湘省局勢穩定,絕無異動。”當江西、江蘇戰事吃緊,李烈鈞派人求援時,他推說“湘軍未整訓,恐難當大任”,眼睜睜看著友軍陷入重圍。這種首鼠兩端,讓孫中山在上海氣得拍案:“譚延闓誤我!”

即便是真心舉義的省份,也難敵北洋軍的攻勢。安徽柏文蔚兵敗逃亡,福建許崇智寡不敵眾,廣東龍濟光袁世凱親信)趁機反攻,革命黨人苦心經營的南方根據地,短短一個月就丟了大半。《申報》記者在前線見聞中寫道:“討袁軍號令不一,如散沙聚堆,有的部隊上午還在作戰,下午就因無糧潰散,百姓避之不及,哀鴻遍野。”

南京成了最後的據點。黃興親自坐鎮紫金山炮台,可炮彈打出去三發就有兩發不炸——這些都是清末的庫存彈藥。8月13日,馮國璋的北洋軍打到城下,張勳的辮子軍也從側翼包抄而至,8月14日,北洋軍的重炮轟開了南京太平門。張勳的辮子軍如潮水般湧入,見人就殺,見房就燒。秦淮河畔的商鋪被搶空,夫子廟的戲台成了刑場,有士兵因剪了辮子被當作“革命黨”砍頭,屍體順流而下,染紅了江麵。美國傳教士史密斯在日記裡寫:“城破之日,火光衝天,哭喊之聲徹夜不絕,這哪裡是討袁,分明是生靈塗炭。”

此時的黃興已無力回天。8月29日夜,他在日本領事館的幫助下,乘“龍田丸”商輪撤離南京。站在甲板上回望,南京城的火光映紅了夜空,他突然對隨從苦笑:“我等苦心經營十餘年,竟不敵袁賊一旅之師?”

南京失守後,討袁軍的防線徹底崩潰。8月18日,南昌被北洋軍攻陷,李烈鈞帶著殘部躲進廬山,身邊隻剩數十人;9月1日,張勳的辮子軍開進南京,縱兵燒殺三日,英國領事估計“平民死傷逾萬”;上海製造局的槍聲停了,陳其美化妝成商人逃往日本;安徽、福建的討袁軍相繼解散,將領們或流亡,或投降,曾經轟轟烈烈的二次革命,短短兩個月就煙消雲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袁世凱在北京新華宮擺起了慶功宴。他舉起酒杯對段祺瑞說:“孫文、黃興之流,不過跳梁小醜!”隨即下旨通緝“亂黨”:孫中山、黃興、李烈鈞等二十九人被列為“國事犯”,懸賞金額從五千元到十萬元不等。上海《時報》刊登的通緝令上,孫中山的照片被畫了紅圈,旁邊寫著“就地正法”。

南京的討袁軍士兵被俘後,北洋軍把他們綁在鐵軌上,用火車活活碾死,鐵軌旁的野草半年後還是黑紫色;江西的農會會員因支援過討袁軍,被北洋軍集體活埋;革命黨人朱執信在廣州被捕,臨刑前罵不絕口,劊子手用棉花塞住他的嘴,鮮血卻從嘴角湧出,染紅了胸前的“共和”徽章。

流亡日本的輪船上,孫中山望著東海的浪濤,對身邊的胡漢民說:“此次失敗,非袁氏太強,乃我等太弱。”他手裡攥著一份從國內帶出來的報紙,上麵是袁世凱解散國會的公告——那個宋教仁用生命扞衛的議會,終究成了空談。船舷邊,黃興的身影被月光拉得很長,他剛給國內友人寫了封信,末尾說:“共和之路,道阻且長,我輩唯有死戰,再無退路。”

東京的流亡寓所裡,革命黨人召開了一次沉痛的會議。有人痛哭流涕,有人互相指責,有人主張“暫停革命,等待時機”。孫中山站起身,目光如炬:“失敗乃成功之母,此次雖敗,卻讓國人看清了袁世凱的真麵目。我等當重組政黨,再舉義旗!”1914年7月,他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宣誓“絕對服從總理”,哪怕因此與黃興產生分歧,也在所不惜——經此一敗,他深知渙散的組織無法對抗強權。

留在國內的革命黨人,有的轉入地下,有的隱姓埋名,卻從未放棄理想。上海的陳獨秀在《新青年》的前身《青年雜誌》上撰文,反思二次革命的教訓:“革命失敗,非患於兵不強,而患於民智未開,思想未新。”這種反思,後來催生出新文化運動的浪潮。

曆史學家章開沅曾說:“二次革命的失敗,是民主製度在中國首次遭遇的重創。它證明,光有理想不足以對抗強權,還需要組織、民眾與時機。”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不可名狀的路人甲 我能穿梭末日兩界 踹掉渣男穿古代,婆家吃糠我吃肉 黑化病嬌男配你不要?那歸我了! 彼岸花開!鬼祖現!三界齊跪拜 星戰之源甲紀元 太空大陸 籃球終點站 九個哥哥團寵我 咦?我不是變態嗎?怎麼成團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