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鐵匠祖師爺·李耳:老君爐裡煉精鐵,鐵器開山利萬民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2章 鐵匠祖師爺·李耳:老君爐裡煉精鐵,鐵器開山利萬民

第2章 鐵匠祖師爺·李耳:老君爐裡煉精鐵,鐵器開山利萬民(1 / 1)

時維戰國,關下鐵匠鋪的爐火正旺,老匠人掄著錘,火星濺在青石板上,劈啪作響。牆角坐著個穿粗布褐衣的少年,正盯著砧上的鐵塊發愣——那鐵燒得通紅,卻總也打不成劍的形狀。

“小子,看好了!”老匠人猛地將鐵塊浸入冷水,“滋啦”一聲白霧騰起,“這鐵性烈,得用‘柔水’克它。當年老君爺煉劍,用的可是天河之水呢!”

少年抬頭:“老君爺?就是寫《道德經》的李耳先生?他也打鐵?”

老匠人直起腰,往爐膛裡添了塊煤,火光映著他滿臉皺紋:“你當他隻懂‘道可道,非常道’?那你就錯了。這天下鐵匠,都要尊稱他為祖師爺呢。”

李耳的故事,要從函穀關守吏尹喜說起。

那年尹喜夜觀天象,見東方有紫炁西來,知有聖人將至。果不其然,三日後,一位白發老者騎青牛過關,正是辭去周室史官之職的李耳。尹喜苦留不得,懇請老者留下真言,於是便有了那部影響華夏千年的《道德經》。

但鐵匠們輩輩流傳的,是他過關前的故事。

傳說李耳在周都洛陽時,不僅掌管典籍,更常往城郊的冶鐵坊去。彼時鐵器初興,總難脫“脆、鈍、易鏽”三病——農人用的鐵犁,耕不了半畝地便崩了刃;士兵的鐵劍,交鋒時常會斷成兩截。

一日,冶鐵坊的工匠正為周天子鑄鼎,銅水混雜鐵礦,煉出的鼎身布滿氣孔,眼看就要被問罪。李耳路過,見爐膛火光忽明忽暗,便說:“火候如心性,躁則剛,緩則柔,不躁不緩,方得其中。”

他取來三塊煤,分三次添入爐中,又讓人將風箱改作雙囊,一拉一推,風力比從前強了三倍。“風為氣,煤為魄,氣足魄滿,鐵自生津。”果然,鼎身出爐時,青光湛然,再無氣孔。

工匠們驚其為天人,追問其法。李耳指了指爐中翻滾的鐵水:“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這話後來成了鐵匠行的口訣——風箱如天地,爐膛如虛空,推拉之間,方能煉出好鐵。

更有意思的是“老君爐”的傳說。《列仙傳》載,李耳曾在終南山煉丹,爐中不僅煉金丹,更煉鐵器。他將鐵礦與硫磺、硝石同煉,竟煉出一柄“斬妖劍”,劍身隱有雲紋,斬鐵如泥。有山民見他爐頂常有紫煙繚繞,化作青龍盤旋,便說那是“鐵魂成龍”。

後來他騎牛西去,將煉丹爐的圖紙留在了洛陽冶鐵坊。匠人們依圖仿製,發現這爐子能控溫至“千鈞火”——尋常爐子燒到紅熱便難再升溫,而老君爐能將鐵熔成汁水,任人塑形。從此,鐵器才真正被廣泛使用到生產和戰鬥中。

在李耳之前,鐵匠不過是“鍛金之奴”,靠蠻力敲打為生。是他給了這個行業“訣竅”,讓“打鐵”從苦力變成了“知鐵性、順鐵理”的技藝。

他傳下的第一門手藝,是“看火色”。不同鐵器需不同火候:鍛犁鏵要“櫻桃紅”,此時鐵性柔韌,易成弧形;鑄刀劍要“梨花白”,火候最烈,方能淬出鋒芒;打釘子則要“麥穗黃”,剛柔相濟,不易彎折。老鐵匠說,這是李耳觀四季花木之色悟出來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鐵火亦有其色,讀懂便是知音。”

他改良的風箱最是好用。雙囊風箱一拉,風如猛虎入爐,火舌能躥起三尺;一推,風似遊龍繞鐵,溫度均勻不散。有句行話:“風箱響,鬼神讓”,說的就是這股力量。直到現在,新開的鐵匠鋪,風箱上都要刻“紫炁東來”四個字,說是能引來老君爺的靈氣。

他還教匠人“淬火”之法。尋常人淬火隻用冷水,李耳卻讓人按鐵器用途選水:鍛農具用井水,性沉,能讓鐵犁耐磨;鑄兵器用河水,性活,能讓劍鋒銳利;打剪刀用雨水,性柔,能讓刃口不崩。更絕的是“雙淬法”——先入熱水去燥,再入冷水凝剛,如此反複,鐵便能“剛中帶柔,柔中藏剛”。

有個故事在鐵匠行流傳了千年:春秋時吳越爭霸,吳王命工匠鑄劍,三月不成。李耳路過劍廬,見工匠將鐵坯直接入水,便搖頭道:“鐵如人,驟冷則裂,當以‘緩急法’待之。”他讓人先將鐵坯放在陰涼處半日,再以溫水浸之,最後才入冰水。出爐的劍,劍身有冰裂紋,削玉如泥,便是後來的“吳王劍”。

李耳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但他也知鐵器能利萬民。於是他格外看重農具的鍛造,教匠人在鐵犁上鑄“防滑棱”,在鐮刀上開“分水槽”,讓農人省力三分。至今鄉下鐵匠打農具,都會在刃口內側刻個“耳”字,說是請老君爺保佑“入土不崩,割禾不卷”。

古代鐵匠鋪裡,處處都是“老君印記”。

最顯眼的是風箱上的彩繪——青牛馱著老君,爐頂紫煙化作龍形,旁邊題著“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不隻是為了裝飾,老匠人說,龍能鎮火,青牛能引氣,有了它們,開爐時就不會“走火”指火候失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打鐵的砧子,講究“三足”。傳說李耳煉丹時,丹爐下有三隻神龜托舉,取“天地人”三才之意。鐵匠便仿其形,將砧子鑄成三足,說是能讓鐵氣通於地脈,打出來的鐵器更耐用。砧子用久了,表麵會磨出深坑,匠人從不打磨,說那是“老君的指痕”,越老越靈。

鐵匠鋪的水甕,也有講究。甕沿要刻八卦,甕底要埋塊“鎮鐵”——通常是塊煉廢的老鐵,據說能“鎮住水性,不與火氣相衝”。換水時,匠人要念:“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火既濟,鐵器成形”,這口訣正是從《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化來。

最神秘的是“開爐符”。每逢正月開工,鐵匠會請道士畫符,貼在爐門上,符上是三個圈:分彆代表“天火、地火、人火”。李耳說“三生萬物”,這三火合一,才能煉出好鐵。有些老匠人還會在符下藏一小撮硫磺,說這是老君煉丹的“藥引”,能讓鐵水更純淨。

就連打鐵的節奏,都有講究。“三輕兩重”——前三錘輕敲定形,後兩錘重打凝鋼,這是模仿李耳“道生一,一生二”的說法。師徒對打時,師父喊“一”,徒弟便應“道”,一呼一答間,鐵器漸成,倒像是在念誦經文。

每年二月十五,是李耳誕辰,鐵匠鋪的祭祀非常隆重。

頭天夜裡,匠人就要“淨爐”——將爐膛裡的餘燼掏乾淨,用艾草熏一遍,說是“請走爐神,好迎老君”。供桌上要擺“三牲”:一塊百煉精鐵代牛)、一把新鐮刀代羊)、一口鐵鍋代豕),旁邊還要放三個饅頭,做成爐形,謂之“老君的口糧”。

祭祀時,掌爐師傅要穿青布袍,像李耳當年的打扮。他手持鐵錘,對著風箱三拜,口中念:“老君爐,燒紅火,煉出鐵器利萬民;風箱響,火氣旺,保我鋪子永興旺。”念罷,將鐵錘在砧子上敲三下,火星濺起,就算是請老君爺“登壇”了。

關中一帶,還有“獻鐵”儀式。年輕鐵匠要將自己頭回煉成的鐵器獻上,若是農具,便說“請老君爺看這養人的家夥”;若是兵器,便說“請老君爺鎮這傷人的物件”。老匠人說,李耳不喜殺伐,所以獻兵器時,總要多燒三炷香,求他“化戾氣為祥和”。

江南的鐵匠,則會在這天“賽鐵”。兩人對打同一鐵器,誰打的更堅韌、更鋒利,誰就能得一麵“老君旗”——紅布做的,上麵繡著個火爐。得主會把旗子掛在鋪門口,比掛金字招牌還榮耀。有回蘇州兩個鐵匠賽打剪刀,一個打的能剪銅錢,一個打的能剪頭發絲,難分高下,最後老匠人說:“剪銅錢是剛,剪發絲是柔,平分秋色”,便把旗子一撕為二,兩人各得一半。

遇到難煉的鐵料,匠人會往爐裡扔塊“老君瓦”——其實是塊老窯磚,據說李耳煉丹時用過。扔的時候要念:“老君瓦,爐中壓,頑鐵也能變精鋼”。有個故事說,清末有鐵匠為洋人煉鐵軌,鐵總煉不勻,後來在爐裡埋了塊老君瓦,鐵軌竟變得光滑如鏡,火車跑上去穩如平地。

函穀關的風還在吹,爐火依舊明滅。那隊秦軍甲士要的百煉精鐵,三日後如期湊齊——老匠人帶著少年,用老君傳下的法子,將鐵煉了七七四十九遍,鐵條彎成圓環都不斷。甲士們扛著鐵走時,少年望著爐中跳動的火苗,忽然懂了李耳那句“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最硬的鐵,原是從最軟的鐵水來的。就像老匠人說的:“爐火能熔鐵,也能熔心。心不躁,鐵自純。”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這個皇帝不僅擺爛,還沒有素質 閨蜜變婆媳?倆寡婦聯手製霸八零 我,有間客棧是怪異 病弱美人在詭異世界封神 幫人求子,卻險喜當爹! 以聲吻心 暴君:開局召喚典韋 斬神原神:神隕同盟 靈魂手帳2 詭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