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竹匠祖師爺·秦山:劈竹成篾編日月,竹器通靈映匠心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4章 竹匠祖師爺·秦山:劈竹成篾編日月,竹器通靈映匠心

第4章 竹匠祖師爺·秦山:劈竹成篾編日月,竹器通靈映匠心(1 / 1)

江南的雨,帶著竹子的清香。

會稽山下有片竹海,竹林深處藏著個竹匠鋪,鋪門掛著塊舊竹匾,上麵刻著“秦山傳藝”四個字。鋪主是個白發老者,劈竹時手腕一抖,整根毛竹“啪”地裂開,成了十二根勻勻淨淨的竹篾,薄得能透亮。

“這手藝,是秦山祖師爺傳下來的。”老者放下篾刀,指著牆上的畫像——畫中男子身穿短褂,手裡捏著根竹篾,眼神溫和得像雨後的竹林。

傳說秦山是戰國時楚地人,生在竹林邊,打小就跟竹子親。那時的人用竹筒盛水、用竹竿挑擔,卻不懂用竹子做器具。秦山見母親用藤條編筐,又笨又沉,心裡便琢磨:“竹子比藤條輕,又有韌勁,為啥不能編筐?”

他砍來一根青竹,想劈成條,可竹子外皮硬,內裡脆,一劈就碎。母親笑他:“傻小子,竹子哪有藤條聽話?”秦山卻不死心,坐在竹林裡琢磨了三天。

他發現竹子有“節”,節處硬,節間軟;還有“肉”,外層韌,內層脆。於是他先削去竹節的硬疙瘩,再順著竹紋下刀,“哢”的一聲,竹子竟裂開道勻勻的縫。他順著縫慢慢撕,竟撕出根長竹篾。

這根竹篾成了寶貝。他試著用篾條編筐,先編底,再編幫,最後收沿,編出來的筐又輕又結實。母親用它去趕集,鄰裡見了都眼饞,紛紛來求他教手藝。

秦山沒有藏私,教大夥“三劈法”:劈粗篾要“找節下刀”,避開硬節;劈細篾要“順紋撕拉”,借著竹子的韌勁;劈花篾要“留皮去肉”,用外層的青篾編花紋。他說:“竹子有竹性,你順著它,它就服帖;你逆著它,它就較勁。”

有回楚王南巡,見百姓用竹筐背糧,輕便得很,便召秦山入宮,讓他給軍隊編“竹甲”。秦山用粗篾編底,細篾編麵,再塗上層桐油,編出來的竹甲竟能擋住箭矢。楚王大喜,封他為“竹匠師”,讓他在全國教竹藝。

從此,竹器走進了千家萬戶:竹籃裝菜,竹席鋪床,竹籮囤糧,甚至竹笛奏樂。人們說:“秦山讓竹子活了,成了能幫人過日子的寶貝。”

秦山傳下的手藝,講究“一料二劈三編”。

“一料”是選竹。他教竹匠“三看”:看竹齡,一年竹太嫩,五年竹太老,三年竹正好;看竹形,直的編筐籃,彎的編簸箕,有節的做竹椅;看竹色,青竹韌性好,黃竹硬度高,各有各的用處。有句行話:“選竹如看人,得識其性,用其長。”

“二劈”是劈篾。這是竹匠的看家本領,秦山能把一根竹劈成百根篾,根根一樣寬、一樣薄。他傳下的“劈篾刀”,刀頭尖,刀身薄,像片竹葉,能順著竹紋遊走。老竹匠說,練劈篾要“手眼合一”,眼睛盯著竹紋,手跟著感覺走,就像“與竹對話”。

最絕的是“劈花篾”。秦山能把竹篾劈成“人”“字”“回”等花紋,編在竹器上,又好看又結實。他編的竹席,篾條正反交錯,夏天睡上去不粘汗,冬天鋪上褥子不硌人,人稱“秦氏涼席”。後來竹匠們在這基礎上創出“萬字紋”“水波紋”,但都認秦山的“人字紋”為祖,說這是“人靠竹活,竹靠人傳”的意思。

“三編”是編織。秦山傳下的“打底法”,至今仍是竹器的根基:先立四根主篾當“柱”,再用細篾在其間“穿梭”,像織布一樣。編圓形器物用“螺旋編”,一圈圈往上繞;編方形器物用“交叉編”,橫豎交錯,方方正正。

有個故事說,秦山曾為屈原編過一個竹書簡。他用最細的篾條做骨架,外麵包上綿紙,再編層竹套保護,輕巧得能卷起來揣在懷裡。屈原在上麵寫《離騷》,說:“這竹簡,裝得下心事,也載得起家國。”

秦山還懂竹器的“養護”。他教人們用鹽水泡竹器防蛀,用桐油塗竹器防水,說:“竹器如友,你養護它,它便陪你更久。”現在鄉下人家的竹籃用舊了,還會泡在鹽水裡延長壽命。

竹匠鋪裡最顯眼的是牆上掛的“竹篾樣譜”,上麵畫著各種篾條的尺寸和花紋,從粗如手指的“柱篾”到細如發絲的“絲篾”,樣樣分明。這譜子是秦山當年手繪的,後人不斷增補,成了竹匠的“教科書”。新徒弟入門,先得背會樣譜,師傅才肯教其他手藝。

劈篾用的“竹墊”也有講究,是塊厚竹板,上麵刻著深淺不一的槽,用來固定竹子。竹墊的一角總留著個缺口,說是秦山當年特意刻的。老竹匠劈篾時,竹墊會發出“沙沙”聲,他們說這是“秦山祖師在看我們乾活”。

竹匠的工具袋裡,必帶“三件寶”:劈刀、刮篾刀、穿篾錐。劈刀用來分竹,刮篾刀用來修篾的毛邊,穿篾錐用來穿引細篾。這三件工具的柄,都是用竹根做的,上麵刻著細密的花紋,既防滑又好看。有個規矩:工具用壞了,不能隨便扔,要埋在竹林裡,說是“讓竹子收回去,再長出新的來”。

竹器完工後,有些會在不起眼的地方刻個“山”字,這是秦山的記號。現在有些老竹匠還保留這習慣,說:“刻個‘山’字,祖師爺就知道這是用心做的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特彆的是“竹祭器”。祭祀時用的竹籃、竹盤,編得格外精細,篾條要選最直的,花紋要用“回紋”,取“吉祥往複”之意。這是秦山定下的規矩,他說:“敬神的物件,得用最乾淨的竹子,最虔誠的心思。”

每年四月初八,傳說是秦山發明竹編的日子,竹匠們會選片長勢好的竹林,擺上祭品。供桌是竹編的,祭品也多與竹有關:竹筐裝的米,竹筒盛的酒,竹盤放的糕點。最特彆的是一盤“竹蓀”,這是竹林裡長的菌子,潔白如紗,竹匠們說這是“秦山祖師的恩賜”。

祭祀由老竹匠主持,他會拿起一根新竹,用劈刀輕輕劈出第一根篾,說:“祖師爺,您看這竹子多好,我們沒辜負它。”然後帶領眾人對著竹林鞠躬,感謝竹子的饋贈。

新徒弟拜師,要在秦山像前立“竹誓”:“以竹為業,以篾為友,不糟踐好竹,不糊弄手藝。”立誓時要手裡捏根竹篾,捏斷了說明心不誠,得重新來。有個說法:秦山當年收徒弟,就看他劈篾時手穩不穩,心誠不誠。

竹匠開工前,要對著竹子作個揖,說聲“竹神莫怪”。砍竹時不能砍幼苗,不能砍獨竹,說是“要給竹子留後代”。砍倒的竹子,要在根部培些土,放上幾塊石頭,說是“謝竹根養育之恩”。這些規矩,都是秦山傳下的,他說:“竹子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得恭敬。”

有個傳說:從前有個竹匠貪快,用嫩竹編筐,結果筐子用了沒幾天就散了。夜裡他夢見秦山拿著他編的筐說:“你糊弄竹,竹就糊弄你;你敬竹,竹才敬你。”第二天他把散筐拆了,重新用三年竹編了個新的,結實得用了十年。

如今塑料、金屬替代了不少竹器,但江南的竹匠鋪還在。老者們坐在竹椅上,手裡的篾條翻飛,編出的竹籃、竹席依舊搶手。他們說:“塑料再硬,沒有竹的氣;金屬再堅,沒有竹的靈。秦山祖師告訴我們,竹子是活的,用它做的物件,也帶著活氣。”

會稽山的雨還在下,竹林裡的新竹在悄悄拔節。就像秦山當年說的:“竹子一年一輪,手藝一代一傳,隻要有人懂竹、愛竹,這門手藝就不會老。”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到大秦當神醫,建立千年世家 山花寂寥 在生存遊戲裡總被誤認為是NPC 重生妲己:開局斬了封神榜 青藍染:八零小日 球神從被動技能開始 假嫡女重生想搶婚?再嫁你也得下跪 讀檔重來,四歲奶團被全皇朝團寵了 吞沒[京圈] 世界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