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傘業祖師爺·雲氏:劈竹為骨糊桐油,傘蓋撐起一方晴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10章 傘業祖師爺·雲氏:劈竹為骨糊桐油,傘蓋撐起一方晴

第10章 傘業祖師爺·雲氏:劈竹為骨糊桐油,傘蓋撐起一方晴(1 / 1)

話說春秋那會兒,魯班正帶著徒弟們在外麵趕工程。那年頭沒天氣預報,說下雨就下雨,跟小孩兒變臉似的。有一回在泰山腳下蓋廟,剛壘起半堵牆,“哢嚓”一個雷,瓢潑大雨就下來了。徒弟們抱著刨子鋸子,跟沒頭蒼蠅似的往大樹底下鑽,淋的落湯雞似的。魯班看著徒弟們淋得精濕,心裡不是滋味,他手快,當天就砍了幾根粗竹子,搭了個四方架子,蒙上塊厚獸皮,弄出個簡易亭子。這亭子是能遮雨,可太沉了,四個人抬著都費勁,總不能走到哪兒抬到哪兒吧?魯班犯愁了,回家跟媳婦兒雲氏念叨。雲氏正納鞋底呢,聽了這話,說:“當家的,你能造會跑的木車馬,就不能造個能跟著人走的亭子?”

魯班被問住了,撓著頭沒言語。雲氏卻留了心思。轉天她去河邊搗衣,看見幾個小娃娃在雨裡瘋跑,一個個頂著大荷葉,雨水順著荷葉邊兒“滴答滴答”往下掉,娃娃們的衣服卻沒淋濕。雲氏眼睛一亮,扔下搗衣杵,拿了片最大的荷葉擺弄起來。

這荷葉中間一根主脈,旁邊分出去幾十根細脈,撐得葉麵平平展展,還帶著個自然的弧度,正好兜住雨水。雲氏拍著大腿笑:“這不就是現成的樣式嘛!”她立馬找了根細竹子,劈成幾十根竹篾,照著荷葉的脈絡紮了個架子,又把家裡的葛布剪了塊圓的蒙上去,邊緣縫了圈布穗子。等魯班晚上回來,雲氏把這物件兒往他頭上一罩:“你試試,這‘會走的亭子’行不行?”

魯班一瞧,這玩意兒比他那亭子輕巧,往頭上一戴,雨點兒全擋在了外麵,伸手還能抓住竹篾架子,想挪哪兒挪哪兒。他樂壞了,拿起墨鬥量了量,又給竹篾加了個轉軸,“哢噠”一擰能收起來,揣在懷裡就行。最後夫妻倆又琢磨著刷了層桐油——這桐油是個好東西,刷在布上跟打了蠟似的,雨水一沾就滑下去,一點不滲。就這麼著,世界上第一把能開能合的傘,就從雲氏手裡誕生了。

老輩兒的傘匠常說,做傘得懂“天地經”,這話不是瞎吹。您看那傘骨,正經的油紙傘,不多不少,正好二十八根。為啥是二十八?這裡頭有說道——對應天上的二十八星宿。雲氏當年紮竹篾的時候,特意讓魯班查了星圖,一根竹篾對一顆星,撐開傘,就像把整個星空都罩在了頭頂,既能擋風遮雨,又帶著“順天應人”的意思。

再說說刷桐油。桐油得是頭年秋天收的新油,放在陶缸裡封嚴實了,過一個夏天才能用——這叫“曬油”。刷的時候更講究,得順著一個方向刷,第一遍要薄,叫“打底子”,讓布吃進油去;第二遍稍厚,叫“定筋骨”,讓傘麵挺括起來;第三遍最關鍵,得等前兩遍乾透了,用細布蘸著油慢慢擦,叫“上亮兒”,擦完之後,傘麵能映出人影兒,雨水一潑,跟鏡子似的滑下去。

要說傘這東西,不光能遮雨防曬,還能當紅娘。《白蛇傳》裡白娘子借傘定情,元雜劇裡的《兵火緣》雖然少有人知,但也記載了這樣一個以傘為媒的故事。

這戲講的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天下大亂。有個書生叫蔣世隆,帶著妹妹蔣瑞蓮逃難,半路上兄妹倆被亂兵衝散了。蔣世隆急得滿嘴起泡,淋著雨在荒郊野外瞎撞,手裡就攥著一把粗布傘——還是他爹留下的,竹骨都有點彎了,布麵上打了好幾個補丁,可就是這把破傘,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正跑著呢,聽見前麵林子裡有女子哭喊聲。蔣世隆壯著膽子走過去,借著閃電一看,是個穿得挺體麵的姑娘,正抱著棵樹發抖,頭上的珠釵都掉了,身上的綾羅裙濕得能擰出水來。這姑娘是誰?是戶部尚書王鎮的女兒王瑞蘭。她跟著父親逃難,也被亂兵衝散了,手裡本來有把精致的羅傘,鑲著銀邊,畫著鴛鴦,可剛才慌不擇路,掉在泥坑裡找不著了。

蔣世隆一看這情形,沒多想,把自己那把破傘往王瑞蘭頭頂一遞:“姑娘,先遮遮雨吧。”王瑞蘭起初還端著小姐的架子,可雨越下越大,渾身凍得打哆嗦,也顧不上那麼多了,雙手接過傘,兩人就這麼在一把傘下站著。

那傘本來就小,兩人肩膀挨著肩膀,蔣世隆怕她淋著,故意把傘往她那邊歪,自己半個身子露在雨裡,後背很快就濕透了。王瑞蘭看著他凍得發紫的嘴唇,心裡不落忍:“公子,你也進來些吧。”蔣世隆笑了笑:“無妨,我皮糙肉厚,淋點雨不算啥。”就這一句話,讓王瑞蘭心裡暖烘烘的。

後來兩人結伴逃難,白天趕路,蔣世隆就撐著這把傘給王瑞蘭擋太陽;晚上歇在破廟裡,就把傘撐開當屏風,讓她在裡頭歇息。有一回住店,店家見他倆一窮一富,還以為是私奔的,要趕他們走。蔣世隆急了,舉著傘說:“這傘是我爹留下的,姑娘的傘丟了,我借她遮雨,可不是什麼苟且之輩!”王瑞蘭也紅著臉說:“這傘雖破,卻比金銀還貴重,是這位公子的心意。”店家見他倆坦蕩,才留了他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戲裡頭最讓人動容的是兩人在客棧定情那段。蔣世隆拿出針線,給王瑞蘭補被樹枝刮破的裙擺,王瑞蘭就坐在旁邊,給他縫傘麵上的破洞。蔣世隆說:“這傘陪我走了一路,如今有姑娘幫它補,算是它的福氣。”王瑞蘭低頭笑著說:“傘能遮雨,人能暖心,都是一樣的道理。”這把傘在亂世裡,成了兩人患難與共的見證,比什麼定情信物都實在。

後來王瑞蘭的父親找到了她,嫌蔣世隆貧寒,硬要把兩人拆開。王瑞蘭哭著碩:“公子,此傘我會好生收著,等你金榜題名,再來取它。”蔣世隆握著傘杆說:“這傘在,我心就在,定不負姑娘所托。”最後蔣世隆果然中了狀元,兩人憑著這把傘相認,終成眷屬。

傘行祭祀雲氏,日子選在每年的六月六。傳說當年雲氏就是在六月六這天,把第一把能收攏的傘交給魯班的。這日子還有個講究,叫“曬紅節”,家家戶戶都把衣裳、被褥拿出來曬,傘匠們就借著這天,把新做的傘擺在院子裡,讓太陽曬一曬,說是“讓祖師奶奶瞧瞧手藝”。

祭祀的時候,場麵可熱鬨了。供桌上擺著三樣東西:一把剛做好的油紙傘,傘麵得是天藍色的,取“青天護佑”的意思;一碗新榨的桐油,旁邊放著一把竹刀,象征“劈竹為骨,以油護麵”;還有一盤荷葉餅,紀念雲氏從荷葉得靈感的事兒。

領頭的老師傅得是入行三十年以上的,穿著青色長衫,對著雲氏的畫像三鞠躬,嘴裡念叨著:“祖師奶奶在上,弟子今兒個獻傘。願這傘骨如南山竹,寧折不彎;傘麵似東海波,滴水不漏。護趕路的不挨淋,遮避雨的不受寒,求祖師奶奶保佑,手藝傳得遠,人心暖得久。”

說完了,徒弟們得挨個給畫像磕頭,磕完頭,老師傅會給每個徒弟發一小塊桐油糕——用桐油和糯米做的,有點甜,有點香。老師傅說:“吃了這糕,手上就有勁兒,做傘的時候,能想起祖師奶奶的巧思。”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萬法歸墟 新星隕 財權本色 我穿內娛,你給我綁定宮鬥係統? 全員失格 霧都孤女:美貌是幸運,實力才是利器 稀土:大國鎖鑰 紅樓:重生賈瑞,鐵血風流 交出答案 老子武功天下第一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