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統治時期,中原已經進入農耕社會,但器物的使用還存在很多不足。當時,人們做飯多用竹筒,盛水則靠獸皮,這些器具遇火就裂,逢雨就漏。就算糧食豐收,也難以長久儲存;即便有甘甜的泉水和美酒,也沒法長途攜帶。帝堯看在眼裡,常對大臣們感歎:“百姓的日常生活,飲食都需要器具來承載。如果沒有堅固的器具,就算糧倉堆滿糧食,也像沒有地基的大廈,難以穩固。”
大臣中,有個叫舜的平民,住在曆山腳下。他雖然以耕田為生,卻胸懷天下,尤其善於觀察草木的特性。舜從小喪母,父親固執愚昧,後母蠻橫,弟弟象傲慢無禮,一家人常常想害他。但舜總能沉著應對。他在曆山耕種時,看到鄰居的木耒農具)被雨水一淋就腐爛,三天就沒法用了,心裡很擔憂:“農時不等人,要是器具總壞,怎麼解決溫飽呢?”
一天,舜上山砍柴,發現一種奇特的樹:樹乾像梧桐樹,葉子像椿樹,樹皮劃破後,會滲出乳白色的汁液,接觸空氣後漸漸變成褐紅色,黏稠得像膠水。偶爾有蟲子爬過,碰到汁液就死了。舜心裡疑惑,摘了一片樹葉蘸了點汁液,塗在腐爛的木耒柄上。三天後去看,塗了汁液的地方竟然變得像皮革一樣堅硬,就算泡在水裡,也不發黴腐爛。
舜恍然大悟,於是砍了這種樹的枝條,把汁液裝進陶罐,用草木灰調和後,再塗在木器上。一開始,漆汁黏稠得不好塗勻,塗完還會乾裂;舜試著往裡麵摻了點桐油,漆汁竟然變得順滑,乾了以後也很柔韌。他又往漆裡加了赤鐵礦粉,塗出來的器物紅得像朝霞;摻進石青,就藍得像天空。
鄰居們看到舜的木耒特彆耐用,都來請教方法。舜不獨占技藝,教大家如何識彆漆樹、采集漆液、調配漆料。曆山的農民從此用上了堅固的農具,耕作效率大大提高,都感激舜的恩德。
這事傳到了帝堯耳朵裡。堯年紀大了,正在尋找能繼承天下的人,聽說舜品德高尚,又擅長製作漆器,就把舜召到都城平陽。堯看到舜做的漆俎祭祀用的案幾),朱紅得像燃燒的火焰,光滑得像玉石,裝酒三天不滲漏,放肉十天不腐爛,撫摸著感歎道:“這不僅僅是一件器具,實在是承載禮儀的載體、救濟百姓的工具啊!”
當時堯想修建祖廟,正發愁梁柱容易被蟲蛀。舜建議:“用漆塗在木頭上,外麵能抵擋風雨,裡麵能防止蟲蛀,能保證百年不腐爛。”堯聽從了他的建議,讓舜監督工程。舜帶領工匠采集漆液、調配漆料,先用粗布裹住梁柱,再塗三遍漆,乾了以後用細沙打磨,這樣反複九次,竟然讓木柱像裹了層紅銅,敲起來錚錚作響。祖廟建成後,經曆十年風雨,梁柱沒有一點腐朽的痕跡。
帝堯知道舜不僅有巧思,更有仁愛之心,就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漸漸把國家政務托付給他。舜代理國政後,沒忘記漆器的功勞,命令九州進貢漆料,設立“漆正”這一官職,專門負責采集和製作漆器。他親自撰寫《漆經》,詳細記載“采集漆液必須在春秋兩季,日出時開工,日落時收工,防止漆液的毒氣傷害人體”;“調配漆料要根據四季變化,春天摻桐油,夏天摻鬆煙,秋天摻丹砂,冬天摻蠟,以適應溫度變化”。
舜治理天下時,漆器逐漸普及:祭祀用的漆鼎,莊重威嚴;飲酒用的漆觚酒器),光彩照人;農具中的漆耒,經久耐用;戰場上的漆盾,堅固不可摧毀。諸侯來朝見時,看到堯都宮殿的梁柱都塗著朱漆,光彩奪目,都感歎:“華夏的繁盛,先從器物上就能看出來!”
但舜沒忘記漆工的辛苦。采集漆液時,漆汁碰到皮膚就會紅腫,濺到眼睛就會失明。舜親自製作防護用具:用厚布做手套,用桐木做麵罩,讓工匠采集漆液時必須穿戴。又定下“漆工三戒”:不采集幼苗的漆液,不傷害漆樹的根本,不違背時令亂采,以此表示對草木的敬重。
舜南巡到蒼梧時,還帶著漆工同行。途中看到百越地區氣候潮濕,木器容易腐爛,就教當地人製作漆器。他在蒼梧去世後,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漆樹旁建了祠堂,尊他為“漆祖”。
漆器行業從此有了傳承的規矩:學徒拜師,要先認識漆樹,再學習采集漆液,三年才能獨立調配漆料;工匠腰間必須佩戴漆刀,刀柄上刻“舜”字,以示師承;開工前要用漆液點在木頭上,祈禱說:“祖師爺賜予技藝,願漆層堅硬如石,色澤明亮如鏡。”
民間祭祀也有固定的習俗。傳說舜的誕辰是九月初九,每逢這一天,漆工都會停工,在漆樹下擺上供桌,供奉漆桶、漆刷、調色盤三樣東西,用新做的漆碗盛酒,祭拜說:“漆祖在上,保佑我們采集漆液不受傷,調配漆料不開裂,製作的器物能流傳後世,不辜負匠心。”祭拜結束後,把第一桶新漆倒進河裡,稱為“謝漆神”,如果漆液在水麵不散開,就預示著這一年會豐收順利。
到了商周時期,漆器技藝更加精湛,有“漆豆食器)雕刻花紋,朱漆中鑲嵌金絲”的說法。考古人員在殷墟曾發現一口漆棺,經曆三千年,朱漆仍然鮮豔,足以看出舜傳下的方法有多精妙。楚地出土的漆器上,常常刻著“舜作”二字,工匠們說:“不是舜親手製作,而是依照舜的技藝,表明不忘本源。”
江南的漆工祠堂有一副對聯:“一漆裹木,化朽為堅載萬古;雙手調色,凝霞聚霧照千秋。”這副對聯說儘了舜的功績:用草木的汁液保護百姓的器具,用朱紅的色彩彰顯禮儀的華美,讓朽木變成不朽的材料,讓匠心隨著漆光永遠閃耀。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