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丘,方圓八百裡,高達萬仞。東麓有青鳥棲息在瑤樹上,紅色的鳥喙、黑色的羽毛,展翅時雲霞便環繞在它身上;西峰有赤龍盤踞在寒潭裡,鱗片映著日光如同熔化的金子,呼氣時霜雪就漫過山頭。這座山是天帝在人間的都城,也是西王母最初的住所。那時人們提到西王母,都要屏住呼吸——《山海經》記載她“長著老虎的牙齒、豹子的尾巴,頭發蓬亂卻戴著頭飾‘勝’”,掌管天上的凶煞之氣和五種傷殘刑罰,是能震懾三界的凶神。
那時的西王母,常住在昆侖山深處的玉台之上。玉台周圍立著九根黑色玉柱,柱子上刻滿上古時期的符文,風吹過就發出“嗚嗚”的聲響,那是她警示三界的號令。她穿著黑色獸皮製成的衣服,豹子尾巴垂在身後,走動時掃過青石地麵,就會留下三道深深的痕跡;老虎般的牙齒露在嘴唇外麵,呼出的白氣遇到冷空氣就凝結成霜花,凡間的精怪見到她,都會趴在地上發抖,不敢抬頭看她。
她的神力,核心在“掌管凶煞刑罰”這六個字上。要是人間有殘暴的君主殘害百姓,或是山神作惡引發水災、旱災、瘟疫,西王母就會親自離開昆侖山。有一次,南方雲夢澤的水神被貪心驅使,堵塞了河道,導致千裡之內的土地都變成了水鄉,百姓的屍體漂浮在水麵上,到處都是。消息傳到昆侖山,西王母立刻披散頭發、手持鐵鉞,豹子尾巴憤怒地擺動,帶著青鳥直接趕到雲夢澤。
水神見她來勢凶猛,卻還這狡辯:“這是人間的氣運,跟我有什麼關係?”西王母不回答,隻把手中的鐵鉞扔向水麵。鐵鉞落下的地方,巨浪瞬間退去,露出水底被水神囚禁的一百多個河靈。她緊咬著虎齒,口中吐出五種傷殘刑罰的凶煞之氣——那是能腐蝕筋骨、消散魂魄的可怕力量,水神轉眼間就化成一灘膿水,融入乾涸的河床。之後,她又讓青鳥銜來昆侖山的仙草,撒向水鄉,仙草落到地上就立刻生根生長,枯萎的禾苗重新煥發生機,死去的百姓中,凡是心地善良的人,都被仙草的氣息喚醒了。
百姓不知道她的名字,隻看到她長著豹子尾巴、老虎牙齒,以為是天神發怒降災,卻又感激她拯救眾生,於是在雲夢澤岸邊建起石質祠堂,用牛羊作為供品供奉她。西王母站在雲端,看到石祠前百姓跪拜的樣子,眼中的凶光稍微收斂了一些——她掌管刑罰,本是為了懲戒惡人,卻沒料到會得到善良之人的供奉。青鳥落在她肩頭,輕聲鳴叫,像是在安慰她。西王母抬手撫摸青鳥的羽毛,豹子尾巴輕輕晃動,轉身回到了昆侖山。
那時的她,雖然像凶神一樣可怕,卻也秉承最純粹的公正。她不懂人間的禮儀,也不知道什麼是溫情,隻依照天地間的法則行事——惡人必定會受到懲罰,善人雖然不會被她刻意保護,卻也不會讓他們遭遇無端的災禍。而這份公正,正是她後來形象蛻變的基礎。
時間流轉到周穆王時期,人間已經不像上古時代那樣荒涼混亂了。周穆王姬滿,是一位心懷天下的君主,他駕著由八匹駿馬拉的馬車,帶著六支軍隊,向西巡查到昆侖山丘——不是為了征戰,而是為了拜見西王母,締結人類與神仙之間的盟約。
穆天子的到來,是西王母從未遇到過的情況。以前見到她的人,不是害怕就是畏懼,隻有這位凡人君主,竟然帶著厚重的禮物:兩對白玉、兩枚黑色玉圭、一百匹錦緞,還有人間釀造的美酒。他讓隨從把禮物放在玉台之下,自己則穿著帝王的禮服,手持玉圭,一步步走向西王母,舉止莊重,沒有絲毫畏懼。
“我是周天子姬滿,拜見西王母。”穆天子彎腰行禮,聲音沉穩,“我聽說王母住在昆侖山,掌管天地間的秩序,如今向西巡查來到這裡,希望用人間的禮儀,締結人類與神仙之間的友好關係,讓天下百姓不再遭受凶煞災禍之苦。”
西王母站在玉台之上,豹子尾巴輕輕一頓。她看到這位凡人君主雖然身形不如神仙高大,眼中卻裝著山河萬裡,話語裡滿是對百姓的牽掛,心裡那股天生的凶煞之氣,竟然悄悄消散了一些。她慢慢走下玉台,第一次卸下了豹子尾巴的裝飾,老虎牙齒也隱藏到嘴唇後麵,隻留下頭上的“勝”上古時期女性的頭飾)還在——那是她作為女性神仙的標誌,從來沒有卸下過。
“天子遠道而來,辛苦了。”西王母的聲音不再像以前那樣洪亮如雷,反而多了幾分柔和。她領著穆天子來到瑤池岸邊,讓青鳥銜來玉漿,又召來昆侖山的神仙廚師,用黑色玉璧盛著靈芝湯,用玉盤裝著赤泉果,設宴招待穆天子。
瑤池的景色,遠遠超過人間的仙境。池水清澈得像碧玉,倒映著天上的雲霞;池邊的美玉般的花、瑤池特有的草永遠盛開不凋謝,香氣能飄到百裡之外;池中有靈龜遊來遊去,背上馱著黑色的寶珠,到了晚上就會發光,把瑤池照得像白天一樣明亮。穆天子舉起酒杯,對西王母說:“白雲飄在天上,山丘自然顯現。路途遙遠,有山川阻隔。如果你能長生不死,還能再來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西王母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一絲感動。她知道人間君主的壽命短暫,穆天子這話,既是期盼再次相見,也是對長生的向往。她舉起酒杯回敬,輕聲吟誦道:“我居於西方這片土地,在荒野中安身。與虎豹為伴,和青鳥共處。上天賦予我的使命不會改變,我是天帝的女兒。那些世間百姓,又將要離開你。吹起笙、敲響簧,我的心在天地間翱翔。世間百姓的君主,是上天在人間的使者。”
宴會持續了三天,穆天子必須啟程返回自己的國家。臨走前,西王母把一枚昆侖山的玉璧送給穆天子,說:“這枚玉璧能鎮壓凶煞災禍,拿著它就能保證周地沒有瘟疫。”穆天子接過玉璧,鄭重承諾:“等過了三年,我會再次來到這裡。”西王母站在瑤池邊,看著穆天子的馬車消失在昆侖山的山口,青鳥落在她肩頭,輕聲鳴叫。她抬手摸了摸頭上的“勝”,忽然覺得,人間的禮儀和溫情,並不是那麼難以理解。
自從穆天子向西巡查拜見西王母後,西王母的形象漸漸發生了變化。百姓不再隻流傳她長著老虎牙齒、豹子尾巴的凶樣,多了“和穆天子在瑤池宴飲”的傳說。石祠中的畫像,也慢慢把她的豹子尾巴改成了長裙,老虎牙齒隱藏起來,隻留下端莊威嚴的樣子——她從震懾三界的凶神,變成了能和人間君主平等交往的“君主式”神仙。
有一年,十個太陽一起出現在天上,大地乾裂,草木枯萎,百姓因為酷熱和饑餓死去的人不計其數。英雄後羿拉開弓箭,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隻留下一個太陽照耀人間,又斬殺了巴蛇、除掉了鑿齒,把百姓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
可後羿雖然勇敢,卻也逃不過凡人的命運——他會變老。看著身邊的妻子嫦娥,想到如果自己死後,沒有人再保護百姓,後羿心裡滿是擔憂。這時,有人告訴他:“昆侖山的西王母,掌管著讓人長生不死的藥,如果能求到這藥,就能長生。”
後羿於是就帶著弓箭,踏上了前往昆侖山的路。他翻過九十九座山,渡過九十九條河,斬殺了路上遇到的奇異野獸,終於到達了昆侖山丘。青鳥看到他滿身風塵,眼神卻很堅定,就領著他去見西王母。
這時的西王母,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披散頭發、手持鐵鉞的凶神了。她穿著黑紅相間的衣服,腰間佩著白玉環,坐在瑤樹下麵,手裡把玩著一顆紅色寶珠。看到後羿趴在地上跪拜,她輕聲問道:“你是人間的後羿,射下太陽拯救百姓,功勞很大,為什麼來這裡求我?”
後羿抬起頭,眼中滿是誠懇:“我雖然射下了九個太陽,卻不能保證百姓永遠平安。如果我老了,再發生災禍,百姓該怎麼辦?求王母賜給我不死藥,我希望長久留在人間,保護百姓。”
西王母聽到這話,心裡微微一動。她掌管不死藥已經有一千年了,卻從來沒有輕易賜給彆人——不死藥是用昆侖山的仙草煉製的,一株仙草需要一千年才能煉成一顆藥,如果凡人隨意使用,恐怕會擾亂天地間的秩序。可後羿拯救百姓於水火,心思真誠,絕不是貪生怕死的人。她沉思了一會兒,從衣袖裡拿出一個玉盒,遞給後羿:“這就是不死藥,夫妻一起吃,就能一起獲得長生;如果一個人單獨吃,就會飛升到仙界,永遠離開人間。你一定要記住,不能隨意使用。”
後羿接過玉盒,再三道謝,轉身回到了人間。他把不死藥交給嫦娥,叮囑道:“等我處理完民間的災害情況,就和你一起吃這藥,一起保護百姓。”嫦娥接過玉盒,心裡卻產生了不該有的想法——她雖然愛後羿,卻也向往仙界的自在逍遙,如果單獨吃了這藥,就能脫離凡間俗世,永遠享有神仙的壽命。
有一天,後羿外出巡查災害情況,嫦娥忍不住打開了玉盒。盒裡的藥丸散發著昆侖山仙草的香氣,她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把藥丸吞了下去。過了一會兒,她隻覺得身體輕飄飄的,不由自主地向天上飛去,最後落在了月亮裡,成了月宮中的神仙。
後羿回來後,看到玉盒是空的,知道嫦娥已經偷吃不死藥飛升到仙界,心裡悲痛到了極點。消息傳到昆侖山,青鳥擔心西王母生氣,勸說道:“嫦娥違背了王母的囑咐,應該對她加以懲罰才對。”
西王母卻搖了搖頭,望著月亮的方向,輕聲歎息:“她雖然有錯,卻也是凡人的心思造成的。月宮清冷,沒有其他神仙陪伴,這已經是對她最好的懲罰了。”她沒有收回嫦娥的神仙壽命,也沒有對後羿降下災禍——她知道後羿心地善良,嫦娥也不是大奸大惡之人,如果對他們加以懲罰,反而失去了神仙該有的仁厚。
自從這件事之後,西王母“掌管不死藥”的傳說傳遍了人間。百姓不再隻把她看作掌管凶煞災禍的神仙,更把她當成能賜人長生、心懷仁厚的神明。而西王母自己,也漸漸明白:神仙的力量,不僅在於懲罰惡人,更在於保護善人,理解凡人的悲傷與歡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又過了一千年,道教興起,把世間的神仙納入了自己的體係。西王母因為“昆侖山主神”“掌管不死藥”“女性神仙”的特點,被道教尊稱為“瑤池金母”,和東華帝君一起被列為男仙、女仙的領袖——東華帝君掌管男仙的名冊,瑤池金母掌管女仙的名冊,凡是天下的女仙,都必須經過她的認可,才能進入仙籍。
這時的西王母,形象已經完全褪去了凶神的氣息。她居住在瑤池仙境的金母殿裡,穿著繡有金鳳花紋的仙衣,頭戴九鳳冠,手持玉圭,麵容端莊慈祥,再也沒有一點長著老虎牙齒、豹子尾巴的痕跡。她身邊除了青鳥,還多了八位侍女,都穿著素色衣服,手裡拿著仙花,在她身邊侍奉。
每年三月初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也是三界有名的“蟠桃會”。這種蟠桃,生長在瑤池邊的蟠桃園裡,分為三種:三千年成熟一次,吃了就能成仙得道;六千年成熟一次,吃了就能長生不老;九千年成熟一次,吃了就能和天地一樣長壽,和日月一樣永存。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就會邀請三界的神仙前來參加宴會,一起慶祝生日,也借著這個機會,給有功勞的神仙、有德行的人賜福。
漢武帝時期,西王母曾親自來到人間,和漢武帝相見。那天晚上,漢武帝在甘泉宮擺下宴席,西王母乘著紫色雲霞化成的車子,由青鳥引路,降臨在宮殿裡。她穿著用雲錦織成的仙衣,頭戴太真晨嬰冠,身邊跟著五位侍女,手裡拿著靈芝、仙桃。漢武帝看到她容貌絕美,連忙彎腰行禮:“我很久前就聽說王母的聖名,今天能見到您,實在是三生有幸。”
西王母笑著扶起他,賜給他一枚九千年成熟一次的蟠桃:“這顆桃子吃了能長生不老,我看你雖然有好大喜功的過錯,卻也心係百姓,所以賜給你這顆桃子,希望你以後能努力治理政務,給百姓帶來福氣。”漢武帝接過蟠桃,看到桃子像鬥一樣大,香氣撲鼻,連忙道謝。等他吃完,西王母又給他講解修仙的道理,叮囑他“修仙最重要的是修養心性,而不是追求仙藥、建造宮觀”,之後就乘著紫色雲霞化成的車子離開了。
這件事傳開後,西王母“瑤池金母”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道教典籍中,她被描述為“大地的精氣所化,能孕育世間萬物”的女神,不僅掌管女仙的名冊,還能賜福、赦免罪過、解除危難,是三界女性神仙中地位最高的。民間百姓更是把她當成“送子娘娘”“福祿女神”,凡是求子、求福氣、求平安的人,都會供奉西王母的畫像,燒香祈禱。
蟠桃會上的熱鬨景象,更是被傳為仙界的美談。每逢三月初三,各路神仙都會前往瑤池:太上老君騎著青牛,手持拂塵;東華帝君乘著白鶴,手裡拿著玉如意;八仙則駕著各自的法寶,說說笑笑地趕來。西王母坐在金母殿的主位上,等神仙們到齊後,就讓侍女端上蟠桃和玉液瓊漿。眾仙舉起酒杯一起慶祝,有的談論道法,有的吟誦詩句,有的欣賞瑤池的仙樂和舞姬,一派祥和的景象。
有一次,卷簾大將後來的沙和尚)在蟠桃會上不小心打碎了琉璃盞,西王母雖然有些不高興,卻也沒有施加重罪,隻讓玉帝把他貶到人間——這並不是她縱容犯錯,而是她知道卷簾大將本性不壞,隻是一時疏忽,如果嚴厲懲罰他,反而失去了神仙應有的寬容。從這件事也能看出她作為女仙領袖的仁厚與智慧。
從《山海經》裡“長著老虎牙齒、豹子尾巴”的凶神,到《穆天子傳》中“在瑤池宴飲”的君主式神仙,再到道教裡“瑤池金母”這樣的女仙領袖,西王母的形象演變,就像一部濃縮的“人類對神仙的認知史”。
上古時期,人類麵對危險的自然環境,需要一位能震懾凶煞災禍、主持公正的神仙,於是西王母以凶神的樣子出現;當人間秩序逐漸穩定,人類渴望和神仙溝通,建立人類與神仙和諧共處的關係,於是西王母有了和穆天子宴飲的溫情;當人類開始追求長生和幸福,道教體係需要一位仁厚、慈祥的女性主神,於是西王母成為了掌管不死藥、舉辦蟠桃會的瑤池金母。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