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白起:戰國人屠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3章 白起:戰國人屠

第3章 白起:戰國人屠(2 / 2)

兩年多下來,秦國和趙國都快撐不住了——秦國這邊,糧草消耗太大,老百姓的賦稅越來越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饑荒;趙國這邊也慘,糧食本來就沒秦國多,二十萬大軍在長平,每天要吃幾十萬斤糧食,趙王天天催廉頗進攻,可廉頗就是不聽。

趙王心裡越來越急,他覺得廉頗太保守了,根本不敢跟秦軍打仗。就在這時候,秦國丞相範雎想出了一條“反間計”——他派人帶著大量黃金,偷偷去趙國的都城邯鄲,在市井裡散布謠言:“秦軍最怕的不是廉頗,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廉頗老了,不敢打仗,早晚得投降秦國!”

這謠言一散布,邯鄲城裡到處都在說:“要是趙括當帥,早就把秦軍打跑了!”趙王本來就對廉頗不滿,聽了這謠言,更是下定決心,要換趙括當帥。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自幼熟讀兵書,說起兵法來,頭頭是道,連他爹趙奢都辯不過他。可趙奢卻總說:“括兒這孩子,隻會紙上談兵,將來要是真讓他帶兵打仗,肯定會壞了趙國的大事!”趙括的母親也勸趙王:“大王,我兒趙括沒打過仗,不能讓他當統帥啊!”可趙王根本不聽,還是任命趙括為帥,接替廉頗,率軍二十萬,去長平換防。

趙括到了長平,第一件事就是把廉頗的戰術全改了——他下令:“全軍備戰,準備進攻秦軍!”手下的將領勸他:“將軍,秦軍勢大,咱還是先防守,摸清敵情再說吧!”趙括卻不以為然:“你們懂什麼?廉頗那是膽小,我這就帶你們打敗秦軍!”

秦昭襄王聽說趙括當了趙軍主帥,心裡樂壞了——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他偷偷任命白起為上將軍,接替王齕,指揮秦軍,並嚴令軍中:“誰敢泄露白起為帥的消息,斬立決!”

白起到了長平,第一件事就是摸清趙括的底細。他聽說趙括急於進攻,心裡就有了主意——“誘敵深入,圍而殲之”。

第二天,白起派了一萬秦軍,去趙軍大營前挑戰。趙括一看秦軍來了,立馬下令:“全軍出擊,打敗秦軍!”趙軍士兵早就憋壞了,一聽要進攻,個個奮勇向前。秦軍士兵假裝打不過,丟盔棄甲,往回跑。趙括以為秦軍真的怕了,下令:“全軍追擊,不許放跑一個秦軍!”

趙軍一路追,追了二十多裡地,到了一個叫“丹河峽穀”的地方。這峽穀兩邊是山,中間隻有一條路,正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白起一看趙軍全進了峽穀,正中下懷,隨著一聲號角響,峽穀兩邊的山上,突然衝出了兩萬五千名秦軍奇兵——他們手裡拿著長戈,腰裡彆著短劍,一下子就把趙軍的退路切斷了。與此同時,五千名秦軍騎兵從峽穀的另一邊衝了進來,把趙軍分割成了兩部分。

趙括這才意識到,自己中了埋伏!他趕緊下令:“撤退!快撤退!”可已經晚了——秦軍已經把峽穀圍得水泄不通,趙軍怎麼衝,都衝不出去。

接下來的日子,成了趙軍的“噩夢”。秦軍把趙軍圍在峽穀裡,斷絕了他們的糧草和水源。趙軍被圍了四十六天,糧食吃完了,就殺戰馬吃;戰馬吃完了,就吃人——有的士兵偷偷殺了自己的同伴,煮著吃。峽穀裡到處都是哭聲、罵聲、慘叫聲,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趙括知道,再這樣下去,趙軍要麼餓死,要麼被秦軍殺死,所以他決定,拚死突圍。他把趙軍分成四隊,輪流衝鋒,可秦軍防守太嚴密了,每一次衝鋒,趙軍都要死傷好幾千人。最後,趙括親自帶著精銳部隊,穿著厚重的盔甲,拿著長槍,帶頭衝鋒。可剛衝出去沒幾步,就被秦軍的弓箭手射中了——一箭射在他的胸口,一箭射在他的大腿。趙括從馬上摔下來,臨死前,他還喊著:“我不甘心!我不甘心!”

趙括一死,趙軍群龍無首,再也沒人指揮他們突圍了。四十多萬趙軍士兵,隻能放下武器,向秦軍投降。

看著這四十萬降卒,白起犯了難——要是把他們放回趙國,這些人回去後,肯定還會當兵,跟秦軍打仗;要是把他們留在秦軍裡,秦軍的糧草根本不夠養活這麼多人,而且這些降卒心裡肯定不服,萬一叛亂,後果不堪設想。

白起跟手下的將領商量:“趙軍降卒太多,留著是個隱患,不如……全部坑殺!”將領們一聽,都嚇了一跳:“將軍,四十萬人啊,這也太多了……”白起歎了口氣:“我也不想這麼做,可這是沒辦法的辦法。為了秦國,隻能委屈他們了。”

第二天,白起下令,把四十萬趙軍降卒分成十批,每批四萬人,帶到長平附近的十個大坑邊。趙軍降卒以為秦軍要給他們發糧食,都乖乖地跟著走。可到了坑邊,秦軍士兵突然舉起刀,向他們砍去。有的降卒想反抗,可他們手裡沒有武器,隻能被秦軍砍倒,推到坑裡。

一時間,十個大坑邊,喊殺聲、哭喊聲、求饒聲此起彼伏,響徹了整個長平穀地。直到天黑,這場屠殺才結束——四十萬趙軍降卒,除了二百四十個年紀不滿十五歲的少年白起讓他們回去,給趙國報信,震懾趙國),其餘的全部被坑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白起讓人在坑上蓋了土,又立了一個“京觀”把敵人的頭骨堆成的土台),用來炫耀秦軍的戰功。

長平之戰結束後,趙國的國力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四十萬青壯男子沒了,趙國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辦喪事,邯鄲城裡到處都是哭聲。趙王這才後悔,當初不該不聽廉頗和藺相如的勸,不該用趙括當帥,可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而白起,也因為這一戰,成了曆史上最有爭議的將領——有人說他是“戰神”,為秦國立下了不世之功;有人說他是“屠夫”,坑殺四十萬降卒,太殘忍了。直到今天,還有人在長平古戰場上,挖出當年趙軍士兵的屍骨,那累累白骨,仿佛還在訴說著當年的慘劇。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來想一鼓作氣,率軍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徹底滅亡趙國。可他沒想到,這時候,有人卻在背後給了他一刀——這個人,就是秦國的丞相範雎。

範雎為什麼要背刺白起呢?因為他怕白起的功勞太大,超過自己。長平之戰,白起的功勞已經夠大了,要是再滅亡趙國,那白起在秦國的威望,就會超過他這個丞相,到時候,他在朝堂上就沒地位了。

所以,範雎就找了個機會,對秦昭襄王說:“大王,長平之戰,秦軍死傷也不少,糧草消耗太大,老百姓也需要休養。不如先讓秦軍撤兵,等國力恢複了,再打趙國也不遲。而且,趙國已經答應給咱秦國六座城池,咱不如先接受這些城池,再做打算。”

秦昭襄王一聽,覺得範雎說得有道理——他也確實擔心秦軍的糧草不夠,於是就下令,讓白起率軍撤兵。

白起接到撤兵的命令,氣得差點把桌子掀了——他知道,這是滅亡趙國的最好機會,一旦撤兵,趙國就會有喘息的機會,再想打邯鄲,就難了。他親自去鹹陽,找秦昭襄王:“大王,趙國現在元氣大傷,正是滅亡他們的好時候,咱不能撤兵啊!”可秦昭襄王已經聽了範雎的話,堅持讓白起撤兵。

白起沒辦法,隻能率軍撤回秦國。從此,白起和範雎之間,就結下了梁子。

可事情的發展,正如白起所料——趙國答應給秦國的六座城池,遲遲不兌現。秦昭襄王這才知道,自己被趙國騙了,氣得不行,當即下令,派王陵為將,率軍二十萬,進攻邯鄲。

可這時候的趙國,已經不是長平之戰後的趙國了——趙王吸取了教訓,任命廉頗再次為帥,組織邯鄲百姓守城;平原君趙勝還去了魏國和楚國,說服了信陵君魏無忌和春申君黃歇,派來了十萬魏軍和八萬楚軍,救援趙國。

王陵率軍攻打邯鄲,打了三個多月,不僅沒打下邯鄲,反而死傷了好幾萬秦軍士兵。秦昭襄王急了,他想到了白起,想讓白起再次掛帥,去打邯鄲。

可白起卻稱病不出——不是他真的病了,是他知道,現在打邯鄲,根本打不贏。他對秦昭襄王說:“大王,邯鄲城堅,諸侯的救兵也快到了,現在去打邯鄲,就是送死,臣不能拿秦軍士兵的性命開玩笑。”

秦昭襄王以為白起是在賭氣,就派範雎去勸說白起。可範雎一到白起家裡,就沒說好聽的:“武安君,你是秦國的將軍,大王讓你去打仗,你就該去,彆跟大王賭氣!”白起本來就恨範雎,聽了這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我不是賭氣,是實事求是!現在打邯鄲,必敗無疑,你要是想讓秦軍送死,你自己去!”

範雎碰了一鼻子灰,回到宮裡,就對秦昭襄王說:“大王,白起根本不是病了,他是故意不聽您的命令,還說您不懂兵法!”秦昭襄王勃然大怒:“好你個白起,敢跟我作對!”當即下令,削去白起的武安君封號,把他貶為普通士兵,逐出鹹陽,遷往陰密今甘肅靈台)。

白起接到命令,心裡涼透了——他為秦國立下了那麼多功勞,最後卻落得個這樣的下場。他拖著病體這次是真的病了),離開了鹹陽。沿途的百姓和士兵,看到白起被貶,都忍不住哭了——有的百姓給白起送吃的,有的士兵跪在路邊,求白起留下。白起看著這些人,心裡更是難受,可他知道,自己已經回不去了。

白起走了沒幾天,秦昭襄王又後悔了——他怕白起跑到彆的國家,被彆的國家重用,反過來打秦國。於是,他就派了一個使者,帶著一把青銅劍,去追白起。

使者在杜郵亭今陝西鹹陽東北)追上了白起。當時白起正在亭子裡休息,看到使者來了,就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使者把劍遞給白起,冷冷地說:“大王有令,賜武安君死。”

白起接過劍,看著劍身上的寒光,仰天長歎:“我白起一生征戰,為秦國攻下七十餘城,沒打過一場敗仗,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大王要我死?”他想了一會兒,又自言自語道:“我是該死。長平之戰,我坑殺了四十萬趙軍降卒,這就夠我死無數次了。”

說完,白起舉起劍,往自己的脖子上一抹——一代戰神,就這樣死在了杜郵亭,享年七十四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白起死後,秦國的百姓和士兵都悲痛不已——有的百姓自發為白起立祠,有的士兵在軍營裡痛哭。而趙國、楚國等國的百姓,卻拍手稱快,說這是“天道好還”。

秦昭襄王後來也後悔了——他知道,白起是被冤枉的,可他礙於麵子,沒有承認。直到後來,秦國攻打趙國,屢戰屢敗,秦昭襄王才在朝堂上歎氣:“要是武安君還在,咱秦國也不會這麼慘啊!”

可後悔有什麼用呢?一代戰神,已經永遠地離開了。

白起死了,可他的故事,卻流傳了兩千多年。直到今天,還有人在討論他——他到底是“戰神”還是“屠夫”?他的功大,還是過大?

我們先說說白起的“功”。白起一生征戰七十餘場,未嘗一敗,殲敵上百萬,為秦國奪取了七十餘座城池。伊闕之戰,他破韓魏聯軍二十四萬,打開了秦國東進的大門;鄢郢之戰,他破楚國都城,讓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之戰,他坑殺趙軍四十萬,讓趙國失去了抗衡秦國的能力。可以說,沒有白起,秦國統一六國的時間,至少要推遲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司馬遷在《史記》裡說他“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這評價一點都不過分。

再說說白起的“過”。最讓人爭議的,就是他坑殺四十萬趙軍降卒。在當時,殺降是“不祥之事”,很多人都覺得白起太殘忍了。唐代的詩人白居易,就寫過一首詩批評白起:“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武。白起為秦將,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而遂賜死。彼何罪哉?獨以殺降故耳。”意思是說,白起雖然會打仗,但殺降太殘忍,所以他的死,也是活該。

可咱們也得站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看看白起為啥要坑殺降卒。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戰爭,都是“你死我活”的戰爭,沒有什麼“人道主義”可言。要是白起把四十萬降卒放回趙國,這些人回去後,肯定會再次參軍,跟秦軍打仗,到時候,會死更多的秦軍士兵。而且,秦軍的糧草也不夠養活這麼多降卒,要是降卒叛亂,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白起坑殺降卒,雖然殘忍,但也是當時的無奈之舉。

除了殺降,白起的悲劇,還在於他“功高震主”。自古以來,“鳥儘弓藏,兔死狗烹”就是很多功臣的下場。白起為秦國立下了太大的功勞,威望太高,已經威脅到了秦昭襄王的地位,再加上範雎的挑撥離間,白起的死,其實是必然的。

後世對白起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人把他當成“戰神”,學習他的軍事思想——白起擅長打“殲滅戰”,注重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單純地占領土地,這一思想,對後世的軍事理論影響很大。

也有人把他當成“屠夫”,批評他的殘忍。比如宋代的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裡就說:“白起之為人也,不仁哉!殺降卒四十萬,其罪大矣!”

可不管怎麼說,白起都是中國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將。他的軍事才能,他的戰功,他的悲劇,都讓他成為了一個傳奇人物。直到今天,在白起的故鄉陝西眉縣,還有白起祠;在長平古戰場上,還有人在紀念那些死去的士兵;在軍事教材裡,白起的戰術,還是被當成經典案例來講解。

最後,我用一首詩,來總結白起的一生:

百戰沙場建奇功,武安威名震西東。

長平一役留爭議,杜郵亭外歎英雄。

功過自有青史定,英名永載史冊中。

若問戰國誰最勇,唯有白起稱梟雄。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愛情公寓:我的女友秦羽墨 影視:從都挺好開始的老登 聖使流年 這個皇帝不僅擺爛,還沒有素質 閨蜜變婆媳?倆寡婦聯手製霸八零 我,有間客棧是怪異 病弱美人在詭異世界封神 幫人求子,卻險喜當爹! 以聲吻心 暴君:開局召喚典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