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穰苴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咱們都是齊國人,都是為了保衛家鄉。你好好養病,等病好了,跟我一起殺敵人!”
消息傳開,全軍將士都知道新將軍體恤下屬,一個個都卯足了勁,恨不得馬上就跟晉燕聯軍開戰。
可田穰苴卻一點都不急。軍隊到了東阿城外三十裡的地方,他就下令紮營,不再前進了。手下的將領都急了,紛紛來勸:“將軍,晉軍就在東阿城裡,咱們應該趁勢攻城,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啊!”
田穰苴卻搖了搖頭,道:“晉軍剛占領東阿,士氣正盛,而且城池堅固,咱們貿然攻城,隻會白白損失兵力。不如先穩住陣腳,探探晉軍的虛實,再找機會出擊。”
他讓人派了十幾個探子,喬裝成老百姓,去東阿城裡打探消息。沒過多久,探子就回來了,說晉軍主帥趙鞅正在城裡搜刮糧食,還強征老百姓當民夫,修建防禦工事,城裡的百姓都恨透了晉軍。
田穰苴聽了,心裡有了主意。他又讓人在營裡豎起了一塊大牌子,上麵寫著“賞罰榜”:凡是能斬殺敵軍將領的,賞黃金五十兩,封爵位;凡是能繳獲敵軍兵器、糧草的,按數量獎賞;要是臨陣脫逃、違反軍紀的,一律斬首。
這賞罰榜一立,士兵們的積極性更高了。每天訓練的時候,都喊著口號,勁頭十足。田穰苴還親自教士兵們列陣、射箭、拚殺,齊軍的戰鬥力就提升了一大截。
再說東阿城裡的趙鞅,聽說齊國派了個叫田穰苴的庶子當將軍,心裡根本沒當回事。他對手下的將領說:“一個鄉野村夫,也敢來跟我打仗?我看他就是來送死的!”
他派了個探子去齊軍大營打探,探子回來報告說,齊軍每天都在營裡訓練,田穰苴還跟士兵們一起吃飯、睡覺,一點將軍的樣子都沒有。趙鞅聽了,哈哈大笑:“看來這田穰苴真是個草包,連怎麼治軍都不知道!傳令下去,明天一早,咱們出兵去齊軍大營挑戰,把他們打個落花流水!”
第二天一早,趙鞅親自率領三萬晉軍,來到齊軍大營前挑戰。晉軍敲著戰鼓,喊著口號,聲音震天動地。齊軍的將領們都請戰,田穰苴卻道:“趙鞅這是想激怒咱們,咱們不能上當。傳令下去,堅守營壘,不許出戰!誰敢擅自出戰,斬!”
晉軍在營外罵了半天,見齊軍就是不出來,隻好悻悻地回去了。接下來的幾天,趙鞅天天派人來挑戰,可田穰苴就是不出戰,隻是讓士兵們加固營壘,做好防禦。
趙鞅漸漸不耐煩了,心裡也有點犯嘀咕:這田穰苴到底在搞什麼鬼?難道他不敢跟我打?
就在趙鞅放鬆警惕的時候,田穰苴終於行動了。他召集將領們開會,道:“晉軍連續挑戰數日,將士們已經疲憊不堪,而且他們以為咱們不敢出戰,肯定放鬆了戒備。今晚咱們就夜襲晉營,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將領們一聽,都興奮起來。田穰苴接著布置任務:“公孫固,你率領五千士兵,攜帶硫磺、火油,繞到晉營的後方,燒毀他們的糧草營;田豹,你率領一萬士兵,從晉營的左側進攻,擾亂他們的陣腳;我親自率領一萬五千士兵,從正麵進攻,一舉擊潰晉軍,三更時分,準時動手!”
當晚,月黑風高,正是夜襲的好時機。齊軍將士們嘴裡銜枚,手裡拿著兵器,悄悄地向晉營摸去。
公孫固率領的五千士兵,到了晉軍的糧草營。守糧的晉軍士兵都在睡覺,有的還打著呼嚕。公孫固一揮手,士兵們就把硫磺、火油灑在糧草堆上,然後點燃了火把。“呼”的一聲,火就竄了起來,風一吹,整個糧草營都變成了一片火海。
守糧的晉軍士兵被火驚醒,嚇得魂飛魄散,四處亂跑。田豹率領的一萬士兵趁機從左側進攻,殺進了晉營。晉軍毫無防備,頓時亂作一團,有的找不到兵器,有的來不及穿盔甲,就被齊軍砍倒在地。
趙鞅正在中軍大帳裡睡覺,聽到外麵的喊殺聲和火光,趕緊爬起來,穿上盔甲,拿著劍衝出大帳。可他剛出來,就看到齊軍已經殺進了營裡,晉軍士兵四處逃竄。趙鞅氣得哇哇大叫,想組織士兵抵抗,可士兵們早就炸了鍋,根本不聽他的指揮。
就在這時候,田穰苴率領的主力部隊從正麵殺了進來。田穰苴手持長槍,一馬當先,見了晉軍就殺。齊軍士兵們也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奮勇殺敵。晉軍哪裡抵擋得住,紛紛向後逃跑。
趙鞅見大勢已去,隻好帶著幾個親信,殺出一條血路,往晉國方向逃去。齊軍趁勢追殺,一直追出幾十裡地,才收兵回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戰,齊軍大獲全勝,斬殺晉軍一萬多人,繳獲了大量的兵器、糧草,還解救了被晉軍擄走的老百姓。
田穰苴卻沒有放鬆警惕,他知道燕軍還在河上之地,要是燕軍知道晉軍敗了,肯定會撤軍。他當即下令:“全軍休整一日,明日進軍河上之地,進攻燕軍!”
第二天一早,齊軍就向河上之地進發。果然,燕軍主將樂羊聽說晉軍大敗,嚇得趕緊下令撤軍。可他們剛走到黃河邊,田穰苴就率領齊軍追上來了。
燕軍本來就心虛,見齊軍追來,嚇得趕緊上船逃跑。田穰苴讓人駕著小船,追擊燕軍。燕軍士兵慌不擇路,很多人掉進黃河裡淹死了,還有不少人被齊軍俘虜。樂羊好不容易才帶著殘兵逃回燕國。
就這樣,田穰苴率領齊軍,沒用一個月,就收複了被晉燕聯軍占領的所有失地。消息傳到臨淄城,齊景公高興得跳了起來,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田穰苴。
見到田穰苴,齊景公一把拉住他的手,熱淚盈眶地說:“愛卿啊,你真是齊國的救星!若非你力挽狂瀾,齊國就危險了!寡人今日就封你為大司馬,執掌全國軍政,以後齊國的軍隊,就全靠你了!”
田穰苴躬身謝恩:“主公過獎了,臣隻是做了分內之事。能擊退敵寇,保住齊國,全靠主公的信任和三軍將士的奮勇殺敵。”
齊景公哈哈大笑:“好!好一個謙遜的大司馬!回宮!寡人要為你設宴慶功!”
就這樣,田穰苴從一個庶子,一躍成為齊國的大司馬,執掌全國兵權,成了齊國最有權勢的大臣之一。
田穰苴當上大司馬後,並沒有居功自傲,而是更加用心地治理軍隊。他深知,一支強大的軍隊,不僅要有嚴明的軍紀和勇猛的士兵,還要有正確的軍事思想。所以,在整頓軍務的同時,他還開始整理自己的軍事理論,想把自己的治軍經驗和打仗心得寫成一部兵書,傳給後世。
那時候沒有紙,寫書全靠竹簡。田穰苴就每天忙完軍務後,在燈下一邊思考,一邊用刀在竹簡上刻字。有時候想到一個好點子,哪怕是半夜,他也會爬起來,點亮油燈,趕緊刻在竹簡上,生怕第二天忘了。
他的妻子見他這麼辛苦,就勸他:“夫君,你白天忙軍務,晚上又熬夜寫書,身體會吃不消的。”
田穰苴笑著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能為齊國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再把治軍打仗的道理傳下去,讓後世的將領都知道怎麼保家衛國。現在我當了大司馬,有機會完成這個心願,怎麼能偷懶呢?”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田穰苴寫了整整三年,終於完成了這部兵書。因為他後來官至大司馬,所以這部書就被稱為《司馬法》。
這部《司馬法》可不簡單,它不像其他兵書隻講怎麼打仗,而是把“仁”和“義”放在了第一位。開篇第一句就是“以仁為本,以義治之”,意思是說,戰爭的根本是仁愛,治理軍隊要靠道義。田穰苴認為,打仗不是為了殺人放火、掠奪土地,而是為了“止戈為武”——用戰爭來製止戰爭,保護老百姓不受欺負。
書裡還講了很多治軍的道理,比如“賞罰分明”:“賞不逾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罰不遷列,欲民速睹為不善之害也。”就是說,獎賞要及時,讓士兵們趕緊嘗到做好事的好處;懲罰要當場執行,讓士兵們馬上看到做壞事的後果。
再比如“體恤士卒”:“凡戰,三軍一人,勝。”意思是說,打仗的時候,全軍上下要像一個人一樣,才能打勝仗。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就是要將領體恤士兵,跟士兵同甘共苦。田穰苴在攻打東阿的時候,跟士兵們一起吃粟米、喝野菜湯,士兵們生病了,他親自照顧,這些都寫進了《司馬法》裡,成了後世將領學習的榜樣。
除了治軍,《司馬法》裡還講了很多用兵的策略,比如“擊其微靜,避其強靜;擊其倦勞,避其閒窕”——敵人兵力薄弱、士氣低落的時候,就進攻他們;敵人兵力強大、士氣高昂的時候,就避開他們;敵人疲憊勞累的時候,就進攻他們;敵人安逸休整的時候,就避開他們。田穰苴夜襲晉營,就是用了這個策略——晉軍連續挑戰數日,疲憊不堪,又放鬆了警惕,所以他才趁機夜襲,一舉獲勝。
《司馬法》寫成後,田穰苴把它獻給了齊景公。齊景公看了之後,讚不絕口:“愛卿這部兵書,真是字字珠璣啊!有了這部書,咱們齊國的軍隊就能永遠強大了!”他讓人把《司馬法》抄了很多份,分給齊國的將領們,讓他們都學習。
後來,《司馬法》慢慢流傳到了其他國家,成了各國將領必讀的兵書。
有一次,晏嬰來拜訪田穰苴,看到他正在修改《司馬法》,就問他:“穰苴啊,你這部書裡講了這麼多仁愛的道理,可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你覺得這些道理真的有用嗎?”
田穰苴放下手裡的刀,看著晏嬰說:“晏相,您想想,要是將領不愛惜士兵,士兵怎麼會為將領賣命?要是軍隊不體恤百姓,百姓怎麼會支持軍隊?當年周武王伐紂,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周武王的軍隊愛護百姓,而商紂王的軍隊殘害百姓。所以說,仁愛不是軟弱,而是強大的根本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晏嬰聽了,點了點頭:“你說得對,仁愛的軍隊,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才能真正無敵於天下。”
田穰苴不僅自己寫兵書,還經常給士兵們講兵法。每天訓練結束後,他都會把士兵們召集起來,坐在草地上,拿著《司馬法》的竹簡,給他們講裡麵的道理。士兵們聽得津津有味,不僅學會了怎麼打仗,還明白了為什麼要打仗——不是為了當官發財,而是為了保衛家鄉、保護百姓。
有個年輕的士兵問田穰苴:“將軍,我要是以後當了將領,怎麼才能像您一樣,讓士兵們信服呢?”
田穰苴笑著說:“很簡單,記住四個字——‘以身作則’。你要求士兵們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你禁止士兵們做的,自己首先不能做。比如你要求士兵們不貪財,那你就不能私吞糧餉;你要求士兵們不怕死,那你打仗的時候就要衝在前麵。這樣一來,士兵們自然會信服你。”
田穰苴當了大司馬後,齊國的軍隊越來越強大,邊境也越來越安定。可這時候,高昭子、國惠子、鮑氏這些老貴族,心裡卻越來越不舒服。他們看著田穰苴一步步高升,手裡掌握著全國的兵權,心裡又嫉妒又害怕——嫉妒他的功勞,害怕他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有一天,高昭子和國惠子一起去見齊景公。高昭子先開口了:“主公,田穰苴如今手握重兵,威望又高,軍中將士都隻知有大司馬,不知有主公。要是他有二心,那可就危險了!”
國惠子也跟著說:“是啊主公,田氏這些年在齊國的勢力越來越大,田穰苴又是田氏的人。要是他跟田氏聯合起來,恐怕會危及主公的江山啊!”
齊景公本來就有點優柔寡斷,聽他們這麼一說,心裡也犯了嘀咕。他想起田穰苴斬莊賈的時候,說過“將在軍中,君令有所不受”,當時覺得他是為了整肅軍紀,可現在想來,又覺得田穰苴確實有點專權。
從那以後,齊景公就開始疏遠田穰苴。田穰苴也感覺到了,他心裡很委屈,可他又不想跟貴族們爭權奪利,隻好更加用心地治理軍隊,希望能讓景公回心轉意。
可貴族們並沒有就此罷手。他們見景公對田穰苴有了疑心,就變本加厲地進讒言。有一次,鮑氏故意在景公麵前說:“主公,臣聽說田穰苴最近經常跟田氏的人聚會,還在軍中提拔田氏的子弟。他這是在培植自己的勢力啊!”
齊景公聽了,更加害怕了。他決定,要解除田穰苴的兵權。
一天,齊景公召田穰苴入宮。田穰苴以為景公是要跟他商量軍務,高高興興地去了。可到了宮裡,景公卻支支吾吾地說:“穰苴啊,如今齊國邊境已經安定了,你也辛苦了這麼多年,不如解甲歸田,好好休息休息吧。軍隊的事情,寡人會交給彆人打理的。”
田穰苴一聽,如遭雷擊。他看著景公,眼裡滿是失望和委屈:“主公,臣一心為國,從未有過二心啊!您怎麼能……”
齊景公打斷他的話:“寡人知道你有功,可寡人也是為了你好。你年紀也不小了,該享享清福了。你放心,寡人會給你很多賞賜,讓你安度晚年。”
田穰苴知道,景公已經聽了貴族們的讒言,自己再怎麼解釋也沒用了。他含著眼淚,躬身道:“臣遵旨。”
就這樣,田穰苴交出了大司馬的帥印,離開了他為之奮鬥多年的軍營。回到家裡,他把自己關在書房裡,看著桌上的《司馬法》竹簡,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他想起自己當年在軍門立表斬賈,想起自己跟士兵們同甘共苦,想起自己率軍擊退晉燕聯軍,收複失地……可現在,卻因為彆人的讒言,被主公剝奪了兵權,這讓他怎麼能不傷心?
從那以後,田穰苴就變得沉默寡言,每天隻是在家研讀《司馬法》,或者去郊外的田地裡散步。有時候,他會坐在田埂上,看著遠處的軍營,想起自己當年在軍中的日子,忍不住掉眼淚。
他的兒子田無宇,見父親這麼傷心,就勸他:“父親,那些貴族們陷害您,主公又不信任您,您不如離開齊國,去其他國家謀發展。以您的才能,肯定會受到重用的。”
田穰苴搖了搖頭,道:“我是齊國人,我的根在齊國。就算主公不信任我,我也不能離開齊國。再說了,我寫《司馬法》,是為了讓齊國的軍隊強大起來,要是我離開了,這部書還有什麼意義呢?”
田無宇聽了,心裡很感動,也很敬佩父親的忠誠。
日子一天天過去,田穰苴的身體越來越差。他因為長期鬱鬱寡歡,得了重病,躺在床上起不來了。臨終前,他把田無宇叫到身邊,手裡緊緊攥著《司馬法》的竹簡,斷斷續續地說:“無宇……這部《司馬法》……是為父一生的心血……你一定要好好保管……傳給後世……記住……為將者……當以仁為本……以義治之……不能……不能辜負士兵……不能辜負百姓……”
田無宇跪在床邊,淚流滿麵地說:“父親,您放心,兒子一定記住您的話,好好保管《司馬法》,讓它流傳下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田穰苴聽了,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然後慢慢地閉上了眼睛。這一年,是齊景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6年),田穰苴年僅四十歲。
田穰苴去世的消息傳到軍營,士兵們都哭了。很多士兵自發地來到田穰苴的家門口,為他守靈。老百姓們也都很傷心,他們知道,要是沒有田穰苴,齊國早就被晉燕聯軍占領了,他們也早就成了亡國奴。
晏嬰聽說田穰苴去世了,也親自來吊唁。他看著田穰苴的靈位,歎了口氣說:“穰苴啊,你是齊國的忠臣,是難得的將才。可惜主公糊塗,聽了小人的讒言,才讓你含恨而終啊!”
齊景公後來也後悔了。他聽說田穰苴去世後,士兵和百姓都很傷心,又想起田穰苴為齊國立下的功勞,心裡很不是滋味。他讓人給田穰苴追封了爵位,還派人去祭奠他。可這一切,都已經晚了。
田穰苴雖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和他的《司馬法》,卻永遠留在了人間。他的兒子田無宇,按照他的遺願,把《司馬法》好好地保管起來,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田乞,田乞又傳給了田常。後來,田氏在齊國的勢力越來越大,最終取代了薑氏,成為齊國的國君,這其中,也有田穰苴當年積累的威望的功勞。
而《司馬法》,則一直流傳了下來,成了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兵書之一。後世的人們,為了紀念田穰苴,都尊稱他為“司馬子”,把他當成兵家的楷模。田穰苴的故事,也一直在民間流傳著,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
漢朝的史學家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專門為田穰苴寫了一篇《司馬穰苴列傳》,這可是《史記》裡為數不多的為武將單獨列傳的篇章。司馬遷在列傳裡,高度評價田穰苴:“文能附眾,武能威敵,真乃一代名將也!”他還把《司馬法》的部分內容收錄在列傳裡,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部兵書。
到了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為了紀念曆代的名將,在長安設立了“武廟”,供奉曆代的兵家代表人物。武廟的主祀是薑子牙,旁邊還有十位名將配祀,這就是著名的“武廟十哲”。田穰苴就位列其中,跟孫武、吳起、張良、韓信這些大名鼎鼎的名將站在一起,可見唐朝對他的重視。
到了宋朝,宋太祖趙匡胤也很重視《司馬法》。他讓人把《司馬法》和《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等七部兵書合在一起,編成了《武經七書》,作為宋朝軍隊的教科書,讓將領們都學習。
除了帝王和將領,後世的文人也很敬仰田穰苴。唐朝的大詩人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詩讚美田穰苴:“穰苴司馬法,張良黃石術。至今皆歎仰,異代不同時。”意思是說,田穰苴的《司馬法》和張良的黃石公兵法,都是千古奇書,至今都讓人敬仰,隻可惜他們不在同一個時代。
田穰苴從一個庶子,憑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成為齊國的大司馬,擊退強敵,收複失地,還留下了一部千古流傳的《司馬法》,最後雖然含恨而終,但他的英名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這正是:
春秋名將司馬公,文韜武略冠群雄。
斬賈立威軍法正,恤卒如子情義濃。
一部兵書傳後世,武廟十哲留英名。
齊疆雖失英魂在,千秋萬代仰高風!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