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我們這章要講的主角正是這首詩的作者——西楚霸王項羽。
這項羽,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若論武力值,中國曆史上絕對排在前三位,那是力能扛鼎,武藝超群。打起仗來也不含糊,巨鹿之戰破秦軍主力,彭城之戰三萬破五十六萬。可偏偏就是這麼一位“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角色,最後卻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讓人扼腕歎息。
秦朝末年,那真是“天怒人怨,民不聊生”。秦始皇一統六國的時候,老百姓還盼著能過幾天安穩日子,可沒想到這位始皇帝是個“工程迷”:修長城征調了百萬民夫,許多人累死在工地上,連屍骨都埋在城牆根兒下;建阿房宮,把天下的木料、美玉都搜刮過來,宮殿大得“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還有驪山陵墓,深挖地下幾十丈,裡麵灌滿水銀,藏著無數珍寶,為了保密,最後連修墓的工匠都給活埋了。到了秦二世胡亥繼位,更是把“昏庸”倆字兒演繹到了極致——他本來就是靠趙高篡改遺詔才當上皇帝的,對趙高言聽計從,朝堂上趙高搞出個“指鹿為馬”,滿朝文武誰敢說個“不”字?底下的官吏有樣學樣,對老百姓變本加厲地搜刮。這秦朝的天下,就像個堆滿了乾柴的院子,就差一點火星,就能燒起衝天大火。
而這把火,很快就燒起來了——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等九百個民夫去漁陽戍邊,走到大澤鄉的時候遇上了大雨,路被衝斷了,肯定趕不上期限。按照秦朝的律法,誤了期限是要殺頭的。陳勝一看反正都是死,不如拚一把,就跟吳廣一起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揭竿而起!,各地紛紛響應,有的殺了縣官,有的占了城池,反秦的義軍像雨後春筍似的冒了出來。而咱們的主角項羽,就是在這股浪潮裡,跟著他叔父項梁,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項羽是泗水郡下相縣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宿遷。祖上是楚國的名將項燕。想當年秦國滅楚的時候,項燕帶著楚軍跟秦軍死戰,最後兵敗自殺。不是有那麼句話嗎?叫做“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有一種說法就是陳勝,項羽,劉邦這三個在秦國滅亡中起到重大作用的人,都是楚國人。項氏一族在楚地那是名門望族,家裡的子弟個個都練得一身好武藝,項羽打小就跟著叔父項梁長大,耳濡目染的都是家國仇恨。
項羽小時候,項梁教他讀書識字,可他學了沒幾天就把書扔了,跟項梁說:“學這東西有什麼用?頂多就是記個姓名,難道還能靠它殺秦軍報仇?”項梁一聽,覺得這孩子有誌氣,就改教他劍術,可沒想到項羽學了倆月又不乾了,說:“劍術再好,也隻能打一個人,我要學就學能打一萬人的本事!”
項梁這時候才明白,這孩子心裡裝的不是小打小鬨,是天下。於是他就開始教項羽兵法,項羽這才來了精神,天天抱著兵書看,有時候能看到半夜。可他有個毛病,就是“淺嘗輒止”——兵法的大致道理他都懂,可要是讓他鑽細節,比如怎麼排兵布陣、怎麼算糧草補給,他就不耐煩了,說:“打仗靠的是勇氣和謀略,哪用得著這麼摳細節?”項梁雖然覺得有點可惜,但也沒多說,畢竟這孩子的天賦擺在那兒,光是那股子氣勢,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有一年,秦始皇南巡,船隊浩浩蕩蕩地從浙江經過,兩岸擠滿了看熱鬨的老百姓,項梁也帶著項羽去了。秦始皇坐在龍舟上,穿著金絲龍袍,身邊侍衛林立,那氣派真是“天子之威,震懾四方”。老百姓都嚇得跪在地上不敢抬頭,可項羽卻站在人群裡,盯著龍舟大聲說:“我早晚把他換下來!”彼可取而代之)項梁一聽,嚇得趕緊捂住他的嘴,拉著他就往家跑,一路上還不停念叨:“你這孩子,不要命了!這話要是被人聽見,咱們全家都得掉腦袋!”可心裡卻暗暗高興——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
日子一天天過去,項羽越長越壯,力氣也越來越大。有一回,楚地的鄉紳搞了個“扛鼎大賽”,說是誰能把村口那尊千斤重的青銅鼎舉起來,就賞五十兩銀子。那鼎是當年楚莊王鑄的,放在村口幾十年了,彆說舉起來,就是推動一下都得好幾個人。好多壯漢都去試了,有的憋得臉紅脖子粗,鼎紋絲不動;有的剛把鼎抬起來一點,就“咚”的一聲砸在地上,差點把自己的腳砸斷。
就在眾人都覺得沒人能舉起來的時候,項羽來了。他穿著一身粗布短打,走到鼎跟前,圍著鼎轉了兩圈,然後蹲下身,雙手抓住鼎耳,深吸一口氣,大喝一聲:“起!”您猜怎麼著?那千斤重的青銅鼎,竟然被他穩穩地舉過了頭頂!周圍的人都看傻了,半天沒人說話,過了好一會兒才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有的還喊:“項家小哥真是神力啊!”項羽舉著鼎站了一會兒,麵不改色心不跳,然後輕輕一放,鼎“咚”的一聲落地,震得地麵都顫了顫。他接過賞銀,分給了周圍的窮鄉親,從此“項羽力能扛鼎”的名聲,就在楚地傳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時間到了秦二世元年九月,陳勝、吳廣的義軍已經占領了不少地方,會稽郡的假守殷通也想趁機撈一把,就把項梁請去商議,說:“如今天下大亂,正是咱們建功立業的時候。我想讓你和桓楚當將軍,帶著兵馬反秦,你看怎麼樣?”項梁知道殷通是個膽小怕事的主兒,跟著他成不了大事,就故意說:“桓楚現在逃亡在外,沒人知道他在哪兒,隻有我侄子項羽知道。”殷通一聽,趕緊說:“那快把項羽叫過來!”
項梁出去找到項羽,給了他一個眼色,項羽立刻明白了——這是要動手。他腰間彆著一把寶劍,跟著項梁走進了殷通的書房。殷通剛要開口問桓楚的下落,項梁突然對項羽說:“可以了!”項羽二話不說,拔出寶劍,往前一步,手起劍落,殷通的腦袋“咕嚕嚕”就滾到了地上,鮮血噴了一地。
殷通的手下聽見動靜,拿著刀槍衝了進來,一下子把項羽和項梁圍了起來。項羽毫無懼色,提著殷通的腦袋,揮舞著寶劍就衝了上去。要說這項羽的劍法,那真是“快、準、狠”——劍光一閃,就有一個人倒下;再一閃,又一個人捂著脖子喊救命。他就像一頭猛虎衝進了羊群,左劈右砍,沒一會兒就殺了近百人。剩下的人嚇得腿都軟了,跪在地上不敢動。
項梁拿著殷通的官印,站在院子裡大聲說:“殷通想勾結秦軍,害咱們楚地百姓,我已經把他殺了!如今天下反秦,咱們楚地子弟豈能落後?願意跟我反秦的,就站出來!”周圍的百姓早就恨透了秦朝,一聽這話,都紛紛響應,沒一會兒就聚了八千多人。這八千多人,都是江東的子弟,這些人後來成了項羽最精銳的部隊,跟著他南征北戰,立下了無數戰功。
項梁帶著這八千江東子弟,先是占領了會稽郡,然後又陸續攻下了附近的幾個縣城,隊伍越來越壯大。秦二世二年,陳勝兵敗被殺,反秦的義軍好多隊伍都散了。這時候,項梁聽從了謀士範增的建議,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這熊心當時正在民間放羊,項梁把他接了過來,立為楚懷王,以此來凝聚楚地的民心。老百姓一看是楚懷王的後人當了王,都紛紛來投奔,項梁的隊伍很快就發展到了十幾萬人。
接下來的日子裡,項梁帶著楚軍打了不少勝仗:先是在東阿打敗了秦軍,殺了秦將李由李斯的兒子);然後又攻下了定陶,繳獲了秦軍大量的糧草和武器。一連串的勝利,讓項梁漸漸驕傲起來,覺得秦軍也不過如此。他手下的謀士勸他:“將軍,秦軍雖然打了敗仗,但主力還在,咱們不能輕敵啊!”可項梁根本聽不進去,天天在營裡喝酒作樂,還說:“章邯要是敢來,我定要他有來無回!”
可沒想到,章邯還真來了,而且來得特彆突然。章邯是秦朝的名將,特彆會打仗,他知道項梁驕傲輕敵,就趁著夜色,帶著秦軍主力偷襲了楚軍的大營。那時候項梁還在營裡喝酒,聽到外麵喊殺聲震天,才知道秦軍來了,可已經晚了。秦軍如潮水般衝進大營,楚軍毫無防備,頓時亂作一團。項梁拿著寶劍衝出去,雖然殺了不少秦軍,但終究寡不敵眾,最後被秦將王離一矛刺中胸口,戰死在了沙場。
項羽當時正在攻打襄城,得知叔父戰死的消息,他咬著牙說:“章邯!王離!我若不殺了你們,誓不為人!”他帶著軍隊退到彭城,和劉邦的隊伍彙合,一起擁立楚懷王熊心主持大局。楚懷王雖然是個放羊娃,但也想掌權,就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讓他們帶著大軍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
大軍走到安陽的時候,宋義卻下令停了下來,這一停就是四十六天。項羽急得不行,天天去催宋義:“將軍,趙國危在旦夕,咱們得趕緊渡河去救啊!要是再晚,巨鹿就保不住了!”可宋義卻慢條斯理地說:“你懂什麼?打仗要講策略。秦軍打趙國,要是贏了,他們肯定疲憊不堪,咱們再趁機打過去;要是輸了,咱們就直接西進,滅了秦朝。這叫‘坐山觀虎鬥’,懂嗎?”
項羽一聽就火了:“如今咱們軍糧不多,士兵們餓肚子,你卻天天在營裡喝酒吃肉,還說什麼‘坐山觀虎鬥’!你對得起跟著咱們的弟兄嗎?”宋義被項羽說得啞口無言,惱羞成怒地說:“你敢頂撞我?軍中自有軍法,再敢多言,斬!”
項羽回到自己的營帳,越想越生氣,他知道宋義是個膽小怕事的主兒,跟著他肯定打不了勝仗。第二天清晨,項羽帶著幾個親信,直接闖進了宋義的營帳。宋義剛睡醒,還沒反應過來,項羽就拔出寶劍,一劍把他殺了。然後他提著宋義的腦袋,走出營帳,對士兵們說:“宋義勾結秦國,想謀反,楚懷王密令我殺了他!願意跟我去救趙國、殺秦軍的,就跟我走!”士兵們早就恨透了宋義,一聽這話,都紛紛喊:“願意跟項將軍走!”
楚懷王知道後,雖然不高興,但也沒辦法,隻好任命項羽為上將軍,讓他統領全軍。項羽掌握軍權後,第一件事就是整頓軍隊:把貪生怕死的將領撤了,把勇敢善戰的提拔上來;把軍糧重新分配,讓士兵們都能吃飽飯。然後他就開始準備救援巨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說這巨鹿之戰,那可真是項羽這一生最輝煌的一戰。當時圍困巨鹿的秦軍有三十多萬,由王離和蘇角統領,營壘一個挨著一個,連綿幾十裡,防守得跟鐵桶似的。而項羽隻有五萬楚軍,兵力相差懸殊。好多將領都勸項羽:“將軍,秦軍太強了,咱們還是先等等,等其他諸侯的援軍到了再一起打吧?”項羽卻搖搖頭說:“等不及了!趙國要是滅了,下一個就是咱們!再說,靠彆人不如靠自己!”
他下令讓英布和蒲將軍帶著兩萬士兵先渡過漳水,去破壞秦軍的糧道。這兩萬士兵都是楚軍的精銳,個個勇猛善戰,很快就殺了秦軍的糧道守軍,燒了秦軍的糧草。然後項羽親自率領主力,渡過漳水。等全部士兵都過了河,項羽下了一道讓所有人都震驚的命令:“把船都鑿沉!把鍋都砸了!把帳篷都燒了!每個人隻帶三天的乾糧!”
士兵們都傻了,問:“將軍,這要是打輸了,咱們連退路都沒有了啊!”項羽說:“沒錯!這個仗,要麼贏,要麼死!沒有第三條路!”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
楚軍將士們被項羽的決心感動了,個個都抱著必死的信念,跟著項羽衝向秦軍的營壘。項羽騎著他的烏騅馬,手持一杆霸王槍,衝在最前麵。那烏騅馬是寶馬,跑得比風還快;霸王槍是精鋼打造的,重七十多斤,被項羽使得虎虎生風。秦軍的士兵剛衝上來,就被項羽一槍挑飛,要麼就是被烏騅馬踩在腳下。
楚軍將士們見主將這麼勇猛,也都拚了命,一個個像下山的猛虎,跟秦軍殺在一起。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有的楚軍士兵胳膊被砍斷了,就用另一隻手拿著刀繼續殺;有的腿被刺穿了,就趴在地上用刀砍秦軍的馬腿。秦軍本來沒把楚軍放在眼裡,可沒想到他們這麼勇猛,一下子就慌了神。
項羽率領楚軍,連續九次向秦軍的營壘發起攻擊。第一次,他攻破了秦軍的前鋒營壘,殺了秦將蘇角的弟弟蘇明;第二次,他繞到秦軍的側翼,打亂了秦軍的陣型;第三次,他直接衝向秦軍的中軍大營,差點活捉了王離……就這樣,九戰九捷,秦軍的三十萬大軍被打得落花流水。王離被楚軍重重包圍,拚死抵抗,最後還是被項羽生擒;蘇角在混戰中被項羽一槍刺死;涉間見大勢已去,不願投降,一把火燒了自己的營壘,自焚而死。
當時各路諸侯的援軍也到了,可他們都害怕秦軍,躲在自己的營壘裡不敢出來,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楚軍跟秦軍廝殺。等到楚軍打敗秦軍後,這些諸侯將領才敢去拜見項羽。他們走進項羽的營帳時,個個都跪在地上,用膝蓋爬行,頭都不敢抬起來。從此,項羽就成了各路諸侯的上將軍,所有諸侯的軍隊都歸他指揮,“西楚霸王”的名聲,也傳遍了天下。
巨鹿之戰後,項羽帶著大軍繼續西進,直逼鹹陽。此時的秦朝,已經是風雨飄搖,秦二世被趙高殺了,趙高又立子嬰為秦王。子嬰知道秦朝保不住了,就穿著白衣白帽,騎著白馬,手裡捧著皇帝的玉璽,在鹹陽城外向項羽投降。項羽進了鹹陽城,看著富麗堂皇的阿房宮,想起了楚國的滅亡,想起了叔父的死,想起了無數死去的楚地百姓,心裡的怒火一下子就燒了起來。他下令:“殺了子嬰!燒了阿房宮!”
士兵們拿著火把,衝進阿房宮,頓時火光衝天,濃煙滾滾。那座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的阿房宮,燒了整整三個月才熄滅,連渭水都被染成了黑色。項羽還下令把秦朝的宗室和官吏殺了個精光,又把鹹陽城裡的財寶和美女都裝上車,準備運回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