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西漢名將周亞夫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23章 西漢名將周亞夫

第23章 西漢名將周亞夫(2 / 2)

景帝見斬晁錯無用,方想起文帝臨終遺言,遂下詔拜周亞夫為太尉,統率三十六路大軍,總兵力十餘萬,前往平叛。周亞夫領命後,即刻前往軍中,他深知七國聯軍雖勢大,卻有致命弱點:吳楚聯軍剽悍善戰,但糧草皆需從吳地轉運,路途遙遠,補給困難;而膠西等四國圍攻齊國,久攻不下,已成疲憊之師;趙王聯絡匈奴,匈奴卻因畏懼漢朝軍力,遲遲未敢南下。故周亞夫製定了“先疲後打,斷其糧道”的戰略:不以急功近利,先扼守昌邑,堅壁不出,以避吳楚聯軍鋒芒;同時派輕騎繞道敵後,切斷其糧道;待吳楚聯軍糧草斷絕,軍心渙散之時,再一舉破敵。

戰略既定,周亞夫便率大軍進駐昌邑今山東巨野東南)。昌邑地處梁國東北,乃吳楚聯軍北上的要地,周亞夫在此築壘堅守——他下令士兵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壁壘之上布滿箭樓與滾木礌石,營外則設置三重鹿角,以阻擋敵軍進攻。任憑吳楚聯軍如何叫戰,甚至派人在營外辱罵周亞夫,他始終閉門不出,隻是命士兵日夜操練,加固防禦。

梁國乃景帝之弟梁王劉武的封地,睢陽被圍,劉武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連連遣使向周亞夫求救,甚至親自寫信給景帝,請求景帝下詔命周亞夫出兵。景帝遂下詔,令周亞夫速救梁國。然周亞夫卻認為此時出兵時機未到——吳楚聯軍銳氣正盛,若貿然出兵,必為其所乘,且昌邑一旦空虛,叛軍便可長驅直入,威脅中原。故他拒不奉詔,依舊堅守昌邑,並回信給景帝,道:“臣非不救梁,實乃時機未到。待臣斷其糧道,叛軍必退,梁圍自解。”劉武見狀,雖心中不滿,卻也無可奈何,隻得拚死堅守睢陽——他親自登城督戰,賞賜將士,甚至將府中財物分予士兵,激勵他們奮勇殺敵。睢陽守軍見梁王如此,亦士氣大振,與吳楚聯軍展開殊死搏鬥,多次擊退叛軍的進攻,為周亞夫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與此同時,周亞夫暗中挑選了兩千名精銳輕騎,由灌嬰之子灌孟率領。這兩千輕騎,皆是身經百戰的勇士,每人配備兩匹戰馬,攜帶十日乾糧與充足的箭矢,日夜兼程,繞道吳楚聯軍後方,直奔淮泗口今江蘇淮陰西南)。淮泗口乃吳楚聯軍糧道的咽喉之地,吳軍的糧草皆從吳地經淮河、泗水轉運至前線,一旦運糧路線被截斷,吳楚聯軍便會陷入糧草斷絕的境地。

灌孟率軍星夜兼程,避開叛軍的巡邏部隊,終於抵達淮泗口。他見淮泗口僅有少量吳軍守衛,且守軍懈怠,遂下令發動突襲——漢軍輕騎如神兵天降,衝入吳軍營地,逢人便殺,遇糧便燒。吳軍守軍猝不及防,頓時大亂,紛紛潰逃。灌孟率軍趁勢攻占了淮泗口,並燒毀了吳軍的糧草船隻——火光衝天,濃煙滾滾,數不清的糧草與船隻在火中化為灰燼。消息傳至吳楚聯軍大營,吳王劉濞大驚失色,急忙派軍回援淮泗口,然灌孟早已布防完畢,他令士兵在淮泗口兩側設伏,待吳軍到來,便萬箭齊發,吳軍數次進攻,皆被擊退,糧道終未能恢複。

糧道被斷後,吳楚聯軍的糧草日漸匱乏。起初,士兵們還能勉強果腹,數日之後,便隻能以野菜樹皮充饑,不少士兵因饑餓而暈倒,甚至有士兵偷偷逃離軍營。劉濞見狀,深知再這樣下去,軍隊必不戰自潰,遂決定孤注一擲,率軍全力進攻昌邑,欲與周亞夫決一死戰。

這一日,吳楚聯軍傾巢而出,向昌邑發起猛攻。叛軍士兵們知道,若不能攻破昌邑,便隻有死路一條,故個個奮勇向前,不顧生死地衝擊漢軍的壁壘。箭如雨下,鼓聲震天,滾木礌石從壁壘上滾落,砸得叛軍死傷慘重,然叛軍依舊前仆後繼,壁壘之下,屍體堆積如山,鮮血染紅了壕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亞夫登壘觀戰,他麵色平靜,目光如炬,仔細觀察著叛軍的攻勢。見吳軍攻勢雖猛,卻已無往日剽悍之態,不少士兵腳步虛浮,眼神渙散,遂對身邊將領道:“敵軍已疲,可一戰破之。”遂下令打開營門,派大軍分左右兩翼出擊。漢軍將士早已養精蓄銳,見狀奮勇殺敵——他們身披重甲,手持長戟,如潮水般衝出營門,與叛軍展開近身搏殺。漢軍士兵訓練有素,陣法嚴密,而叛軍則因饑餓疲憊,漸漸不支,不多時便潰不成軍,四散奔逃。

周亞夫見狀,率軍乘勝追擊,一直追至淮陽今河南淮陽)一帶。在此地,周亞夫與吳楚聯軍展開了決戰。戰鬥中,周亞夫身先士卒,手持長劍,奮勇殺敵,他一劍便將一名吳軍將領斬於馬下,漢軍將士見主將如此,士氣更盛,個個以一當十。吳楚聯軍本就饑餓疲憊,怎敵得住漢軍的猛攻,紛紛丟盔棄甲,狼狽逃竄。楚王劉戊見大勢已去,深知被俘後必無好下場,遂拔劍自殺身亡;吳王劉濞率殘部數千人逃至東越,欲依托東越繼續抵抗,然東越王為求自保,竟派人刺殺了劉濞,將其首級獻給了周亞夫。

吳楚聯軍既滅,周亞夫又分兵北上,馳援齊國。圍攻齊國的膠西等四國聯軍,本就久攻臨淄不下,聞聽吳楚聯軍大敗,周亞夫大軍將至,頓時軍心大亂,紛紛潰逃。膠西王劉卬自殺,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皆被漢軍擒殺,齊國之圍遂解。隨後,周亞夫又率軍北上攻打趙國,趙王劉遂堅守邯鄲,漢軍久攻不下,周亞夫引漳水入城——邯鄲城垣被水浸泡多日,終於崩塌,漢軍趁機攻入城中,劉遂見城破,也自殺身亡。

至此,曆時三個月的七國之亂,終被周亞夫平定。此役,周亞夫以十餘萬兵力,擊潰五十餘萬叛軍,不僅安定了大漢江山,更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為日後漢武帝推行“推恩令”、徹底解決諸侯問題奠定了基礎。

平定七國之亂後,周亞夫率軍凱旋歸來。景帝親自出長安迎接,君臣相見,景帝喜不自勝,上前握住周亞夫的手,道:“將軍平定叛亂,安定社稷,功莫大焉!朕得將軍,如魚得水啊!”遂下詔封周亞夫為條侯,食邑條城今河北景縣,現建有周亞夫公園,內有周亞夫陵墓),並拜其為丞相,總攬朝政。一時間,周亞夫聲望達到頂峰,朝野上下,無不對其敬仰有加,史稱“條侯相漢,天下晏然”——百姓安居樂業,官吏各司其職,漢朝迎來了一段難得的太平歲月。

可是“功高震主”,自古以來便是功臣難以逃脫的宿命,周亞夫亦未能例外。周亞夫雖有治軍之才,卻不諳朝堂權術,且性格剛正不阿,凡事皆以朝廷法度為準,不肯絲毫妥協,這便與景帝的皇權產生了衝突。

首先便是廢立太子之爭。景帝早年立栗姬之子劉榮為太子,是為栗太子。後因栗姬善妒,得罪了景帝與長公主劉嫖景帝之姐),景帝便有了廢黜栗太子之意,改立王夫人之子劉徹即後來的漢武帝)為太子。此事關乎國本,景帝遂召集群臣商議,問及周亞夫時,周亞夫卻堅決反對,道:“太子乃國之儲君,無過而廢,恐動搖社稷根基。昔年文帝廢太子,亦因太子有過,今栗太子仁厚,並無過錯,陛下若廢之,恐天下人不服,甚至引發諸侯叛亂。”景帝聞言,心中不悅,道:“朕意已決,不必多言。”周亞夫卻仍據理力爭,道:“陛下此舉,不合祖宗法度,不敢奉詔!”景帝見狀,隻得拂袖而去。自此之後,景帝對周亞夫便有了嫌隙,認為他“剛愎自用,不識大體”。

其次便是封王信為侯之事。王信乃景帝皇後王氏之兄,即劉徹的舅舅。竇太後景帝之母)素來寵愛王氏,便向景帝進言,欲封王信為侯,以彰顯外戚的地位。景帝雖知“非有功不得侯”的白馬之盟,卻也不願違逆母親之意,遂召周亞夫商議。孰料周亞夫卻直言不諱,道:“高皇帝曾與群臣殺白馬為盟,曰‘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王信雖為皇後之兄,卻無尺寸之功,若封其為侯,便是違背祖宗之盟,臣不敢讚同。且陛下若封王信,日後外戚皆求封侯,朝廷法度何在?”景帝聞言,無言以對,隻得將此事擱置。竇太後聞之,亦對周亞夫頗為不滿,多次在景帝麵前詆毀他,道:“周亞夫自持功高,竟敢違逆太後與陛下,如此之人,怎能信任呢?”

再者就是處理匈奴降將之事。不久後,匈奴有五位將領因不滿單於統治,率部降漢。景帝大喜,認為這是瓦解匈奴的大好時機,欲封此五人為侯,以招徠更多匈奴降將。周亞夫卻再次反對,道:“此五人乃背主降敵之輩,若封其為侯,便是鼓勵臣子背主,恐壞天下忠義之風。陛下若封之,日後漢朝臣子皆效仿此五人,背主求榮,陛下何以教天下人?”景帝聞言,怒不可遏,道:“迂腐!今匈奴屢犯邊境,朕封此五人為侯,意在瓦解匈奴,安定邊疆,你怎可如此固執呢?”周亞夫見景帝不聽,深知自己在朝堂之上已無立足之地,遂以“病篤”為由,請求辭去丞相之職。景帝本就對周亞夫不滿,見狀便順水推舟,準其辭職,讓他歸家養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亞夫罷相後,在家中閒居,每日讀書練字,偶爾與舊部飲酒暢談,本想安度晚年,卻未曾想,一場大禍就要降臨。

漢景帝後元元年公元前143年),周亞夫之子見父親年事已高,身體日漸衰弱,便私自購買了五百副甲胄——他並非圖謀不軌,隻是想待周亞夫死後,作為殉葬之用,以彰顯父親的將軍身份。漢代製度規定,甲胄乃軍用之物,私人不得買賣,即便用於殉葬,亦需朝廷批準。周亞夫之子因急於籌備,未向朝廷報備,且拖欠了商家的貨款。商家多次上門催討,周亞夫之子卻避而不見,商家見狀,怒而上書告發,稱周亞夫之子“私買甲胄,意欲謀反”。

景帝聞聽此事,本就對周亞夫心存猜忌,見狀便認定周亞夫與其子同謀——他認為周亞夫罷相後心懷不滿,欲借甲胄謀反,奪回權力。遂下令將周亞夫下獄,交由廷尉審理。廷尉乃掌管刑獄之官,深知景帝之意,遂對周亞夫嚴刑逼供。

周亞夫入獄後,悲憤交加,麵對廷尉的審問,他道:“我的兒子買甲胄,是為殉葬之用,哪來的謀反之意呢?你們怎可誣陷忠良!我為大漢征戰,平定七國之亂,安定天下,怎會謀反?”廷尉卻冷笑道:“君侯縱使不在地上謀反,恐也欲在地下謀反吧!”此語一出,周亞夫如遭雷擊——他深知,廷尉此舉,乃是奉了景帝之命,欲置他於死地,再多的辯解,也是無用。

想當年,他在細柳營治軍,文帝讚其“真將軍”;他平定七國之亂,安定大漢江山,景帝封其為條侯,拜為丞相;如今,卻因兒子買了殉葬甲胄,便被誣為謀反,打入大牢,遭受如此羞辱。周亞夫一生剛正,何曾受過這等委屈?他心中的悲憤與絕望,如潮水般湧來,幾乎將他淹沒。

入獄之後,周亞夫便開始絕食,以表清白。起初,獄吏還勸他進食,見他態度堅決,便不再理會。日複一日,周亞夫的身體日漸虛弱,麵色蒼白如紙,氣息奄奄,卻始終不肯進食一口——他要用自己的生命,扞衛最後的尊嚴。

至第五日,周亞夫終因絕食過度,嘔血而死,時年約六十歲。這位曾為大漢立下赫赫戰功的“真將軍”,最終竟以如此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周亞夫死後,朝野上下皆為之惋惜,百姓亦紛紛為其鳴冤——街頭巷尾,人們無不談論周亞夫的功績,斥責景帝的猜忌與不公。《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中,司馬遷對周亞夫評價極高,道:“亞夫之用兵,持威重,執堅刃,穰苴曷有加焉!”穰苴即司馬穰苴,乃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著有《司馬法》,司馬遷將周亞夫與司馬穰苴相提並論,足見其對周亞夫軍事才能的認可。班固在《漢書》中亦言:“周亞夫為相,守正不阿,雖遭冤死,然其功在社稷,名垂青史。”

唐人許渾在《途經秦始皇墓》中曾言:“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文帝能識得周亞夫這等“真將軍”,給予他信任與重用;景帝卻因一己之私與無端猜忌,將其賜死,想來亦是令人歎息。然周亞夫的功績與品格,並未因他的冤死而被遺忘——千百年後,人們依舊記得,在西漢初年,有一位將軍,在細柳營中嚴整軍紀,令天子折服;在七國之亂中運籌帷幄,力挽狂瀾;他的故事,被寫入史書,被搬上舞台,被後人傳頌。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全民:覺醒詞條,真少爺的我被強換職業 紈絝瘋女 放蜂少年長河與狐仙蘇瑤 重生95流金歲月 半島白金時代 打不過樓下的貓如何調理 1950年的機械師 天降盲盒!我在古代成首富 道姑小王妃 巫師:從技能樹開始肝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