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書生都督陸遜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39章 書生都督陸遜

第39章 書生都督陸遜(2 / 2)

陸遜接到任命後,立即率軍前往夷陵前線。他深知,蜀軍士氣正盛,且劉備親征,急於求戰,此時若與之硬拚,必遭失利。遂定下“堅守不戰,以逸待勞”的戰略,令軍隊沿夷陵至夷道一線布防,依托有利地形,修築營寨,嚴禁諸將出戰。

然東吳諸將多不理解此戰略。韓當、周泰等老將認為陸遜“畏敵怯戰”,多次請求出戰:“劉備遠道而來,立足未穩,我軍若趁勢出擊,必能大破蜀軍。今將軍堅守不戰,恐失戰機。”先鋒將領孫桓率軍在夷道被蜀軍包圍,多次遣使求援,陸遜卻拒不發兵,僅回複:“孫桓素有勇力,夷道城堅糧足,可保無虞。待我軍破敵之時,夷道之圍自解。”

劉備見陸遜堅守不戰,遂多次派人至吳營前罵陣,言辭極為刻薄,甚至將東吳將領的先祖都辱罵一遍。韓當、周泰等將怒不可遏,欲率軍出戰,陸遜卻下令:“敢出營者,立斬!”並召集諸將召開軍議,分析戰局:“劉備率軍東下,連勝數仗,士氣正銳,且其占據高處,地形有利,我軍若貿然出戰,必處劣勢。劉備遠道而來,糧草轉運困難,待盛夏過後,蜀軍士氣必衰,屆時我軍再出擊,可一戰而勝。”諸將雖仍有不滿,卻因陸遜持假節鉞之權,不敢違抗。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夏季,江南進入酷暑時節,氣溫高達三十餘度,且陰雨連綿,濕熱難耐。蜀軍士兵紛紛中暑患病,士氣日漸低落。劉備見狀,遂下令將大軍的營寨從沿江的平原地帶,遷移至夷陵山穀中的樹林裡,以躲避酷暑。蜀軍的營寨綿延數百裡,從猇亭一直到巫縣,共有四十餘座營寨,且多為木構營寨,極易遭火攻。

陸遜密切關注蜀軍的動向,當得知劉備將營寨遷至樹林中時,知破敵之機已至。他先遣斥候深入蜀軍腹地,偵察營寨分布,得知蜀軍的營寨多沿山穀排列,且彼此相連,中間僅以小路相通。遂召集諸將,宣布作戰計劃:“今夜將有東南風,蜀軍木構營寨,遇火即燃。我軍分兵三路:一路由朱然率領,從水路進攻蜀軍前部營寨,截斷其退路;一路由韓當、周泰率領,從陸路進攻蜀軍中部營寨,焚燒其糧草;我自率中路大軍,直搗劉備的猇亭大本營。各路人馬皆攜帶火把、硫磺、火硝,待東南風起,即刻縱火。”

是夜,果然刮起了強勁的東南風。二更時分,陸遜下令全軍出擊。東吳士兵皆手持火把,借助風力,向蜀軍營寨發起進攻。蜀軍的木構營寨遇火即燃,東南風助火勢,很快便蔓延開來,四十餘座營寨瞬間陷入一片火海。蜀軍士兵從睡夢中驚醒,見火勢滔天,頓時大亂,哭喊聲、慘叫聲不絕於耳。

朱然率領的水軍趁勢攻占蜀軍前部營寨,截斷了蜀軍的退路;韓當、周泰率領的陸軍焚燒了蜀軍的糧草倉庫,蜀軍失去補給,軍心更加渙散;陸遜則親率中路大軍,直撲猇亭大本營。劉備見大勢已去,隻得率親信隨從突圍,逃往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此役,蜀軍戰死、溺亡、病死的士兵達四萬餘人,將領張南、馮習、沙摩柯等戰死,黃權因退路被斷,被迫降魏,劉備積攢多年的精銳幾乎損失殆儘。

陸遜率軍追擊至白帝城附近,卻突然下令停止追擊。諸將不解,問:“劉備已成喪家之犬,我軍若乘勝追擊,必能生擒劉備,為何停止?”陸遜答道:“曹魏一直虎視眈眈,若我軍深入蜀地,曹魏必趁機偷襲我東吳後方。今我軍已大破蜀軍,保住荊州,足矣。若貪功冒進,恐遭不測。”遂下令撤軍,回防荊州。

果如陸遜所料,曹魏文帝曹丕見吳蜀交戰,遂遣曹仁、曹休、曹真三路大軍伐吳,幸得陸遜早有防備,令朱桓、全琮等將率軍抵禦,魏軍才未能得逞。

夷陵之戰,陸遜大破劉大軍,不僅保住了東吳的荊州之地,更使蜀漢元氣大傷,從此再無力伐吳,三國鼎立的格局得以穩固。戰後,孫權論功行賞,拜陸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封江陵侯,食邑增至兩萬戶,並令其輔佐太子孫登,陸遜自此成為東吳的“擎天柱”,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其子曹叡即位,是為魏明帝。魏明帝欲趁孫權新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之機,派大軍伐吳,遂任命大司馬曹休為主帥,率十萬大軍進攻東吳的石亭今安徽桐城)。

曹休乃曹魏宗室名將,早年隨曹操征戰,戰功赫赫,為人驕傲自負。孫權得知魏軍來犯,再次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朱桓、全琮等將,領兵八萬抵禦。陸遜深知曹休驕傲,遂定下“誘敵深入,設伏殲滅”之計。

他先令將領周魴偽造降書,派人送至曹休軍中。周魴在降書中寫道:“孫權遷都建業後,猜忌江東士族,對我等將領多有提防,我因得罪孫權,恐遭誅殺,願率部眾投降曹魏,助大司馬奪取石亭。石亭守軍薄弱,若大司馬率軍前來,我願為內應,打開城門,共破東吳。”為使曹休相信,周魴還特意派人將自己的頭發割下古代割發如同受刑,以示誠意),送至曹休軍中。

曹休見周魴割發明誌,遂深信不疑,不顧謀士賈逵的勸阻,率軍深入石亭。陸遜則率大軍在石亭附近的山穀中設下三路伏兵:朱桓率三萬兵力駐守東路,截斷魏軍的退路;全琮率三萬兵力駐守西路,攻擊魏軍的側翼;陸遜自率兩萬兵力駐守中路,待魏軍進入埋伏圈後,發起總攻。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九月,曹休率領的十萬魏軍進入石亭山穀。陸遜見魏軍已全部進入埋伏圈,遂下令出擊。東路的朱桓率軍截斷魏軍退路,西路的全琮率軍猛攻魏軍側翼,中路的陸遜則率軍直衝魏軍大營。魏軍毫無防備,頓時大亂,士兵爭相逃命,自相踐踏,死傷無數。曹休率殘部突圍,逃往夾石今安徽舒城),卻被朱桓率軍追上,再次大敗。此役,魏軍戰死、被俘者達四萬餘人,損失糧草、兵器無數,曹休僅率數千殘部逃回曹魏。

曹休自視甚高,遭此大敗後,羞愧交加,一病不起,不久便病逝。石亭之戰後,曹魏元氣大傷,此後數十年間,再未敢輕易發動大規模伐吳戰爭,東吳的東部邊境得以安定。

經夷陵、石亭兩戰,陸遜的威望達到頂峰。孫權對其極為信任,不僅讓他總領東吳軍事,還讓他兼任丞相之職,輔佐太子孫登,“入則參讚朝政,出則統禦三軍”,成為東吳曆史上權力最大的大臣之一。孫權甚至在詔書中稱陸遜為“朕之周公”,足見其對陸遜的倚重。

然盛極必衰,功高蓋主,似乎是古代功臣難以逃脫的宿命。孫權晚年,因立儲之事,東吳朝廷陷入“二宮之爭”,陸遜也因此卷入其中,最終憂憤而亡。

孫權早年立長子孫登為太子,孫登賢明仁厚,深得群臣擁護,且與陸遜關係融洽,陸遜曾多次輔佐孫登處理政務。然赤烏四年公元241年),孫登病逝,年僅三十三歲。孫登死後,孫權立次子孫和為太子,同時又寵愛四子魯王孫霸,封孫霸為魯王,並給予孫霸與太子同等的待遇——這為“二宮之爭”埋下了隱患。

孫霸見孫權寵愛自己,遂生奪嫡之心,暗中結交大臣,陷害太子孫和及其黨羽;而孫和為保太子之位,也不得不拉攏大臣,與之抗衡。很快,東吳朝廷分裂為兩派:一派以陸遜、顧譚、朱據等江東士族為首,支持太子孫和;另一派以步騭、呂岱等北方士族及宗室為首,支持魯王孫霸。兩派明爭暗鬥,互相傾軋,東吳朝政陷入混亂。

陸遜作為江東士族的領袖,堅定地支持太子孫和。他認為,“嫡長子繼承製”乃國本所在,若廢嫡立庶,必引發內亂。遂多次上書孫權,勸諫道:“太子乃國之根本,不可動搖。魯王雖受寵愛,然應明定其位,不可與太子同等對待,否則必生禍亂。願陛下明辨嫡庶,安定朝綱。”同時,陸遜還多次麵見孫權,陳述“二宮之爭”的危害,請求孫權製止孫霸的奪嫡行為。

然此時的孫權,已不複早年的英明,變得多疑猜忌。他認為,陸遜支持太子孫和,是為了維護江東士族的利益,甚至懷疑陸遜與太子勾結,欲架空自己的權力。遂對陸遜的勸諫置之不理,反而多次遣使責備陸遜:“你身為丞相,應專心朝政,為何屢次乾涉朕的家事?”

為打壓太子黨,孫權還將陸遜的外甥顧譚、顧承流放至交州今越南北部),將太子太傅吾粲下獄處死,並多次在詔書中暗示陸遜“結黨營私”。陸遜一生忠誠於東吳,從未有過私心,卻遭孫權如此猜忌與打壓,心中悲憤交加。加之他年事已高時年六十三歲),身體本就虛弱,經此打擊後,一病不起。

赤烏八年公元245年)二月,陸遜在武昌病逝。臨終之際,他仍心係東吳社稷,囑咐其子陸抗:“吾一生為國,今雖遭陛下猜忌,然汝不可怨懟。他日汝若掌軍,當儘心輔佐吳室,保衛江東,不可有負國家。”

陸遜死後,孫權逐漸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看到陸遜留下的奏疏,字字句句皆為東吳謀劃,毫無私心;又聽聞陸遜臨終前的囑咐,不禁後悔不已。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孫權廢黜太子孫和,賜死魯王孫霸,立少子孫亮為太子,“二宮之爭”終以兩敗俱傷告終。此時,孫權才在朝堂上對群臣說:“伯言陸遜字)忠誠懇至,憂國亡身,真社稷之臣也!朕昔年錯疑於他,至今悔之。”

陳壽在《三國誌》中評價陸遜:“陸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這一評價,既是對陸遜一生功業的肯定,也是對他悲劇結局的惋惜。

縱觀陸遜一生,從吳郡士族子弟到東吳丞相、大都督,他的人生軌跡,既是一部個人的奮鬥史,也是江東士族與孫氏政權從對立到合作的融合史。他平山越,解東吳邊境之患;助呂蒙奪荊州,為東吳奠定戰略根基;破劉備於夷陵,定三國鼎立之局;敗曹休於石亭,保江東數十年太平。他的軍事思想——“後發製人”“審時度勢”“以柔克剛”,不僅在三國時期大放異彩,更成為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陸遜的悲劇,在於他身處皇權與士族的夾縫之中。他既是江東士族的代表,又是孫權倚重的大臣,當孫權晚年猜忌士族時,他便成為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然即便如此,他仍以“憂國亡身”詮釋了“社稷之臣”的含義——這種忠誠,並非對君主個人的愚忠,而是對國家、對百姓的責任。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 重生65,靠打獵,我把妻女寵上了天 星海於你 櫻盛時分 快穿攻略:點滿男主的撒嬌技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