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北宋開國良將曹彬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52章 北宋開國良將曹彬

第52章 北宋開國良將曹彬(1 / 1)

鐵血開基宋祚昌,良將擎旗鎮四方。

平蜀不教烽燧苦,下唐猶護井閭康。

北征未竟英雄淚,青史長留姓字香。

莫道功高多顯赫,仁心一片是綱常。

列位,這章要講的是北宋初年一位名將——曹彬。他生於後唐長興二年公元931年),卒於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一生跨越後周、北宋兩朝,曆經太祖、太宗、真宗三帝。《宋史》稱他為“開國第一良將”。

曹彬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曹芸在後周擔任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一方軍政要員。他自小在軍旅環境裡長大,卻沒染上將門子弟常見的飛揚跋扈,反倒養成了沉穩內斂的性格。耳濡目染之中,培養了他非常高的軍事素養。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周世宗柴榮即位,曹彬憑借父親的蔭庇入仕,擔任供奉官,正式踏上仕途。那時柴榮正意圖整飭軍備、開拓疆土,對有才乾的年輕將領格外看重。曹彬雖出身勳貴,卻半點沒有驕縱氣,辦事嚴謹細致,待人謙和有禮,就算對身邊的小吏,也從沒有過嗬斥責罵。有一次,柴榮派他去檢視禁軍的裝備,他拿著名冊逐一核對甲胄、兵器,連甲片上的鉚釘牢不牢固、弓弦的張力夠不夠都一一檢查,回來後把情況詳細稟報,沒漏過任何一處細節。柴榮見了,當場稱讚:“你辦事這麼儘心,真是難得的可用之才。”從那以後,曹彬常隨柴榮出征,先後參與了征討北漢、南唐的戰事,在實戰裡攢下了豐富的軍事經驗。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那時不少後周舊臣要麼心存疑慮,要麼暗中抵觸,曹彬卻始終保持著中立與謹慎。他既不主動去攀附新君,也不消極怠工,該處理的分內事務,依舊按部就班地辦。趙匡胤早就聽說過曹彬的才乾與品行,想把他納入自己的核心團隊,又知道他性格耿直,不願用權勢強迫。有一天,趙匡胤召曹彬入宮,賜他酒食,席間笑著說:“朕知道你是忠義之人,如今周朝已然改朝換代,大宋剛剛立國,天下得靠賢才一起治理,你願意為朕效力嗎?”曹彬起身拱手,從容回答:“臣本來就是為社稷效力,不是為某一姓、某一朝效力。如今陛下登基,要是能安撫百姓、興利除弊,臣自然會儘忠職守,絕不敢有二心。”這番話既表了忠心,又不失風骨,趙匡胤聽了大喜,當即任命他為客省使,掌管四方朝貢事務,後來又升他為左神武將軍。

那時的北宋雖說定都開封,卻隻掌控著中原一帶。南方還有後蜀、南唐、南漢等割據政權,北方則有強大的契丹,以及依附契丹的北漢,統一大業遠沒完成。宋太祖趙匡胤定下“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第一個要征伐的,就是占據巴蜀之地的後蜀。

後蜀後主孟昶是個荒淫無道的君主,朝政腐敗不堪,民怨沸騰。而且蜀地物產豐富,要是能拿下,既能充實國庫,又能為後續的征伐提供物資支持。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趙匡胤任命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鳳州路都部署,崔彥進為副都部署,曹彬為都監,率領六萬大軍分兩路討伐後蜀。臨行前,趙匡胤特意召曹彬入宮叮囑:“蜀地百姓受苛政苦了這麼久,這次征伐要是縱容士兵劫掠,那咱們跟盜匪有什麼區彆?朕知道你治軍仁厚,現在讓你當都監,就是要你約束部眾——不許濫殺一個人,不許妄取一物。要是能做到,這功勞就該歸你。”曹彬躬身領命:“臣一定不辱使命,要是有士兵敢違背軍令,臣必依法處置,絕不姑息。”

大軍出發後,北路軍由王全斌率領,從鳳州今陝西鳳縣)出發沿嘉陵江南下;東路軍由劉光義率領,從歸州今湖北秭歸)出發溯長江西進。曹彬跟著北路軍行動,王全斌是員猛將,打仗勇猛卻性子急躁,一路上攻克了興州今陝西略陽)、西縣今陝西勉縣),勢頭雖猛,卻漸漸放鬆了對士兵的約束。有一次,幾名士兵趁攻破營寨的機會,搶了當地百姓的財物。曹彬知道後,立刻把這幾人抓來,當著全軍將士的麵按軍法處斬。王全斌見狀上前勸:“這不過是小事,何必這麼嚴厲?”曹彬嚴肅地說:“將軍這話不對!陛下臨行前特意叮囑要安撫百姓,今天要是縱容士兵劫掠,明天就會有更多人跟著學,到時候蜀地百姓把咱們當仇敵,咱們還怎麼順利拿下成都?”王全斌心裡不快,卻也知道曹彬說得有理,隻能作罷。從那以後,北路軍的將士再也不敢妄動,行軍途中對百姓秋毫無犯。

第二年正月,兩路大軍在成都城下會師。後蜀後主孟昶見大勢已去,隻能獻城投降,存在了三十一年的後蜀政權就此滅亡。破城那天,王全斌麾下不少將領提議“犒賞三軍”,其實就是想縱容士兵去劫掠城中財物,曹彬堅決反對。他一邊派兵駐守城門,嚴禁士兵隨意進出,一邊親自去街巷裡巡視,安撫百姓,告訴他們“大宋軍隊隻是來平定戰亂的,不會侵擾大家的生活”。成都百姓一開始還很害怕,見宋軍確實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才漸漸放下心來,不少人還主動給宋軍送水送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王全斌終究沒忍住。攻克成都後,他覺得大功告成,就放鬆了警惕,不僅縱容部下劫掠百姓,還私自克扣蜀軍降兵的糧餉。降兵們不滿,很快引發了大規模叛亂,蜀地各地紛紛起兵反宋,局勢一下子緊張起來。趙匡胤知道消息後震怒不已,立刻命令曹彬率軍平叛。曹彬接到命令,迅速集結兵力,分幾路前往平叛。他清楚蜀地百姓是因為遭了劫掠才心生不滿,所以每到一處,先下令禁止士兵擾民,再貼出告示安撫百姓,說明叛亂的危害,勸大家歸降。對那些被迫參與叛亂的百姓,他一律不追究;對帶頭叛亂的將領,才堅決鎮壓。隻用了幾個月,曹彬就平定了蜀地的叛亂,恢複了當地的秩序。

戰後論功行賞,曹彬因為伐蜀時治軍嚴明、平叛有功,被任命為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而王全斌因為縱容劫掠、引發叛亂,被削去官職,貶為崇義軍節度觀察留後。這時有人勸曹彬:“王全斌之前跟你有嫌隙,現在他被貶了,你不如趁機進言,把他徹底打壓下去?”曹彬卻搖頭說:“我跟王將軍隻是治軍的理念不一樣,不是有私人恩怨。他這次被貶是國法所在,我要是再落井下石,就不是君子該做的事了。”這番話傳到趙匡胤耳朵裡,他對曹彬更欣賞了,感歎道:“曹彬不光有將帥的才能,還有君子的德行,真是國家的幸運。”

平定後蜀後,北宋又先後消滅了南漢、荊南等割據政權,下一個目標就是占據江南富庶之地的南唐。南唐後主李煜雖說文采很好,卻沒有治國的能力,麵對北宋的步步緊逼,隻知道一味求和,根本不積極整軍備戰。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九月,趙匡胤任命曹彬為升州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潘美為副都部署,率領十萬大軍討伐南唐。

這次出征,趙匡胤對曹彬更信任了,不僅把全軍指揮權交給了他,還特意賜給他一把尚方寶劍,叮囑道:“這次伐唐事關重大,全軍將士都歸你節製,要是有不聽號令的,不管官職大小,你可以先斬後奏。”曹彬接過尚方寶劍,對趙匡胤說:“臣願意用恩信安撫將士,用謀略攻克南唐,儘量減少傷亡,不到萬不得已,不願動用刑罰。”趙匡胤點頭說:“朕相信你能做到。”

大軍出發後,曹彬定下“先斷後路,再圍都城”的戰略。他先率領水軍從江陵出發,沿長江東下,攻克了南唐的重要軍事據點池州今安徽池州),接著又拿下了采石磯今安徽馬鞍山南)。采石磯是長江下遊的重要渡口,南唐在這兒部署了重兵防守,曹彬利用夜色,派奇兵偷渡長江,繞到南唐守軍背後,前後夾擊,攻克了采石磯。拿下采石磯後,曹彬讓人建造浮橋,把江北的陸軍源源不斷地運到江南,跟水軍形成呼應。

消息傳到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李煜大驚失色,趕緊派大將朱令贇率軍抵抗。朱令贇率領十萬水軍從湖口今江西湖口)出發,順江而下,想解除金陵之圍。曹彬派潘美率領部分兵力在正麵牽製敵軍,自己則率領精銳水軍繞到朱令贇軍隊的背後,截斷他們的退路。

兩軍在皖口今安徽安慶西南)相遇,朱令贇果然急於求戰,下令水軍全力進攻潘美所部。就在兩軍打得激烈的時候,曹彬率領的水軍突然從背後殺出來,南唐軍隊陣型大亂。曹彬下令放火燒船,南唐水軍的戰船大多是木船,一時間火光衝天,南唐士兵死傷無數。朱令贇見大勢已去,自焚而死,剩下的將士要麼戰死,要麼投降,十萬水軍全軍覆沒。

皖口之戰後,南唐再也沒能力組織大規模抵抗,曹彬率領大軍順利抵達金陵城下,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圍城之戰。那時的金陵城城高池深,糧草充足,要是強行攻城,肯定會造成巨大傷亡。曹彬不願過多傷及無辜,就采取“圍而不攻”的策略:一方麵派兵把金陵城團團圍住,切斷內外聯係;另一方麵不斷派使者勸李煜投降,告訴他人“要是歸降,能保南唐宗室安全,百姓也能免受戰火之苦”。

可李煜還心存僥幸,一邊派使者去北宋求和,一邊繼續堅守城池。圍城期間,曹彬嚴格約束部下,不許士兵騷擾城外百姓,甚至允許城中百姓出城買糧食。

圍城幾個月後,金陵城裡的糧草漸漸耗儘,士兵士氣低落,不少將領都勸李煜投降,可李煜還是猶豫不決。曹彬見時機成熟,就派人對李煜說:“現在城池被圍了這麼久,城裡百姓饑寒交迫,再堅持下去恐怕會出變故。陛下要是願意歸降,臣可以向您保證:絕不傷害您和您的宗室、大臣,也絕不劫掠城中財物。”李煜見大勢已去,終於在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率領南唐宗室和大臣出城投降,存在了三十九年的南唐政權正式滅亡。

破城那天,曹彬率領大軍進入金陵城,下令封閉南唐的國庫,嚴禁士兵進入;又派人保護南唐宗室和大臣的府邸,不許任何人騷擾。他自己則住在南唐宮殿裡,每天處理政務、安撫百姓,城裡秩序井然。有將領向他提議:“南唐宮裡有無數珍寶,不如拿出一部分賞賜給將士們?”曹彬搖頭說:“現在南唐歸了大宋,這些珍寶就是國家的財產,咱們怎麼能私分?”之後,他讓人把國庫裡的珍寶一一登記造冊,派人送到開封交給趙匡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平定南唐後,曹彬率領大軍押解李煜和南唐宗室、大臣返回開封。趙匡胤親自到城門迎接,見曹彬率軍歸來時依舊紀律嚴明,將士們秋毫無犯,心裡大喜,當即任命他為樞密使,掌管全國軍事,地位等同於宰相。這時有人對趙匡胤說:“曹彬平定南唐立下大功,要是再給他這麼高的職位,恐怕他權勢太大,對朝廷不利。”趙匡胤卻笑著說:“曹彬為人忠厚,不是那種恃功自傲的人。朕要是連這樣的功臣都不信任,以後誰還會為朕效力?”

果然,曹彬擔任樞密使後,依舊保持著謙遜謹慎的態度,從不居功自傲。他每天按時上朝處理政務,對下屬寬容大度,對同僚謙和有禮,就算遇到有不同意見的人,也不跟人爭執,而是耐心聽對方說完,再說出自己的看法。趙匡胤好幾次在朝堂上稱讚他:“曹彬不光能率軍破敵,還能用德行服人,真是我大宋的棟梁之臣。”

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趙匡胤駕崩,他的弟弟趙光義即位,就是宋太宗。太宗即位後,對曹彬依舊信任,繼續讓他擔任樞密使。那時北宋基本統一了南方,太宗就把目光投向北方,想收複被契丹占據的燕雲十六州。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太宗決定發動北伐,史稱“雍熙北伐”。他任命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馬步軍都部署,率領東路軍作為主力,從雄州今河北雄縣)出發直取幽州今北京);又任命田重進、潘美分彆率領中路軍和西路軍,從定州今河北定州)、雁門關今山西代縣)出發,配合東路軍行動。

那時曹彬已經五十六歲,依舊心係國事。他清楚這次北伐事關重大——燕雲十六州地勢險要,契丹軍隊勇猛善戰,絕不是容易對付的。臨行前,太宗對曹彬說:“東路軍是全軍主力,你一定要謹慎行事、穩紮穩打,等中路軍和西路軍攻克各自目標後,再跟他們會師,一起攻打幽州。”曹彬躬身領命:“臣一定遵旨,不敢有絲毫懈怠。”

北伐初期,宋軍進展很順利。西路軍在潘美率領下,先後攻克了雲州今山西大同)、應州今山西應縣)等州郡;中路軍在田重進率領下,也攻克了飛狐口今河北淶源北)等軍事要地;東路軍在曹彬率領下,先後拿下固安今河北固安)、涿州今河北涿州)等地,兵鋒直指幽州。

可形勢很快就變了。契丹皇帝遼聖宗耶律隆緒知道宋軍北伐的消息後,立刻任命耶律休哥為南京留守,率領大軍抵禦東路軍;又任命耶律斜軫為山西路兵馬都統,率領大軍抵禦西路軍和中路軍。耶律休哥是契丹名將,擅長用兵,他知道東路軍是宋軍主力,隻要打敗東路軍,宋軍的北伐就會不攻自破。於是他定下“遊擊騷擾”的策略,不跟曹彬的大軍正麵交鋒,而是派小股騎兵不斷襲擊宋軍的糧道,搶奪糧草。

曹彬率領東路軍攻克涿州後,糧草漸漸不夠了,士兵士氣也開始低落。他派人向太宗請求糧草支援,可太宗覺得曹彬進軍太快,違背了“穩紮穩打”的初衷,下令讓他暫時撤退到雄州,等中路軍和西路軍的消息。曹彬隻能率軍撤退,可他麾下的將領們不願意——大家覺得一路攻克城池、戰功赫赫,現在因為糧草不足撤退,會被人笑話。曹彬知道將領們的想法,可也明白糧草不足的危害,他反複勸說,可將領們還是堅持要繼續進軍。

就在這時,耶律休哥率領的契丹大軍漸漸逼近。曹彬見沒法說服將領們,隻能下令再次進軍涿州。可那時的宋軍已經疲憊不堪,糧草又不夠,行軍速度很慢。耶律休哥抓住這個機會,率領大軍在岐溝關今河北涿州西南)設下埋伏,等著宋軍到來。

宋軍抵達岐溝關後,果然陷入了契丹軍隊的埋伏。契丹軍隊從四麵殺出來,宋軍一下子就亂了。曹彬雖然奮力指揮抵抗,卻終究沒法挽回敗局。宋軍士兵死傷無數,糧草、兵器損失殆儘,曹彬隻能率領殘部突圍,撤退到易州今河北易縣)。岐溝關之戰,宋軍東路軍主力幾乎全軍覆沒,雍熙北伐的戰局也因此急轉直下。

西路軍和中路軍知道東路軍戰敗的消息後,也紛紛撤退。西路軍撤退時,副將楊業因為孤軍奮戰、寡不敵眾,被俘後絕食而死,成了千古遺憾。至此,雍熙北伐以宋軍徹底失敗告終。

北伐失敗後,曹彬回到開封,立刻向太宗請罪。他跪在朝堂上痛哭著說:“臣無能,違背陛下旨意貿然進軍,導致大軍戰敗、損失慘重,臣願意承擔所有罪責,懇請陛下治罪。”太宗見曹彬痛哭流涕,心裡雖有不滿,卻也知道這次失敗不全是曹彬的錯——將領們急於求成、糧草供應不足,都是重要原因。於是他歎了口氣說:“朕知道你不是故意的,這次失敗,朕也有責任。你先回家休息,以後有機會再為國家效力。”之後,太宗把曹彬的樞密使職位削去,貶為右驍衛上將軍。

被貶後的曹彬沒有消沉,依舊牽掛著國事。他每天在家研讀兵法,關注邊境局勢,還時常向太宗上書,提出自己對邊防的建議。太宗見曹彬雖然遭了貶謫,卻依舊忠心耿耿,心裡很感動。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太宗恢複了曹彬的樞密使職位,讓他再次掌管全國軍事。

那時曹彬已經年過花甲,身體越來越衰弱,卻依舊堅持處理政務。他知道自己肩負重任,不敢有絲毫懈怠。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真宗即位,對曹彬更加敬重,還特意加授他為同平章事,讓他享受宰相的待遇。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曹彬病重,真宗親自到他府上探望,握著他的手問他還有什麼心願。曹彬虛弱地說:“臣沒什麼彆的心願,隻盼陛下能善待百姓,守住大宋的江山。”不久後,曹彬病逝,享年六十九歲。

曹彬去世後,真宗追贈他為中書令,諡號“武惠”,還讓他配享太祖廟庭——這份榮譽,在北宋初年的將領中極為罕見。縱觀曹彬一生,他平定後蜀、消滅南唐,為北宋統一立下汗馬功勞;即便北伐失利,也能以忠心自守、不怨不餒。更難得的是,他一生治軍仁厚,從不濫殺無辜,哪怕身居高位,也始終保持著謙遜謹慎的品行。正如《宋史》所評,他不僅是“開國第一良將”,更是一位用德行照亮青史的君子。這樣的人物,即便過了千年,依舊值得後人銘記。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 引誘清冷權臣後 克係末日擺攤,邪神被我喂成萌寵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 穿成病嬌反派的小青梅 糟!我老婆外麵有狗了 青蓮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