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經》記載:“青丘山上有一種野獸,外形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叫聲像嬰兒啼哭,吃人,但吃了它肉的人可以不受蠱毒侵害。”
青丘山位於華夏大陸的東南方向,山林茂密,雲霧繚繞。山中有一隻狐狸,身體和普通狐狸差不多,但有九條尾巴,尾巴展開時像紅色的雲霞掛在天上,走路時尾巴會掃過落葉,停下時尾巴就繞在身上,十分特彆。它的叫聲像嬰兒在哭啼。
堯舜時期,洪水泛濫,民不聊生。鯀治水九年,沒能成功,最終被處死;他的兒子大禹繼承了父親的事業,開鑿龍門,疏通河道。等禹治水到淮河岸邊時,聽說塗山一帶藏著靈物,就去那裡探訪。
塗山是古代的一個部落聚居地,那裡風景秀麗,百姓民風淳樸。大禹到了塗山,晚上住在岩石下,忽然聽到樹林裡傳來清脆的啼叫聲,像嬰兒哭啼。他起身查看,看到一隻動物從樹林裡走出來:毛色是紅色的,在林間閃閃發光,身體像狐狸,九條尾巴垂到地上,走路從容不迫,沒有一點野獸的野性。大禹知道這是青丘九尾狐,心裡很驚訝。不一會兒,狐狸變成了人的樣子,是一個女子,容貌清麗,自稱是塗山氏部落的女子。女子對大禹說:“您治水救百姓,功勞能流傳千年,現在天下等著您來安定,我願意嫁給您,幫您完成這個大業。”
大禹早就聽說塗山氏部族有賢德之人,又見這個女子是九尾狐化身,知道她有神奇的本領,就答應了這門親事。結婚後,塗山氏果然厲害:她幫大禹整理治水的地圖,分辨山川的走向,讓大禹的治水方案更符合地理情況;還走遍塗山周邊的部落,向他們說明大禹治水的好處,讓各個部落都願意出力幫助大禹。那時候,塗山一帶流傳著一首歌謠:“溫順的白狐啊,九條尾巴多麼豐滿。我家鄉的好人啊,要迎來賢明的君主。成家立業之後,我們就能讓國家興旺。”歌裡的“白狐”指的就是塗山氏女子化身的九尾狐,“九條尾巴多麼豐滿”是說它的尾巴茂盛,象征子孫後代繁多;“成家立業之後,我們就能讓國家興旺”則是說大禹和塗山氏女子結婚後,家庭穩定了,國家也會興盛,天下就能太平。
大禹在塗山氏的幫助下,最終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終於能過上穩定的生活。塗山氏女子還生下兒子啟,啟很賢明,繼承了大禹的事業,建立了夏朝,成為華夏第一個王朝的君主。從這以後,九尾狐的形象就和“祥瑞”牢牢綁在了一起:九條尾巴象征“子孫興旺”,因為上古時期的先民重視人口繁衍,多子多福是人們最大的願望;化身女子幫助大禹,象征“天下太平”,因為靈物出現,往往伴隨著賢明的君主和賢臣,是世道清明的征兆。
漢代的畫像石上,經常能看到九尾狐和西王母一起出現的畫麵——西王母是上古神話裡掌管長生、負責祥瑞的神仙,九尾狐待在她身邊,更凸顯了它的吉祥意義。《白虎通義》裡也說:“九尾狐是什麼?天下太平的時候它就會出現,象征皇後有賢德。”可見到了漢代,九尾狐作為祥瑞的象征,已經深入人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九尾狐的形象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夏、商、周三個朝代之後,男尊女卑的觀念越來越重,凡是導致國家滅亡、家庭破敗的事,大多歸咎到女子身上,把她們稱作“禍水”。到了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小說家許仲琳也有人說是陸西星)寫了《封神演義》,書中把商朝滅亡的原因,歸咎到了一個女子——蘇妲己身上,而妲己的真實身份,正是九尾狐。從這以後,九尾狐的形象急轉直下,從“帶來祥瑞的靈物”變成了“擅長魅惑的妖怪”,這個變化,影響了後世幾百年。
《封神演義》記載:商朝的時候,紂王是帝乙的兒子,剛登基時,也有位賢明的君主,曾經帶領諸侯討伐東夷,開拓疆域。但紂王比較好色,有一次他去女媧廟進香,看到女媧神像長得漂亮,竟然寫了一首詩調戲她,詩裡說:“鳳鸞寶帳景非常,儘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女媧看到這首詩非常生氣,對身邊的人說:“紂王竟敢調戲我,我一定要讓他的國家滅亡!”於是叫來軒轅墳裡的三個妖怪——千年狐狸精、九頭雉雞精、玉石琵琶精,命令她們潛入商朝的都城朝歌,迷惑紂王,擾亂朝政,幫助周朝討伐商朝。
這隻千年狐狸精,正是青丘九尾狐的後代,修煉了一千年,已經能隨意變換外形。它遵照女媧的命令,直接去了蘇護的府中——蘇護是冀州的諸侯,他的女兒妲己,長得極其漂亮。九尾狐趁妲己去朝歌的路上,殺死了妲己的真身,占據了她的身體,變成妲己的樣子,進入王宮拜見紂王。紂王看到妲己絕世美貌,身姿妖嬈,高興極了,從此每天都寵愛她,不再打理國家大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妲己為了擾亂朝政,使用了很多手段:她勸紂王建造酒池肉林,讓男男女女光著身子在裡麵追逐打鬨,以此取樂;又設計了炮烙之刑,把勸諫的大臣綁在銅柱子上,柱子下麵燒起炭火,讓大臣的皮膚被燒焦,發出淒慘的叫聲;比乾是紂王的叔父,為人忠誠正直,多次勸紂王除掉妲己、親近賢臣,妲己就謊稱“聖人的心臟有七個孔”,引誘紂王剖開比乾的心臟;箕子看到比乾被殺,裝瘋賣傻想躲過災禍,還是被妲己識破,關在了監獄裡。諸侯們看到紂王殘暴、妲己擾亂朝政,紛紛背叛商朝,投靠周朝。周武王姬發於是率領八百諸侯討伐紂王,在牧野交戰,商朝的士兵反過來攻打紂王,紂王最後在鹿台自焚而死。
商朝滅亡後,九尾狐想逃跑,被薑子牙抓住了。薑子牙一一列舉它的罪狀:“你這妖狐,迷惑君主、擾亂國家,害死賢臣、傷害百姓,罪大惡極!我遵照天命,一定要殺了你,來端正天下的風氣!”於是命令手下在軍營門口殺了九尾狐。
從這以後,九尾狐“魅惑禍國”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了。人們說起九尾狐,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妲己,甚至民間“狐狸精”這個說法,專門指那些擅長迷惑男人的女人,根源就在這裡。
九尾狐的形象的變遷,其實就像一麵鏡子,映射著中國古代文化的變化:上古時期重視人口繁衍,所以用九條尾巴象征多子多孫,把它當作祥瑞;中古時期重視禮儀製度,忌憚女子帶來的災禍,所以把美麗妃子的狐媚作為國家滅亡的根源。
到了近現代,文學創作越來越多樣,九尾狐的形象也有了新的演繹——比如網絡小說《開局創造異界神獸》裡,九尾狐被設計成“能進化的寵物神獸”,《開局創造異界神獸》講的是一個現代人意外進入異世界,獲得了“神獸創造係統”,能根據古籍記載,創造中國上古時期的神獸。其中九尾狐,就是主角早期創造的神獸之一:它最初是“赤狐”形態,有三條分叉的尾巴,能吐出小火苗;經過主角的培養,逐漸進化成“六尾狐”,毛色更鮮豔,能控水;最終進化成“九尾天狐”,長著九條尾巴,能呼風喚雨,還能變成人的樣子,聰明又有計謀,既是主角的戰鬥力助手,又是主角的知音。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