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的文字記載,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的《列子·湯問》與《莊子·逍遙遊》。
《列子·湯問》中記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大,需要兩個燒烤架,一個蜜製,一個微辣。來瓶雪花,讓我們勇闖天涯!
這當然不是原文,而是流傳的網絡段子,原文是這樣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其廣數千裡,其長稱焉。”
《莊子·逍遙遊》則寫道:“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首次明確了鯤鵬“水居為鯤、飛升為鵬”的兩種形態;文中還寫道“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以“水擊”“摶扶搖”等動作描寫了其磅礴氣勢。
後來,在《禮記·月令》的注疏《禮記正義》中,孔穎達引鄭玄之說提出了不同的注解:“卵讀為鯤。鯤本為深海中的一顆巨大的卵,而後巨卵經過孵化變成一隻翱翔於天空的大鳥。”這種“卵生說”將鯤鵬的形態追溯至“巨卵”階段。
到了漢代,鯤鵬的形象在文獻記載中更加細致,《說文解字》對“鯤”“鵬”二字的釋讀,從文字學角度進行了解釋:“鯤,魚子也。”此處“魚子”,是指“巨大的魚卵或幼魚”,呼應了《禮記正義》的卵生說;對“鵬”則解釋為“古文鳳,神鳥也”,將其與傳統神鳥“鳳”關聯。
三國時期的《古今注》則更進一步,首次提出鯤鵬的現實原型:“鯨,海魚也,大者長千裡……莊子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即此也。”將“鯤”等同於現實世界中的鯨魚。
晉代的誌怪文獻則賦予鯤鵬更加奇幻的色彩。張華《博物誌·異獸》記載:“鵬鳥,其形如鶴,而大如象,背有五彩文,翼若垂天之雲,鳴聲如雷,食龍肉。”同時期的《神異經·北荒經》則結合地理傳說,描述其“生於北冥之淵,沉水千年化而為鳥,舉翅則四海風波起,落羽則五嶽震動”。
而郭璞在《山海經注》中提出:“鵬即鳳屬,鯤即魚屬,蓋天地間巨物,非尋常鳥獸可比。”他既認可鯤鵬的“魚鳥雙形”,又將其分彆歸入“魚屬”與“鳳屬”的神獸類彆。而葛洪《抱樸子·內篇》則從道教視角進行了解讀:“鯤鵬者,天地之氣所化,水精為鯤,風氣為鵬,升降之間,契合陰陽。”這種“氣化物”的說法,為鯤鵬的轉化邏輯提供了道教哲學的解釋。
嵇康、阮修等魏晉文人則通過文學創作,將鯤鵬意象詩意化。嵇康在《卜疑集》中以“大鵬於南溟,超世高逝”與“人間之委曲”相對,賦予鯤鵬超越世俗的精神;阮修《大鵬讚》更寫道:“假精靈鱗,神化以生,誌存天地,不屑雷霆”,首次為鯤鵬注入“高遠之誌”與“蔑視權威”的人格化特征,使其成為魏晉風度中“越名任心”精神的象征。
到了唐代,鯤鵬頻繁出現在文人詩歌中,青年李白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赫乎宇宙,憑陵乎昆侖……五嶽為之震蕩,百川為之崩奔”的壯闊筆觸,將鯤鵬塑造成“簸鴻蒙,扇雷霆”的強者。晚年所作《臨路歌》中“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更以鯤鵬自比,將其與個人抱負、人生際遇結合,賦予其悲壯而雄渾的生命力。除李白外,唐代詩人多以鯤鵬喻誌向:杜甫“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韓愈“孤撐有巉絕,海浴褰鵬噣”;李商隱“葉凋湘燕雨,枝拆海鵬風”,這些詩句以鯤鵬的磅礴氣勢,使其成為盛唐氣象的重要符號。
宋代文人則延續了鯤鵬的“情誌寄托”傳統,蘇軾在《念奴嬌·中秋》中寫下“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表現了他曠達的人生態度;辛棄疾“鵬北海,鳳朝陽”以鯤鵬喻進取之誌,彰顯收複中原的豪情;李清照“九萬裡風鵬正舉”則借鯤鵬抒發掙脫困境的渴望。
到了明清時期,文人將鯤鵬轉化為具體的角色。在《封神演義》一書中,羽翼仙是一位源自蓬萊島的奇仙,其本體乃是上古神禽金翅大鵬,背縛寶劍、頭挽雙髻,形異尋常,嘴如鷹鷙,因天生神通被納入截教門下,成為通天教主的記名弟子。他本在海島潛心修行,卻因申公豹的挑唆卷入封神大戰——申公豹謊稱薑子牙暗中辱罵他,甚至要拔其翎毛、抽其筋骨,性情剛直的羽翼仙信以為真,當即前往西岐找薑子牙興師問罪。
麵對薑子牙的當麵辯解,羽翼仙雖自得“此言大是有理”,知曉自己可能被騙,卻因自尊不肯認錯。未曾想哪吒見其態度傲慢,率先駕風火輪持槍刺來,楊戩、黃天化、雷震子、土行孫也隨即圍上來,五路夾擊之下,羽翼仙雖憑劍術從容應對,卻架不住闡教門人的法寶偷襲——哪吒的乾坤圈擊中肩甲,黃天化的攢心釘穿透右臂,土行孫的鐵棍掃中腿腳,楊戩的哮天犬更是咬中脖頸,他吃痛之下借土遁狼狽敗走。
受此大辱的羽翼仙怒不可遏,當晚便決定施展神通報複,他在夜色中現出眾所未見的本相:金翅大鵬雙翅展開遮蔽半個天空,扇動時如驚雷滾過,連忙移北海之水護住城池,元始天尊以琉璃瓶中的三光神水加固防禦,羽翼仙扇動一夜耗儘氣力,西岐城卻安然無恙,隻得頹喪離去。疲憊饑餓的他在歸途偶遇燃燈道人,道人見其根骨非凡,便設下巧計,將一百零八顆念珠化作“點心”誘其吞下。念珠入腹後瞬間鎖住心肝,羽翼仙腹痛難忍,這才知曉落入算計,無奈之下拜燃燈道人為師,隨其前往靈鷲山修行,從截教仙人轉為闡教門人。
曆經兩千餘年的文獻演繹,鯤鵬已從單純的神話巨獸,升華為兼具哲學、文學與精神價值的文化符號,其象征意義經過千年積澱,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標識。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