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坊夜話
終南山的月升得很高,把石坊鎮的石板路照得發白。謝明硯坐在\"迎客棧\"的角落裡,貨擔就靠在桌腿邊,裡麵那枚硨磲佩正貼著他的肋骨發燙——佩身內側刻著的\"弘治\"二字,被汗水浸得發亮。林羽剛從鎮外回來,將一張揉皺的紙條推到他麵前:\"東廠的人往南去了,帶著三車"瑞石",說是要送進宮"呈祥"。\"
謝明硯捏起紙條,上麵的墨跡透著熟悉的脂粉氣——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筆跡,他在奏折上見過無數次。\"他們還不知道王嵩已經倒了。\"他呷了口粗茶,茶梗刺得舌尖發疼,\"也不知道,所謂的"瑞石",不過是用孩童骨粉染的石頭。\"
林羽突然壓低聲音,指尖在桌上畫了個圈:\"謝掌櫃,您說實話,您到底是誰?李掌櫃說您看石冊時,眼神不像個商販,倒像......\"他頓了頓,\"像宮裡審卷宗的大人。\"
謝明硯的指節在桌沿敲了三下——那是他給心腹太監的暗號。林羽猛地抬頭,眼裡閃過震驚:他曾在巡撫衙門見過類似的暗號,是調兵時用的。\"您......\"
\"彆聲張。\"謝明硯打斷他,掀開貨擔底層的油布,露出塊巴掌大的羊脂玉,上麵刻著條蜷龍,龍睛是用鴿血紅寶石嵌的——那是先帝賜他的\"潛龍佩\",見佩如見帝駕。\"我來終南山,不是為查案,是為看看......\"他喉結動了動,\"看看我治下的百姓,是怎麼被"祥瑞"逼死的。\"
一)龍隱石匠
三更的梆子剛敲過,李掌櫃悄悄摸進客棧,後背的箭傷還纏著繃帶。他從懷裡掏出塊血石,石麵上的\"龍紋\"被他用鑿子鑿得模糊:\"謝掌櫃,這是從王嵩書房搜的,背麵有字。\"
謝明硯接過血石,借著月光一看,背麵刻著\"歲貢瑞石三千塊,每塊抵軍餉五萬兩\"——字跡是戶部尚書的,他上個月還在朝會上誇這人\"清廉乾練\"。指腹撫過那些刻痕,突然摸到個細微的凹槽,用指甲摳開,裡麵藏著半張紙條:\"東廠借瑞石斂財,已私藏軍餉三百萬兩,存於終南山"龍隱窟"\"。
\"龍隱窟......\"謝明硯默念著,想起幼時太傅講的典故:太祖曾在終南山藏過龍袍,後人稱那處為\"龍隱窟\"。他突然明白,這群蛀蟲不僅在用孩童血造假,還敢動軍餉——用江山根基,填自己的腰包。
二)夜探龍窟
林羽找來張終南山詳圖,指著西南角的斷崖:\"老石匠說那兒有個天然石窟,傳說是太祖藏龍袍的地方。\"謝明硯的指尖落在\"龍隱窟\"三個字上,突然想起昨天在王嵩私宅地窖看到的銀錠——每錠側麵都有個極小的龍紋,當時隻當是裝飾,此刻才驚覺:那是內庫銀的標記,是他撥給邊軍的軍餉。
兩人借著月色往斷崖去,謝明硯的靴底沾著石粉,走在前麵時,林羽突然發現:他踩出的腳印間距,與巡撫衙門裡那幅\"弘治帝射獵圖\"上的龍靴印,分毫不差。
二、窟中龍影
龍隱窟的入口藏在瀑布後麵,崖壁上鑿著\"受命於天\"四個大字,字縫裡嵌著的紅粉,被謝明硯用指尖刮下一點——與瑞石上的血紋同色。進窟三丈,豁然開朗,三百塊\"瑞石\"堆得像座小山,每塊都貼著張黃紙,寫著\"某縣某鄉敬獻\",最頂上那塊的黃紙上,竟蓋著他的玉璽印。
\"假的。\"謝明硯冷笑一聲,抽出貨擔裡的短刀,刀尖挑開黃紙,石麵的\"龍紋\"立刻簌簌掉粉。林羽用火折子湊近,照亮石窟深處的鐵箱——箱上的鎖是內庫樣式,鑰匙孔裡還插著半片玉佩,上麵刻著\"劉\"字。
一)軍餉血賬
打開鐵箱的瞬間,謝明硯的呼吸頓住了。裡麵沒有銀錠,隻有本賬冊,第一頁就寫著:\"弘治二十五年冬,借瑞石之名,挪邊軍餉三百萬兩,分存東廠、司禮監、戶部\"。下麵附著的領銀名單裡,戶部尚書、司禮監掌印、東廠提督的名字赫然在列,每個名字旁都畫著個小石匠——是被滅口的石匠標記。
\"他們不僅貪,還敢......\"謝明硯的指節捏得發白,賬冊裡夾著張邊軍急報,墨跡被淚水暈得模糊:\"蒙古叩關,無餉無糧,將士凍餓而死者三千......\"他突然想起上個月司禮監遞的奏折,說\"邊軍安穩,瑞氣呈祥\"。
窟外傳來腳步聲,東廠提督的親信趙公公帶著二十名番子闖進來,手裡的鋼刀在火光裡閃著冷光:\"謝掌櫃,咱家等你很久了。\"他瞥了眼賬冊,笑得陰惻惻,\"知道得太多,就彆想活著出去了——哦不對,該叫您......陛下?\"
謝明硯猛地抬頭,趙公公手裡正舉著那枚硨磲佩——不知何時從貨擔裡摸去的,佩身內側的\"弘治\"二字在火光下格外清晰。
二)帝王亮劍
\"既然認出來了,就該知道欺君之罪是什麼下場。\"謝明硯站直身子,貨擔裡的龍紋令牌已握在手中,\"朕微服至此,本想看看"祥瑞"究竟是什麼,沒想到看到的是一群蛀蟲,在用百姓的血、將士的命,填自己的貪念。\"
林羽突然甩出鐵鏈,纏住趙公公的手腕,鐵鏈上的龍紋在火光裡一閃——那是錦衣衛的特製刑具,他今早才從謝明硯那裡接過。\"陛下,奴才護駕來遲!\"他單膝跪地,聲音裡帶著哽咽——他本是錦衣衛暗衛,奉旨跟著\"謝掌櫃\",直到此刻才敢亮明身份。
番子們愣在原地,謝明硯的目光掃過他們,突然指著最年輕的那個:\"你爹是延綏鎮的兵,去年凍死於長城,對嗎?\"那番子猛地抬頭,眼裡滿是震驚——這事他隻跟同鄉提過。\"這些銀錠,本是該發給他的軍餉。\"謝明硯將賬冊扔過去,\"現在,你要幫誰?\"
三、石破龍升
終南山的日出很烈,把龍隱窟的石壁照得通紅。謝明硯坐在那塊最大的\"瑞石\"上,看著林羽將趙公公和番子們捆起來,賬冊、軍餉單、假玉璽印被一一收好。李掌櫃帶著石匠們趕來時,看到謝明硯正用短刀在\"瑞石\"上刻字,刻的是\"苛政猛於虎\",每一筆都入石三分。
\"謝掌櫃......不,陛下......\"李掌櫃撲通跪下,石匠們跟著跪倒一片,哭聲震得瀑布都在顫。謝明硯扶起他,指尖觸到老人掌心的老繭,比宮裡最硬的龍椅扶手還要硌人:\"朕不是來受拜的。\"他指著滿地\"瑞石\",\"這些石頭,該碎。\"
林羽揮了揮手,石匠們舉起鑿子、石錘,對著\"瑞石\"砸下去。碎裂聲裡,謝明硯從貨擔裡取出一份聖旨,是他昨晚在客棧寫的,用的是趕山人的粗紙:\"朕詔:終南山瑞石案所涉貪官,無論官階,一律淩遲;所挪軍餉,三月內補齊;凡苛征"石魂稅"之地,免稅三年。\"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石匠們臉上的淚痕:\"還有,以後再敢以"祥瑞"為名苛民者,誅九族。\"
一)民心為璽
石匠們將碎掉的\"瑞石\"堆在一起,用其中最紅的一塊,刻了方新印——印麵沒有龍紋,隻有三個字:\"民心璽\"。謝明硯接過印,在聖旨末尾按下,朱砂裡混著石粉和石匠們的血,蓋出的印比宮裡的玉璽還要清晰。
離開終南山時,謝明硯回頭望了眼\"民心碑\"。陳翁的孫子正用小鑿子在碑上刻字,刻的是\"弘治帝在此\",旁邊畫著個挑貨擔的人。林羽輕聲道:\"陛下,該回京了。\"
\"不著急。\"謝明硯摸了摸硨磲佩,\"先去延綏鎮,看看那些凍餓而死的將士。\"他的聲音很輕,卻帶著石匠鑿石的堅定,\"朕要讓他們知道,龍椅不是用祥瑞堆的,是用民心撐的。\"
二)石痕永銘
三個月後,京城。謝明硯坐在朝堂上,麵前擺著終南山送來的\"民心璽\",旁邊是瑞石案的卷宗。戶部尚書、司禮監掌印、東廠提督被押下去時,他突然說:\"把他們的罪證,刻在午門外的石碑上,讓百姓都看看。\"
退朝後,他在禦書房鋪開終南山的地圖,在\"龍隱窟\"的位置畫了個圈,批注:\"此處應建"警世閣",陳列瑞石碎塊,永記民心不可欺。\"
窗外的月光照進來,落在他掌心——那裡還留著石粉的痕跡,像終南山的石脈,永遠刻在了帝王的掌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