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手裡有點錢,買不到東西,遇到天公不作美,百姓就流離失所。
你說,他手下的百姓活得好嗎?”
“啊……我……這……”
李象有種三觀裂開的感覺,這番話實在是驚到他了。
“可是父皇,貪權貴的錢先不說,畢竟他把權貴伺候好了。
那他貪商人的錢,商人最後也會把這部分損失的錢,轉嫁到百姓的頭上。
比方說,提高商品的價格,或者以次充好,那受到傷害的不就是百姓嗎?”李象不解。
“你看東西還是太表麵了,沒看到深層次的問題。
商人的目標是為了賺錢,換句話說,就是用物資來換金銀。
可這整個天下,金銀那些隻是一種流通標誌物,本身在你餓了的時候,你又不能吃那東西來飽肚子。
商人把物資運進來了,有些東西是不能長久保存的,他就不能再運出去,隻要不太過分,讓他們有點錢賺,他們就會把這個物資留在當地。
物資不能長久保存,最終都會進入百姓的肚子裡。
至於你說會提高商品的物價,隻要不是特彆過就好。
他把來自權貴和商人的錢,通過各種享受或者基建的支出,又重新下發給百姓,不就好了嗎?
在這個過程中,貪官可以截留一部分,百姓手裡有錢,物資留在了當地,商人也賺到了一部分錢。
隻要這個貪官不是貪得無厭,想把所有的錢都帶進棺材裡,完全是個四贏的局麵,你明白了嗎?”
“這……那最終,是誰損失了錢?
不可能沒損失的,不然這錢從哪來的?”
李象一時間有點懵,腦子轉不過來了。
“表麵上,損失了錢的自然是權貴,可權貴怕損失錢嗎?
權貴的錢來自哪裡,除了明搶之外,不都來自於稅收或者各種人的孝敬嗎?
隻要手裡有權,有的是人送錢,權貴會在意花錢嗎?
這其中,根本沒有什麼損失,錢隻是在這其中,起到了調動物資的作用。
該得到的得到了,該享受的享受到了,屬於皆大歡喜的局麵。
要不然,權貴手裡的錢太多又用不出去,那最後不得放到地下發黴嗎?
按理來說,曆朝曆代都在鑄錢,曆朝曆代也承認前朝的錢,最多是以重量和大小來區分。
那這些錢,最後去了哪裡?
可不就是權貴,由於沒有足夠多的物資和享受方式,錢花不出來。
隨著一代代權貴的去世,帶入地下埋起來了嗎?”
“好像,的確是這個樣子……
所以,父皇,其實錢這個東西,就是一個用來轉換物資的憑證。
本質上來說,物資越多,這個世界就越安定,也能夠供養越多的人。
至於錢,自然可以隨便鑄造,隨便發。
反過來,當物資變少之後,就算是有錢都買不到東西,各種東西的價格就會飛速的上漲?”
“沒錯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發國難財的原因。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吧,立政殿到了……”
喜歡大唐:開局攻打長安,決勝父子局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攻打長安,決勝父子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