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地處鎮江與蘇州之間,是京杭大運河上的重要節點。自古以來,這裡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今天,這裡將見證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盛大會師。
東邊,皇帝朱由檢親率的四萬大軍,旌旗招展,營帳連綿十裡。軍中,兩萬玄甲神武軍,沉默如山,散發著冰冷的殺氣;而兩萬赤甲淮右軍,則充滿了劫掠了整個江北後的、野蠻的活力與對下一場戰爭的渴望。他們像是一頭喂飽了血肉,正期待著下一場盛宴的猛虎。這支龐大的軍團,代表著皇權的威嚴,是天子手中那足以碾碎一切的巨力。
西邊,則是梅春率領的一萬五千孝陵衛。他們的營地,規模雖小,但卻井然有序,充滿了百戰老兵的沉穩與肅殺。他們統一的赤紅色布麵鐵甲,在江南的薄霧中,如同一團不滅的火焰,象征著大明朝最古老、也最頑固的忠誠。這支軍隊,是出鞘的利劍,是太祖皇帝留給這個王朝,最後的鋒芒。
兩支同樣忠於大明,卻氣質迥異的軍隊,在丹陽的原野上,隔著數裡,遙遙相望。淮右的子弟兵們,用敬畏的眼神,看著那支傳說中的、二百年來未嘗一戰卻威名赫赫的“守陵人”;而孝陵衛的將士們,則用審視的目光,打量著那支充滿了原始欲望和衝天殺氣的“天子新軍”。
次日,一個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消息傳來——皇帝陛下,將親率儀仗,離開自己的中軍大營,前往孝陵衛大營,親自“慰問”平叛有功的梅春將軍。
這,是天子對一位臣子,所能給予的、至高無上的榮耀!這意味著,皇帝將完全放下自己的九五之尊,以一種近乎“屈尊紆貴”的方式,來表彰這位“太祖之劍”的無上忠勇。
梅c在得知消息後,心中巨震,惶恐與激動交加。他立刻率領麾下所有將官,整理好最整齊的衣甲,出營十裡,在塵土飛揚的官道旁,列隊靜候。
不久,遠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片移動的、由明黃色和赤黑色組成的華麗雲彩。那是皇帝的禦駕,在數百名龍驤營鐵甲騎兵的簇擁下,緩緩駛來。那整齊劃一的馬蹄聲,如同沉重的鼓點,敲打在每一個孝陵衛將士的心上。
當那麵代表著天子本人的黃龍大纛,出現在視野中時,梅春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甲胄,帶領著所有孝陵衛將官,齊齊單膝跪地,聲音中充滿了激動與恭敬:
“臣,平叛左路總兵官、孝陵衛指揮同知梅錚,率麾下將士,恭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萬歲的聲音,響徹原野。
馬蹄聲停,朱由檢從他那輛巨大的龍輦之上,走了下來。他沒有讓身邊的孫傳庭或李本固去傳旨,而是親自,快步走到了梅春的麵前。
就在梅春準備俯身,行那君臣之間最標準的三跪九叩大禮之時,一雙有力的手,穩穩地,托住了他的臂膀,讓他無論如何也拜不下去。
是皇帝!皇帝竟然親自上前,扶住了他!
“梅愛卿,平身!”朱由檢的聲音,充滿了真誠的、毫不掩飾的欣賞與激動。
他緊緊地握著梅春那雙因常年握刀而布滿老繭的手,看著眼前這位比自己年長不了多少,卻一身風霜、眼神堅毅的年輕將領,心中感慨萬千。這就是他的劍,一把在所有人都選擇背叛和觀望時,毅然為他出鞘的利劍!
“若無你與孝陵衛,在金陵的果決,朕今日,又何以能在此地,與你共商討賊大計!”
他轉過身,對著所有隨行的神武軍將領和跪在地上的孝陵衛將士們,朗聲說道:
“梅春將軍,於國之將傾,社稷危亡之際,不顧個人安危,力挽狂瀾,保全南京,光複鎮江!其忠,可昭日月!其勇,可貫長虹!”
“你,是我大明的擎天柱石!”他再次看向梅春,一字一句地說道,“是太祖皇帝在天之靈,為朕,為我大明,降下的神劍!”
這番發自肺腑的、不加任何修飾的盛讚,讓梅春這個在屍山血海中都未曾眨過眼的鐵血漢子,虎目一熱,竟有些哽咽。他再次想要下跪,卻被朱由檢死死按住。
“今日,此地,沒有君臣,隻有同袍!”朱由檢拉著梅春的手,走向自己的龍輦,“來,隨朕入帳,朕要聽你親口說說,那鎮江之戰的詳情!”
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無論是神武軍的驕兵,還是孝陵衛的悍將,都明白了一件事——這位梅春將軍,如今,已是天子心中,無可替代的心腹重臣!
當晚,六萬大軍,正式合兵一處。整個丹陽,被連營的火把,照得如同白晝。朱由檢召集了所有核心將領,包括孫傳庭、李本固、常經武,以及梅春和他麾下的幾位主要指揮。這是兩支軍隊的第一次聯席軍事會議。
會議上,梅春詳細彙報了鎮江之戰的細節和叛軍的戰鬥力。而李本固等人,則彙報了在江北“清算”的成果和淮右子弟兵高昂的士氣。
朱由檢聽完所有彙報,看著帳下這些因為出身、風格各異,但此刻都同樣充滿戰意的將領們,知道,他手中,已經握有了一支足以碾碎江南一切抵抗的力量。
第二日,休整完畢的、空前強大的討逆大軍,正式開拔!
他們如同決堤的洪水,旌旗蔽日,兵鋒直指整個江南叛亂的最後巢穴——蘇州!
沈逸,和他那十餘萬所謂的“靖難義軍”,將要麵對的,是一支由一位鐵血帝王親自統帥的、戰無不勝的無敵之師!
喜歡騎砍:崇禎開局召喚三百可汗衛士請大家收藏:()騎砍:崇禎開局召喚三百可汗衛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