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河坊街的青石板路上飄著零星梧桐葉,陳默蹲在“誠信典當”的玻璃門前,指節把鐵皮盒攥得咯吱響。手機屏幕上,昱能科技的股價在10點05分突然跳水,6的跌幅像把鈍刀,慢慢剜著他的心。支付寶餘額326.5元,剛好夠給發燒39度的女兒買盒布洛芬——這是他昨晚跑了三個小時外賣才攢下的。
“後生仔,當表還是贖表?”櫃台後的吳老板操著閩南腔,蜜蠟手串在台燈下泛著油光。他推了推金絲眼鏡,鏡片裡映出陳默發青的胡茬和熬了整夜的紅眼睛。當票上2015年6月12日的紅公章格外刺眼,那天上證指數衝上5178點頂峰,父親陳建國就是在那天把祖傳的上海牌手表送進了當鋪。
吳老板用鑷子夾起手表,放大鏡下,表盤裂紋從10點延伸到2點:“上海牌a581,1958年第一批國產表。表盤裂了,不過機芯保養得不錯……”他突然頓住,表蓋內側的刻字在燈光下清晰可見:“止損如修表,分秒必爭——陳建國1992.5.17”。
陳默太陽穴突突直跳。1992年5月17日,上交所放開股價漲跌幅限製,父親剛從上海手表廠下崗,轉身去萬國證券當保潔。他記得父親回家時,工作服上沾著油墨味,兜裡偷偷揣著《上海證券報》,眼神裡全是興奮:“默子,報紙上說,這是資本市場的新開始。”
“八千塊,現在簽合同馬上到賬。”吳老板把鱷魚皮錢包拍在胡桃木櫃台上,“上個月有個黃浦區的老太太,當掉同款表,用當金打新盟固利,中了一簽賺了四萬!”
美團眾包突然彈出彈窗:【鳳起路商圈暴雨橙色預警,每單加價5元】。陳默盯著表盤裂紋,突然想起父親臨終前的話:“修表匠最怕貪心,螺絲滑絲了還硬擰,整個機芯都得廢。”他猛地抓起手表:“不當了!”
“戇度!暴雨天跑外賣能賺幾個銅鈿?”吳老板的咒罵聲混著雷聲追出來。陳默衝進雨簾,電動車在積水中打滑,雨衣帽簷的水珠滴在手機屏上,昱能科技的股價已經跌停,k線圖像道猙獰的傷口。亭,借著手電筒光細看表蓋內側的刻字。裂紋走向竟和2015年股災月線圖驚人相似——6月見頂,一路下挫到2016年1月的熔斷底。雨滴在玻璃上蜿蜒,多像他實盤賬戶的資金曲線,從2021年新能源牛市的頂點,一路跌到現在的穀底。
“小夥子,躲雨呢?”收廢品的老張不知何時站在身後,褪色的太極扇上,牡丹花紋被雨水衝刷得發白。三輪車裡的《證券日報》頭版標題刺目:【2023年強製退市46家創紀錄,st華儀董事長一審獲刑12年】,照片裡的犯人腕間,隱約閃過上海表的反光。機玻璃,河南口音混著雨聲:“知道當年萬國證券咋破產的不?管金生在327國債上死扛多單,保證金都虧光了還加倉,楞是把16億窟窿捅成40億!”他抬起左手,無名指的斷口在閃電中一閃——和地鐵口修鞋的王瘸子一模一樣,陳默突然想起,父親以前總說他們是“老萬國的難兄難弟”。
“這表你爸修過十七次。”老張的傘尖指向裂紋,“92年認購證賺了沒跑,後來倒賠三倍。他跟我說,炒股和修表一個理,該換零件時彆心疼,不然整個盤麵都得停擺。93年延中實業股價放開,他賺了第一桶金,回來就換了發條;07年6124點見頂那天,他校準了擺輪,說‘市場齒輪打滑了,得停下來修修’……”
陳默渾身發抖。父親臨終前三天,還戴著老花鏡在病床上修表,放大鏡下壓著2015年6月10日的交割單——全倉買入中國中車,四天後股災降臨。那時他不懂,為什麼父親總在修表時歎氣,現在才明白,每一道修表筆記,都是用真金白銀寫下的止損教科書。
暴雨漸歇,手機突然彈出hs327的朋友圈:【十倍杠杆免息配資,今晚八點直播間教你抓st華儀第二!】配圖裡的操盤手穿著紅馬甲,腕間的百達翡麗在電腦屏幕反光中,映出st華儀曾經的連續漲停板。陳默認得這人,去年在股吧裡喊單“滿倉乾光伏”,讓無數散戶接了盤。
他抓起車鑰匙衝出門,鳳起路證券營業部的ed屏滾動著風險提示:【過度交易導致94散戶虧損】。玻璃上,他的倒影與屏幕上方的老上海牌手表廣告重疊,表針正指向14點57分——深市收盤集合競價開始的時刻,也是他過去三年裡,無數次追漲殺跌的致命時刻。
證券營業部門口,穿紅馬甲的業務員正給大爺大媽發傳單:“新客戶開戶送大米,st華儀重組在即,錯過這波悔三年!”陳默摸了摸口袋裡的老手表,表蓋內側的刻字硌著掌心。父親說過,修表要聽機芯的聲音,炒股要看市場的節奏——可他以前總想著“再等等,反彈就賣”,直到賬戶被腰斬再腰斬。
雨又下起來了,陳默站在十字路口,電動車的電量隻剩20。美團眾包的提示音不斷響起,暴雨加價已經漲到10元一單。他低頭看表,15點整,股市收盤了,昱能科技的跌停板定格在屏幕上。突然,他調轉車頭,朝相反方向騎去——那裡有一家老字號修表鋪,他記得父親生前常去,鋪子裡有全套的修表工具,還有一本泛黃的《上海手表廠維修手冊》。
車輪碾過積水,濺起的水花打濕了褲腳。陳默不知道的是,此刻的誠信典當行裡,吳老板正對著手機屏幕皺眉。微信對話框裡,那個收廢品的老張發來消息:“盯著點姓陳的小子,他爸當年在萬國證券,可是把‘止損’二字刻進骨頭裡的人。”吳老板摸了摸腕間的勞力士,冷笑一聲:“就憑一塊破表?現在的股市,早就不是90年代的萬國了。”亭裡,《證券日報》的邊角被風吹起,露出內頁的深度報道:【退市常態化下的散戶生存指南:止損不是割肉,是給賬戶上發條】。雨水順著at機的縫隙滴落,在地麵彙成小小的水窪,倒映著城市的高樓和匆匆而過的行人——他們中,有多少人正重複著陳默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終將明白老手表裡藏著的止損哲學?
喜歡股市搬運工請大家收藏:()股市搬運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