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塊平坦的地麵,麵向河流,卻要避開低窪積水。
掃開尖銳的石塊樹枝,鋪上多層的塑膠地布。
用地釘固定,45度斜釘釘牢四角,防止滑動。
再將帳篷的塑膠布料展開,門口麵前河流,
把鐵質帳杆穿進,撐起骨架,再蓋上外帳,拉緊防風繩。
一個簡易的野外帳篷便已搭好。
眾人又四處撿了些石頭,簡易地製作了一些圍牆。
拿薑樹紮在一起,作為籬笆。
再圍一圈石塊,作為篝火。
紅山之中,也第一次有了人類的據點。
雖然這個據點現在看上去是無比的簡陋。
忙完這些,夜色將臨。
這裡的大部分人對於這層層紅山仍然是抱有恐懼,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下山。
劉筆便隻好放棄了在紅山上吃晚飯的想法。
第二天,幾波人馬各自去忙自己的工作。
老賀要招呼些個工程隊來討論建設方案,速遞公司還有事要忙。
捕獵小隊則是在紅山附近巡視,試圖將手中的地圖變得更加詳細。
劉筆則是獨自來到了紅山的河穀附近。
也許是海拔的關係,這裡的氣溫令人舒適,濕度也剛剛好。
河流發出淙淙地清脆響聲,散發著硫磺的淡淡清香。
劉筆脫下麵罩和防護服,坐在帳篷當中,感受著來自山穀中的風。
這裡的空氣,就是平原上的普通人,在適應之後都能呼吸不被感染。
雖然空氣中的顆粒物仍然過多,但比起山下那一吸入就要遭殃的黃霧,好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自然演化真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結合。
似乎其他的山脈上,並沒有演化出紅山環境和紅山孢子。
很難想象,在這些短小的山脈上,居然可以進化出可以容納人類的生存環境。
而且它在地圖上標注得非常混亂,還是未經過深入探索的寶地。
山中沒有基站,也幾乎接受不到廣播的信號。
當發電機停下之時,陪伴劉筆的機械聲音,就隻剩下懷表的滴答。
當然,劉筆並不是來度假的。
要確定林牧場,就得先把作為基地的營房建下來。
他先是圍繞著帳篷,挖了一排3050厘米深的小溝。
再去周邊的樹林中,鏟下一些根係尚淺的薑樹。
之後將這些薑樹都栽進小溝當中,用土蓋嚴實。
在這座山上,再好的圍牆,都不如樹牆。
再挑到一些苞穀,種到平緩肥沃的山地去。
而石珊瑚也有大用。
【石珊瑚為形成自身的石英外殼,會吸收並粘連周圍土壤中的石英質成分】
【可以用於修築圍牆】
水泥、混凝土,想要把它們一袋袋地扛到這紅山之中,完全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費時間,費力,還費人命。
劉筆便在地麵先挖一道溝,然後找來碎石土塊,先壘一層最寬的地基。
然後從山中挖來石珊瑚——這東西到處都是,非常好找。
把石珊瑚切塊,注意不要切到它的核心,再把碎塊分散在這些碎石土塊裡。
之後再壘上一層沙土。
河沙最好,因為濕潤細膩,且石英質最多。
提河中硫磺水澆下,隻消差不多半天時間,就能明顯感受到,整塊牆體都已經粘連!
石珊瑚的內核,會自動聚攏石英質。
最後,整片牆麵,都會變成堅固無比的石珊瑚牆!
劉筆拿手指敲了敲,外麵還有些鬆散,但內部一些部分,似乎已經跟米漿澆築的灰磚一般堅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