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將軍...戰功赫赫。"曹操謹慎作答。
袁紹則直言:"擁兵自重,非人臣之道。"
吳權不置可否,隻是輕聲道:"天下將亂,非強兵無以自保。董將軍所為,未必沒有道理。"
曹操眼中精光一閃,似有所悟。袁紹則皺眉:"吳校尉此言,莫非為董卓試探我等?"
"袁公多慮了。"吳權大笑,"今日隻論私誼,不談公務。來,再飲一杯!"
酒至半酣,曹操已對吳權推心置腹:"吳校尉大才,操願引薦給大將軍何進。以君之能,必得重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袁紹卻搖頭:"大將軍用人,首重門第。吳校尉雖才堪大用,但..."
話未說完,但意思已明——寒門出身,難入何進法眼。
吳權不以為忤:"多謝曹公美意。吳某粗鄙,恐難入大將軍青眼。況且董將軍待我不薄,此時離去,是為不義。"
曹操歎服:"吳校尉忠義,操慚愧!"
三人又飲數杯,話題漸廣。談及天下大勢,吳權一句"亂世將至,非雄才不能定乾坤",令曹操沉思良久;論及用兵之道,吳權"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見解,更讓曹操拍案叫絕。
袁紹雖不喜吳權出身,但也為其見識所動,態度漸緩。
宴席將散時,吳權忽然問道:"若他日天下大亂,二位當何以自處?"
曹操豪飲一杯,擲杯於地:"亂世英雄,自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袁紹則矜持一笑:"袁家世受國恩,自當匡扶漢室,重整河山。"
吳權深深看了二人一眼,舉杯道:"願二位不忘初心!"
次日清晨,吳權站在城樓上,目送曹操、袁紹率部離去。
賈詡悄然而至:"賢弟觀此二人如何?"
"曹操,亂世之奸雄;袁紹,守成之庸主。"吳權輕聲道,"他日若天下大亂,能與我一爭長短者,唯曹操耳。"
賈詡訝然:"賢弟對此二人評價竟如此之高?"
吳權笑而不答。他心知肚明,昨夜那場酒宴,或許在曆史上微不足道,但對他而言,卻是與未來兩大霸主的曆史性會麵。
"報!"親兵匆匆上樓,"董將軍急召!"
董卓大帳內,氣氛凝重。
"吳校尉,朝廷又來詔書,催我交出兵權!"董卓拍案怒道,"張溫那老匹夫,回朝後還陰魂不散!"
吳權抱拳:"將軍打算如何應對?"
"應對?"董卓獰笑,"西涼兒郎隻聽我董卓號令,周慎算什麼東西!"
牛輔在一旁附和:"嶽父大人戰功赫赫,朝廷如此對待,實在不公!"
董卓突然看向吳權:"聽說你昨日宴請曹操、袁紹?"
吳權心頭一緊,坦然道:"正是。此二人雖為世家子弟,但頗有才乾,末將欲結個善緣。"
"曹操..."董卓眯起眼睛,"就是當年棒殺蹇圖的愣頭青?有點意思。"
出乎意料,董卓並未深究,轉而問道:"吳校尉,若我拒交兵權,朝廷派大軍來討,當如何是好?"
帳內眾人屏息。這問題直指謀反,凶險異常。
吳權沉穩作答:"將軍可上表陳情,言邊境未靖,羌胡蠢動,需留兵鎮守。同時厚賂十常侍,請其周旋。朝廷內外交困,必不敢強逼。"
董卓大喜:"妙計!就依吳校尉之言!"說著,他拍拍吳權肩膀,"你足智多謀,他日必有重用!"
退出大帳,吳權後背已濕。他知道,自己剛才那番話,實則是幫董卓邁出了割據自立的關鍵一步。
"賢弟玩火啊。"賈詡低聲道,"董卓野心已起,恐難回頭。"
吳權望向東方初升的朝陽,輕聲道:"文和兄,這天下,快要變天了。"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