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一堂課的時間,張晨師兄就掌握了整本書的內容?”
“而且還能精確記住每句話的位置?這怎麼可能?”
“這簡直不像人類能夠做到的事情。”
“一堂課的時間,恐怕連翻閱一遍都很難實現吧。”
“此等能力,定是天資卓越者方能做到。”
“怪不得先生對他青眼有加,原來張晨師兄竟有這般出眾才華。”
眾人議論紛紛,唯獨李斯眉間愁雲更濃。
看著眾人對張晨的讚美,李斯心中愈發忐忑。
即便如此,他依舊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於是,他脫口而出:“或許張晨事先做好了準備?”
“或者,他早前已經讀過這本書了?”
此刻的李斯已然失去理智,開始胡亂猜疑。
但他忘了,荀子的話又怎會虛妄。
荀子的話無疑是在質疑他。
果然,話音剛落,荀子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接著,荀子冷眼看向李斯,語氣嚴厲道:“莫非他還真能預料到我會講哪本書?”
“更何況,張晨不過才一歲多。”
“縱使有所準備,這份天賦也令人歎服。”
“你屢次懷疑,是否因妒忌他人勝過自己?”
“我儒家難道就是這般模樣?”
一番嗬斥後,李斯猛然驚醒,慌忙俯身認錯:“學生知錯了!”
荀子告誡道:“既已認錯,那就罰你把這本書抄寫百遍。”
荀子確實動怒了。
儘管學生的天資不及張晨,這他能夠理解。
畢竟像張晨這樣的奇才,世間難尋。
他無法容忍的是,有些學生連承認不如他人的膽量都沒有,卻總想貶低彆人。
這種行為完全背離了儒家之道。
若讓其他學派得知,隻會笑儒門氣量狹小。
聽完荀子的安排,李斯恭敬答道:“是,先生!”
李斯內心卻對張晨和韓非滋生了些許怨懟。
在他看來,張晨的回答隻提及與荀子的關係,全未涉及天賦,這讓他當眾出醜,還被荀子訓斥懲罰。
韓非同樣難辭其咎!
當初詭穀仔與張晨初至小聖賢莊時,韓非曾暗中隨荀子出行。
李斯由此推測,韓非必定知曉一些隱情,卻故意隱藏不說,隻為看他笑話。
這也致使張晨在眾人麵前顏麵儘失。
此時,荀子麵向眾人語重心長地說:“諸位務必銘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不論將來成就如何,都應保持謙遜。”
眾人聽後,連忙起身拱手施禮,齊聲道:“謹遵先生教誨,定當全力踐行!”
隨後,眾人重新落座,專注聆聽荀子講學。
另一邊,張晨全然不知自己因荀子之舉招致諸多敵意。
不遭嫉恨也是一種悲哀。
張晨此刻正在儒家藏書閣內,詭穀仔則在外守候。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儒家藏書閣的樓層少於詭穀觀山閣,但其每層的空間卻更為開闊。
畢竟,詭穀觀山閣側重收藏武學秘籍、古董兵器及與縱橫術相關的書籍,而儒家藏書閣不僅珍藏著眾多儒學經典,還保存著曆代儒家先賢的重要文獻。
藏書閣內外均以深棕色為主調,多用古木與岩石建造。
相較於觀山閣的低調風格,此處更顯古樸典雅,卻不失莊重之感。
進入其中,最先映入眼簾的是環繞四周的書架,濃厚的書香充盈整個空間。
書架上陳列著各類典籍,甚至還有一些古老的竹簡,那是祖輩留下的遺物。
正麵設有一長形書台,台前設有幾個座位,供人在此讀書。
藏書閣的整體布局宛如一座大型圖書館。
張晨正在仔細觀察時,一位儒家走近。
此人似乎是閣中的管理員,略掃張晨一眼後嚴肅地說:“入閣需掌門許可。”隨即要求出示憑證。
張晨想起荀子給他的玉佩,連忙取出。
管理員見到玉佩後又多看了他一眼,隨後簡要介紹了藏書閣的結構布局,顯然荀子已經提前告知了相關事宜。
待管理員講解完畢後,他回到書台旁值守。
張晨則轉向旁邊的一個書架,開始瀏覽起來。
當張晨靠近書架時,愈發感受到儒家對文學典籍的珍視。
“儒家、墨家、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