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高景解釋:“王家在軍中勢力龐大,分些功勞給通武侯,可獲王家忠心,有何不妥?”
扶蘇恍然大悟:“扶蘇明白了。”
高景轉身道:“我今晚便在此留宿……對了,墨家的盜蹠與勝七,公子尋個由頭放了吧。”
言畢,高景徑直走向一旁榻上,躺下便睡。
扶蘇無言以對。
……
李牧領著嬴政漫步於九原城中。
嬴政騎在馬上,望著這座略顯荒涼的城市,城牆斑駁,百姓房屋亦是風霜滿布,武器與弓箭的痕跡隨處可見。
李牧牽馬介紹:“此城在臣上任前,曾被匈奴三度攻破,每次都是匈奴入城,守軍依托巷戰將其逐出。
景公曾蒞臨此城,賜臣數策,方有今日之貌,並配備了十五萬騎兵。”
嬴政好奇:“景純有何良策?”
李牧指向遠處:“陛下請看!”
嬴政望去,隻見一棵大樹被圈起,樹枝上掛滿了布袋,外圍人群排隊登記後,領取弓箭射向布袋。
李牧解釋道:“布袋皆有編號,需先言明欲射之編號,若射中他號,則不作數。”
嬴政問:“布袋所藏何物?”
李牧答:“錢幣、黃金、減稅文書、入伍令、田產等,應有儘有。”
嬴政沉默片刻,問:“此舉所圖為何?”
李牧笑道:“陛下可知,九原城男女老少皆能挽弓?此風已遍吹九原郡,九原城獎品尤豐。長此以往,天下神射手,皆出自九原矣!”
嬴政領悟,亦笑:“朕期待那十五萬騎兵之威!”
李牧言:“十五萬騎兵中,弓騎僅五萬,非七成以上命中率者不得入。”
高景醒來,天已明。洗漱畢,未及用餐,內侍便告朝議將始。高景隨內侍至章台宮。皇帝巡遊,半數朝臣隨行,章台宮本就清冷,今日更顯寂寥,空位甚多。
高景佯裝不知,微笑與眾人招呼,立於文臣之首。眾人暗中審視他,欲尋其麵色端倪。高景閉目養神,不予理睬。
忽聞內侍高呼:“監國扶蘇公子駕到!”
眾人瞬間挺立,高景亦睜眼,正色以待。
扶蘇入殿,先禮後坐,目光掃視眾人:“昨夜有人犯大不敬之罪……章邯何在?”
群臣聞“章邯”二字,皆驚,臉色瞬變。章邯,昔日無名,自高景與項燕丹陽之戰後,與潁川軍緊密相連,名動四方!
章邯在鹹陽,意味著潁川軍亦在!
“末將在!”章邯自武將列,拱手道:“昨夜酉時,五千叛軍自庸城突襲鹹陽,幸得公子與景公預判,命末將設伏,殲敵一千四百餘人,餘者皆俘,我軍無傷。叛亂策劃者亦擒,請公子定奪!”
群臣瞪目,似聞驚世之訊。
扶蘇亦驚:“無傷?將軍確定?”
章邯正色:“三千潁川軍伏擊,確無傷,末將確認!”
眾人聞言,目光齊聚高景。潁川軍雖名義上歸皇帝親封,為高景親軍,實則皇帝、公子皆可指揮,且中層將領多為贏姓宗親。
章邯彙報結束,王賁挺身而出,言:“公子,末將指揮鹹陽守衛,殲匪徒一百三十九,擒七十四,請公子定奪。”
相較於章邯,王賁之功雖小,但所擒皆為武林高手。
無能之輩,豈敢侵擾鹹陽,更妄論擅闖皇宮。
扶蘇冷言:“俘虜發往驪山築陵,主謀依法嚴懲!空缺官職,依郡中政績提拔。”
“遵命!”
群臣無人異議。
扶蘇借此樹立威信。
退朝後,扶蘇問高景:“老師,父皇那邊無恙吧?”
高景笑答:“公子對李牧有信心,且蒙恬亦同行。”
……
巨沙盤前,嬴政、李牧及騎兵將領聚首,共商戰略。
情報源源不斷彙集。
李牧報告:“陛下,匈奴出兵七萬,位置已標記。”
嬴政注視沙盤,問:“此乃草原地形?”
李牧點頭:“帝國屢遣探子,互市後,部分草原部落歸順,提供地形,但未經證實,故未標注。”
嬴政感慨:“草原廣闊,堪比中原……幸聽景純之言,未輕率進兵,否則後果難料……此地何處?”
李牧思忖後答:“與西域交界,或為孔雀王朝,商隊言其國力不輸大秦。”
嬴政目光炯炯:“真正天下就在眼前,君臣皆不可懈怠。此次內憂外患暴露,解決後,予帝國十年發展……”
言及此,嬴政一頓,覺言多,遂道:“卿繼續說匈奴與叛軍。”
“遵命!”
李牧指沙盤:“氏族叛軍無慮,雖十萬,但族兵僅三萬,餘皆百姓。皇帝親征,百姓易反。
關鍵在於匈奴七萬騎兵,其一人三馬,若能全殲,可增騎兵,國內驛站亦不乏馬匹。”
嬴政呼吸急促:“有把握否?”
李牧自信一笑:“情報詳儘,末將有信心!”
“讚同!”嬴政用力拍手,“此戰役全權交由將軍處理,我期待成果!”
鹹陽朝堂換血,政務未受影響,反而執行更為高效。
喜歡大秦:棄嬰覺醒,我成鬼穀妖孽請大家收藏:()大秦:棄嬰覺醒,我成鬼穀妖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