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人,乃昔日燕國太子姬丹、道家人宗掌門逍遙子、儒家三當家張良。
逍遙子:“見過景公。”
張良:“見過師叔。”
姬丹凝視高景:“你乃帝國三公之首,怎可孤身犯險?”
高景笑:“你能殺我?”
姬丹置墨眉於案:“我或不敵你,但我們三人聯手,你恐難脫身。”
高景望向另兩人:“你們會與他聯手對敵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良低頭:“子房不敢。”
逍遙子搖頭。
“看!”高景笑推酒杯至三人前,“如此美景,何須談刀兵之事,大煞風景。”
姬丹舉杯一飲而儘:“高景言辭犀利,世人皆知。麵對你,我除了持劍,又能何為?”
“我本不願見你,大不了最後為你收屍。”
高景續斟酒:“未料你兼愛心法已至第九層……這倒是給了我們交談之機。”
昔日姬丹初現時,兼愛心法僅第七層,今非昔比。
姬丹眼神微動,沉默片刻後問:“你如何得知?”
“我看過兼愛心法,也有人向我提及。”
高景微笑回應:“達到第九層,意味著你已深刻領悟墨家的‘兼愛’精髓。‘兼愛’之要,不在於單純的‘愛’,而在於‘兼’,倡導愛人且製止惡行,理性公正地看待每個人。”
姬丹未立即飲酒,手捧酒杯,凝視酒液,輕歎:“我曆經多年才領悟的道理,你卻一語道破……高景,你的存在,真是令人費解。”
“那墨翟這位大賢為何會出現於世?”高景反問,見姬丹不語,續道:“兼相愛,交相利。光談‘愛’無用,需以‘利’為橋梁……墨子一語中的,創立墨家,恰合《易經》中的‘元亨利貞’。萬事萬物始於善,善能引來美好,這也是墨家迅速崛起的原因。”
墨子之理念,以完美開端吸引信念堅定者,願以天下為己任,不惜犧牲。墨家內部嚴格製度,確保‘義以利合’,得以延續。
“‘貞’即沉穩低調,適時彰顯,方能穩固。”高景道,“墨家後來忘卻此道,遂逐漸衰落。”
“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乾事。”墨家存亡,係於一念。
言畢,高景飲酒,補充道:“我已為墨家尋得新徑。你雖為墨家巨子,能引領者有限。我說的墨家存亡,僅指機關城墨家或燕墨,不過千人,對帝國而言,微不足道。皇帝念舊情,尚未動手,此為你最後機會。”
姬丹緊握酒杯,冷言:“這是威脅?”
“不,這是現實。”高景嚴肅道,“你們利用蓋聶,欲聚反帝勢力,帝國亦然。”
姬丹臉色驟變,逍遙子與張良亦神情凝重。
“可知‘羊斟慚羹’之典?”高景續言,“鄭攻宋,宋遣華元為將。戰前,華元殺羊犒軍,疏忽未給禦手羊斟。羊斟懷恨,誓要報複。”
兩軍對壘之際,羊斟對華元言道:“分配羊羹之事,由你做主,但駕馭戰車之權,今日卻在我手。”言畢,他驅車直衝鄭軍核心,致使華元被擒,宋軍慘敗。
姬丹聞言沉默。
顯然,駕馭戰車之人,必為至信之徒。
高景舉杯輕酌,續道:“羊斟因華元未予羊羹,自尊心受挫,你又何嘗不是如此?昔與皇帝同在趙國做人質,皇帝歸國繼位,一統天下,今為大漢始皇帝。而你姬丹,雖回國貴為燕太子,卻受製於人,有名無實,壯誌難酬,不正是自尊心受損,才踏上‘刺秦’之路,引禍上身?過往之事,乃今日之鑒!
如今燕墨正如這輛戰車,去向何方,全看你這個馭者!”
高景語重心長。
姬丹麵色陰沉,握杯之手泛白,卻默不作聲。
往昔,他或許還會爭論嬴政的野心,堅持自己的立場,但歲月流轉,他已冷靜審視,洞若觀火。
見姬丹默然接受,高景心中暗讚,目光轉向逍遙子。
逍遙子身軀微顫,不自覺地避開高景的視線。
“唉——”
高景輕歎,置一令牌於桌上,道:“想是鶻冠子早知你與昌平君有交往,才將此令牌交予我。”
老一輩智者,心思難測。
因逍遙子與鶻冠子有聯係,鶻冠子便洞察先機,將道家存亡托付於高景……那時昌平君剛助嬴政平息“嫪毐之亂”!
無論如何猜想,都不會料到昌平君日後會背秦……除非他有所行動,被鶻冠子察覺。
此乃信息不對稱之果。
望著桌上的令牌,逍遙子眼瞳驟縮,旋即釋然。
“原來師尊早有預料,如此我心安矣。”
逍遙子言罷,神色恍惚,道:“當年,昌平君暗中助我入道家人宗,乃至接任掌門,皆是他之力。他助我甚巨,卻無所求,我心因此重負,修為亦停滯。直至滅楚時,昌平君尋我,提出一計,此計無損他人,我便應允。於是,心中重負儘釋,我擊敗赤鬆子,重奪雪霽。”
“青龍計劃?”
高景頷首:“我知,皇帝亦知,扶蘇公子亦知。”
逍遙子瞠目結舌,繼而苦笑:“景公智慧如海,或許唯有師尊能與之比肩!”
青龍計劃意指以東方木德、青色象征的青龍,作為少陽之象,主宰春季,寓意新生,旨在擁立秦王為天子後,再分封諸侯,於東方複興楚國。
喜歡大秦:棄嬰覺醒,我成鬼穀妖孽請大家收藏:()大秦:棄嬰覺醒,我成鬼穀妖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