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需要多大年紀才能夠不再受青少年身體發育特彆是大腦發育)的影響呢?
3.在這個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原本的“成人思維”會被身體的“成長”所“同化”或改變嗎?】
……
睡覺前終於等來了對方的回複……
用戶:不眠…
回複:【1.髓鞘化:簡單說就是神經纖維外麵裹的“絕緣皮”,讓信號傳得快、準、省能量。青少年這層皮還在施工,信號容易慢亂,所以“知道不該做但管不住手”很常見。
2.多大年紀?沒有一刀切的年齡!腦發育是漸變,個體差異大。主流研究(比如看giedd的腦掃描)認為前額葉(管自控、計劃)大概到25歲才接近完全體。大學階段(1822)比初中生強很多,但高壓下可能掉鏈子。25歲後生理拖後腿的情況就少多了。】
……
他的回答明顯更通俗了,顯然是怕我看不懂……很體貼,因為我確實看懂了。
總結下來無非髓鞘化也是腦部的一個部位,還在發育,另外大腦發育成熟是25歲左右。我現在19歲的大腦還在發育。按照他的意思,無非大腦是硬件,思維和記憶是軟件,軟件再牛逼也要硬件支撐才能運行,硬件隨著發育會自己升級……所以,我現在沒發育完全的大腦在限製我發揮?徹底懂了。
但是!我最關心的第三條問題,他怎麼好像沒提啊?這急得我抓耳撓腮,但我又不敢追問!……
不為彆的,從回複看,對方顯然是真大佬!我想不通的問題對他來說無疑是在給“學渣”甚至外行做科普,這很無聊,我很怕一個催促引起他的反感。
無奈的看了看時間很晚了,隻能關了電腦去睡覺,期盼對方還會回複。
第二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大佬”給沒給我回複。
迎來的是驚喜……
……
用戶:不眠…
回複:【成人思維是否會被同化這個問題我覺得相當有設想——
現實沒這種案例,但我覺得:大概率會變!
以下是我的猜想:
1:硬件拖累軟件。成年人的思維依賴成熟高效的腦網絡,青春期硬件(前額葉、激素)跟不上,思維運行肯定卡頓變形,被迫“本土化改造”。
2:環境重塑大腦。天天泡在青春期荷爾蒙+同齡人圈子+特定挑戰裡,神經可塑性會讓思維不斷被“拉”向適應當前狀態的方向。長期看,原版“成人思維”很可能被摻水、打磨,變成青春版和成人版的混血兒。
所以我覺得肯定會變。
總結:你問的髓鞘化、年齡點都是發育常識,但“成人思維塞進少年腦”這假設太科幻!按現有神經科學推,大概率會被身體和經曆“醃入味”。國內這領域剛起步,未來腦成像技術進步了或許能模擬驗證?】
......
通篇讀完這段回複後,我腦子裡隻有兩個字——牛逼!
喜歡深秋山頂風微涼請大家收藏:()深秋山頂風微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