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倒黴:[發呆jpg]】
【我:就拿昨天出院你笑舉例,首先強調我沒生氣,是舉例!】
【我:第一層,我會先想,我為什麼生氣?】
【我:第一層延伸,因為董姝予在笑,我覺得她在笑我。】
【我:第二層,為什麼她笑會讓我這麼生氣?是不是因為我太敏感了?】
【我:第三層,我這麼想是對的嗎?會不會是我過度解讀了?也許她隻是想到好笑的事?】
【小倒黴:[驚訝jpg]】
【我:第四層,我為什麼總是傾向於懷疑自己過度解讀?這是不是一種自我否定的習慣?這種習慣是怎麼形成的?是小時候養成的思維習慣還是性格原因?】
【我:第五層,我這樣追溯思維養成習慣和性格來分析現在的習慣,有意義嗎?這是不是在逃避麵對‘她可能真的在嘲笑我’這個可能性?我是不是在用‘分析’來掩蓋受傷感?】
【小倒黴:[暈暈jpg]】
【我:第六層,我到底想通過這一連串的思考得到什麼?是想證明自己沒錯?是想理解自己?還是想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讓自己不生氣?如果是為了不生氣,那我這樣拚命分析不是反而更生氣、更累了嗎?】
【我:第七層,我明明知道這樣想下去沒結果、隻會更糟,為什麼就是停不下來?我的大腦是不是失控了?這種停不下來的思考本身是不是一種病?劉醫生說的‘元認知反芻’指的就是這個吧?那我意識到這是‘元認知反芻’,對停止它有幫助嗎?好像沒有,我還在想……】
......
我正納悶她怎麼不回消息了,結果看到我媽拿著電話一臉緊張地跑進我房間,緊盯著我。
我:“媽你怎麼了?”
老媽:“你,你有沒有不舒服?”
我挑眉:“我為什麼要不舒服?”
老媽:“……”
我看了看她手裡拿著的電話,臉上露出笑意,解釋道:“沒事,我逗董姝予呢,你不用緊張!”
老媽:“……”
看她好像不太信,我拿起個蘋果邊啃邊說:“唔,真沒事,有事我會喊你。”
老媽這才撓著頭,把手機放回耳邊說了句:“沒事小予,他說跟你開玩笑呢……”
我臉上帶著笑意,心裡其實是無奈。
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態。我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病情。甚至,我跟董姝予說的遠不止那些。在告訴她這些的時候,我其實又在理性分析著自己的想法:我不僅是在逗董姝予,也是在試探她對我的態度,同時還在試探自己病情的邊界。
不僅如此,我還會延伸思考:我是不是在對自己使用暴露療法,以加速治療進度?……
當然,這一切又恰恰驗證了剛才董姝予說的——我自己在給自己看病……
然後又會開始衍生出這樣做對不對……
這就是我的思維反芻。
喜歡深秋山頂風微涼請大家收藏:()深秋山頂風微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