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伯感激涕零:"陛下!我家老爺臨終前還念叨著,說陛下雖年輕,但英明神武,必能一統天下!"
"李仁愛確實有眼光,"趙桓點頭,然後話鋒一轉,"朕問你,你可願意再回興慶府一趟?"
福伯一愣:"陛下的意思是..."
"朕要你帶話回去,但這次的任務極其機密,關乎你們李家滿門的生死,也關乎無數黨項百姓的性命。"趙桓嚴肅地說道,"你可敢承擔這個重任?"
福伯毫不猶豫地答道:"陛下但有差遣,草民萬死不辭!我家老爺既然以性命托付,草民豈敢有負?"
"好!"趙桓滿意地點頭,"那朕就對你實言相告。朕確實敬重李仁愛的忠義,也願意保全你們李家。但現在興慶府內局勢複雜,若是讓你們公開歸附朕,無異於讓你們去送死。"
福伯點頭稱是:"陛下考慮周全!若是草民貿然回去宣揚什麼,隻怕當天就要被李乾順那昏君砍了腦袋!"
"正是如此。所以朕的計劃是這樣的,"趙桓壓低聲音,"你回去後,表麵上就說是來報告李仁愛已死的消息,讓李家按照慣例舉辦喪事。但私下裡,你要秘密見到李仁愛的長子,告訴他朕的真實想法。"
"陛下請吩咐!"福伯聚精會神地聽著。
"第一,朕敬重李仁愛的品格,願意在攻下興慶府後,不僅保全李家滿門,還要冊封其長子為中散大夫,次子為承議郎,讓他們在朕的朝堂上為官。"
福伯激動得渾身發抖:"陛下如此厚恩..."
"第二,"趙桓繼續說道,"朕希望李家能夠在暗中遊說其他主和派貴族,讓他們明白大勢已去,抵抗隻會徒增傷亡。但這些都要秘密進行,絕不能讓李乾順察覺。"
"第三,朕給你們一個暗號。"趙桓從案幾上取過筆墨,寫下幾個字,"等朕的大軍攻城時,若是李家真心歸附,就在府中懸掛白布條,朕的將士看到後,自會保護你們的安全。"
福伯小心翼翼地接過紙條,仔細看了幾遍,然後鄭重地收起:"草民一定牢記陛下的話!"
"還有,"趙桓又叮囑道,"你要告訴李仁愛的兒子,朕這次西征,誌在必得。李乾順此人罪大惡極,必死無疑。但朕不是嗜殺之人,對於那些願意歸降的黨項貴族,朕都會給他們一條生路。關鍵是要看他們的選擇。"
福伯連連點頭:"草民明白!草民一定把陛下的意思完整地傳達到!"
"記住,這些話隻能對李家人說,對其他人暫時不要透露。"趙桓特彆強調,"等時機成熟了,再讓李家人去聯絡其他主和派。一切都要謹慎行事,保證安全第一。"
"陛下放心!草民雖然不識字,但跟著老爺這麼多年,也學會了察言觀色,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很好!"趙桓站起身來,"那你現在就準備啟程。記住,此去興慶府路途險惡,你要小心謹慎。若是遇到危險,保命要緊,不要勉強。"
"多謝陛下關懷!"福伯感動得熱淚盈眶,"草民這就回去,一定不負陛下重托!"
等福伯離開後,胡寅忍不住讚歎道:"陛下此計,真是妙不可言!既保護了李家的安全,又為我軍攻城創造了有利條件,可謂一舉兩得!"
折可求也點頭稱讚:"陛下的分化之策,比強攻更加高明!若是興慶府內部出現分化,我軍攻城時必定事半功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還隻是開始,"趙桓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朕還要給興慶府來個更大的震撼!"
"陛下還有何妙計?"胡寅好奇地問。
趙桓走到沙盤前,指著興慶府周圍的幾個小城:"朕聽說,興慶府周圍還有幾個小城,像什麼靜州、夏州、宥州等等。這些地方現在兵力如何?"
折可求想了想:"回陛下,根據探馬彙報,這些小城的守軍都已經抽調到前線了,現在最多隻有幾百人的守備部隊,而且士氣低落,戰鬥力堪憂。"
"很好!"趙桓冷笑道,"朕要先拿下這幾個小城,給興慶府來個四麵楚歌!讓李乾順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領土一塊塊被朕吃掉!"
胡寅擔心地說道:"陛下,我軍雖然取得了重大勝利,但連續作戰,將士也需要休整。而且分兵去攻打這些小城,會不會分散兵力?"
"明仲多慮了,"趙桓搖頭,"這些小城兵力空虛,用不了多少兵馬就能拿下。況且,分兵攻打小城,正好可以形成對興慶府的包圍態勢,讓李乾順更加絕望。"
折可求立即表態:"陛下說得對!趁勝追擊,一鼓作氣,才是用兵之道!末將願意分兵去攻打這些小城!"
"不用你親自去,"趙桓沉思片刻,"讓楊再興在完成當前的襲擾任務後,就近攻打靜州;李進拿下甘州後,回師攻打夏州;至於宥州,朕準備派一支偏師去拿下。"
"如此安排,確實周全,"胡寅點頭讚同,"多路同時行動,必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對興慶府的完全包圍!到那時,李乾順就真的是甕中之鱉了!"
"正是如此!"趙桓滿意地笑了,"朕要讓李乾順在絕望中等死!而且,這些小城一旦失守,興慶府內的黨項貴族必然更加恐慌,那時候,朕安排的內應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折可求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陛下,萬一李乾順狗急跳牆,率領殘部突圍怎麼辦?"
"他不敢,也不能,"趙桓斷然說道,"李乾順這個人,朕算是看透了。他貪生怕死,優柔寡斷,絕不會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況且,他即使想突圍,又能往哪裡逃?北邊是大漠,東邊還有嶽飛和韓世忠在牽製金軍,南邊和西邊都是我軍。他已經是籠中困獸了!"
胡寅也讚同這個判斷:"陛下分析得極是。李乾順這種人,在絕境中隻會更加恐慌,更加優柔寡斷。而且,興慶府是西夏的都城,他若是棄城而逃,不僅失了人心,也失了法統,那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他隻能困守興慶府,等死!"趙桓冷笑道,"而朕要做的,就是在他等死的過程中,一點點地蠶食他的意誌,瓦解他的根基,直到他徹底絕望為止!"
"陛下此策,可謂是兵不血刃,卻勝過十萬雄師!"折可求由衷讚歎。
"那就這樣定了!"趙桓拍板決定,"明日一早,傳令各路大軍按計劃行動!朕倒要看看,李乾順這個昏君,還能撐幾天!"
喜歡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龍請大家收藏:()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