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軍?\"韓世忠不屑道,\"來多少滅多少!\"
\"話不能這麼說,\"種師中搖頭,\"金人雖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若是從燕京或大同派援軍,我軍腹背受敵,處境危險。\"
\"端孺兄說得對,\"張叔夜點頭,\"所以某已安排,攻城的同時,要派出斥候嚴密監視大同方向。一旦發現援軍,立即示警。\"
\"某建議,\"嶽飛道,\"不如主動出擊,派一支偏師牽製大同,免得他們有機會支援朔州。\"
\"好主意!\"張叔夜眼前一亮,\"就派楊沂中率一千精騎,專門負責這個任務。\"
\"末將領命!\"楊沂中應聲道。
\"還有行軍路線,\"王貴問道,\"是走官道還是抄小路?\"
\"分彆行進,\"張叔夜道,\"世忠兄走官道直取朔州,鵬舉走小路奇襲應州。兩路相互呼應,不讓金人集中兵力。\"
\"妙!\"張顯讚道,\"這樣金人首尾難顧,必然慌亂。\"
正說著,帳外有親衛來報:\"啟稟總領,探馬來報,朔州方向又有異動!\"
\"說!\"張叔夜道。
\"朔州城頭增加了不少守軍,而且有一支約千人的金軍從大同方向趕來,已進入朔州城。\"
聽到這個消息,眾將麵麵相覷。
\"看來金人也在加強防備,\"種師中分析道。
\"千把人能起什麼作用?\"牛皋不屑道,\"咱們兩萬大軍,還怕他們這點人?\"
\"不可輕視,\"嶽飛提醒道,\"金軍雖少,但都是精銳。而且守城比野戰容易,千人也能起不小作用。\"
\"無妨,\"韓世忠豪氣道,\"管他來多少人,某照樣攻下朔州!\"
\"既然如此,那就不再拖延,\"張叔夜起身道,\"傳令全軍,午時出發!\"
\"遵命!\"眾將齊聲應道。
\"世忠兄,\"張叔夜看向韓世忠,\"攻下朔州後,如何處置宗翰、宗弼?\"
韓世忠眼中閃過一絲殺意:\"活捉最好,要讓他們為河東死難的兄弟償命!\"
\"若是他們拒不投降呢?\"
\"那就送他們去見閻王!\"
\"好!\"張叔夜拍案,\"就以世忠兄這句話為令,攻下朔州,活捉宗翰、宗弼!\"
散會後,眾將各自回營準備。嶽飛獨自走到營外,望著北方天空,心潮澎湃。
\"霜筠,\"他轉身對李霜筠道,\"此行凶險,你留在太原吧。\"
李霜筠搖頭:\"妾身是軍醫,理應隨軍。而且兩路分兵,更需要醫者照料。\"
\"可是......\"
\"夫君無需多言,\"李霜筠堅定道,\"妾身意已決。\"
嶽飛看著妻子堅毅的神情,心中既心疼又自豪:\"好,那就一起去!\"
午時已到,戰鼓擂響。四萬五千大軍緩緩開拔,旌旗蔽日,刀槍如林。太原百姓紛紛出城相送,為王師祈福。
張叔夜立馬高台,朗聲道:\"將士們!今日北伐,為的是收複祖宗故土,洗雪靖康之恥!\"
\"洗雪靖康之恥!\"山呼海嘯般的吼聲響徹雲霄。
\"出發!\"
同一時刻,朔州城內,金軍大營。
宗翰坐在帥帳中,臉色陰沉如水。對麵是金國四太子宗弼,兩人都沉默不語,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
\"宗弼,\"宗翰終於開口,聲音嘶啞,\"你說陛下會派兵來救咱們嗎?\"
宗弼苦笑:\"宗翰,咱們抗旨違命,陛下不殺咱們就算仁慈了,還指望他派兵?\"
\"可是朔州若失,燕雲門戶大開,陛下豈能坐視?\"
\"話雖如此,但你也知道,大金現在是什麼狀況,\"宗弼搖頭,\"高麗叛亂,各路兵馬都抽不開身。\"
宗翰猛地一拳砸在案幾上:\"都怪韓企先那個漢狗!什麼狗屁東征策略,害得咱們進退兩難!\"
\"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宗弼歎道,\"河東一敗,我軍損失三萬精銳,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責任?\"宗翰冷笑,\"若非宋軍有什麼神機營,那些見所未見的火器,咱們怎會敗得如此之慘?\"
兩人又陷入沉默。半晌,宗弼忽然問道:\"城內現在有多少兵馬?\"
\"加上從大同調來的一千人,總共七千三百人,\"宗翰道,\"但士氣低落,戰力堪憂。\"
\"七千多人守朔州,\"宗弼搖頭,\"趙桓四萬大軍壓境,咱們能撐幾天?\"
\"三天,\"宗翰斬釘截鐵道,\"最多三天。除非...\"
\"除非什麼?\"
\"除非陛下真的派援軍來,\"宗翰道,\"否則朔州必失。\"
宗弼苦笑:\"就算陛下派兵,從上京到朔州,少說也要十日。咱們等得了嗎?\"
\"等不了也得等!\"宗翰猛地站起身來,\"咱們是大金的將軍,朔州是大金的土地,不能輕易放棄!\"
\"說得好聽,\"宗弼也站起身,\"可是拿什麼守?就憑這七千喪氣的兵?\"
\"那你說怎麼辦?投降趙桓?\"
\"投降?\"宗弼眼中閃過一絲屈辱,\"某寧死不降!\"
\"那就死守朔州!\"宗翰道,\"就算死,也要讓趙桓知道,我大金兒郎不是好惹的!\"
就在這時,帳外有親衛來報:\"啟稟二位將軍,城外發現宋軍斥候!\"
宗翰和宗弼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絕望。
\"來了,\"宗弼輕聲道。
\"是啊,來了,\"宗翰深吸一口氣,\"傳令全軍,準備死戰!\"
\"宗翰,\"宗弼忽然道,\"若是朔州真的守不住,你我兄弟一起戰死,如何?\"
宗翰看著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四弟,心中湧起一陣悲涼:\"好,咱們兄弟同生共死!\"
兩人伸出右手,緊緊握在一起。
帳外,朔州城頭已升起了戰旗。城下,宋軍的前鋒斥候正在遠遠觀察著城池的防務。
一場決定河東乃至整個北方格局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