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塵煙揚起,一隊準噶爾騎兵如狂風般卷來。他們身著皮甲,手持彎刀,呼嘯聲在山穀中回蕩。
"準備。"胤禛低聲命令,緩緩拉開弓弦。
準噶爾騎兵果然中計,看到"糧車"後歡呼著衝入峽穀。為首的將領高舉彎刀,臉上帶著輕蔑的笑容——他們已多次戲耍清軍,這次也不例外。
就在騎兵全部進入峽穀的刹那,胤禛一聲令下:"放箭!"
五十支利箭破空而出,如暴雨般傾瀉而下。幾乎同時,左側山崖上火槍齊鳴,硝煙彌漫。準噶爾騎兵猝不及防,前排人馬瞬間倒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埋伏!撤退!"準噶爾將領大喊,但為時已晚。
胤禛站起身,親自拉弓瞄準那將領。"嗖"的一聲,箭矢貫穿對方咽喉。準噶爾軍大亂,在狹窄的峽穀中自相踐踏。
"殺!"嶽鐘琪率火槍隊衝下山崖,與殘餘敵軍短兵相接。
戰鬥很快結束。清軍大獲全勝,殲滅準噶爾騎兵五十餘人,繳獲戰馬三十多匹,自身僅輕傷五人。
"四爺神機妙算!"嶽鐘琪興奮地跑來報告,"這是西北開戰以來,我軍首次大捷!"
胤禛擦了擦臉上的血跡,平靜地說:"速將捷報傳回京城。另外,加強糧道巡邏,防備敵軍報複。"
當夜,蘭州大營篝火通明,將士們歡慶勝利。胤禛卻獨自站在帳外,仰望西北的星空。他想起臨行前父皇的眼神,那塊溫潤的玉佩此刻正貼在他胸前。
"四爺,您不進去喝一杯?"嶽鐘琪走來問道。
胤禛搖頭:"明日還要安排糧草運送,不可懈怠。"
嶽鐘琪敬佩地看著這位年輕的皇子:"四爺用兵如神,末將佩服。"
"不過是僥幸罷了。"胤禛淡淡道,"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
十日後,捷報傳至京城。康熙帝在早朝上當眾宣讀,龍顏大悅。
"老四初到西北,便立此大功,實乃朕之幸事。"康熙環視眾臣,"傳朕旨意,嘉獎四阿哥胤禛白銀千兩,綢緞百匹。即日起,西北糧草督辦一職由他全權負責。"
朝臣紛紛道賀,八阿哥胤禩臉上笑容僵硬,太子胤礽則麵色陰沉。
退朝後,康熙獨留大學士張廷玉。
"張卿,你以為老四如何?"康熙突然問道。
張廷玉謹慎回答:"四阿哥沉穩乾練,此次西北之行,更顯其才能。"
康熙望向西北方向,若有所思:"朕這幾個兒子中,老四最像朕年輕時..."
一個月後,西北糧道暢通無阻,前線士氣大振。胤禛每日親自巡查,事必躬親。他改革了糧草運輸方式,采用多批次、小規模的運送策略,使準噶爾騎兵再無隙可乘。
一日傍晚,胤禛正在帳中批閱文書,親兵匆匆來報:"四爺,皇上派欽差來了!"
胤禛連忙出迎,隻見欽差手持聖旨,高聲道:"四阿哥胤禛接旨!"
"兒臣接旨。"胤禛跪地聽宣。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四阿哥胤禛督運糧草有功,著加封為和碩雍親王,總理西北軍需事務,欽此。"
胤禛叩首謝恩,心中卻無半分得意。他明白,這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西北的戰事遠未結束,而他的路,也才剛剛開始。
當晚,胤禛在油燈下給父皇寫奏折:"兒臣蒙父皇厚愛,惶恐無地。西北戰事雖有小勝,然準噶爾根基未損,兒臣必當竭儘全力,不負父皇所托..."
寫至此處,他停下筆,望向帳外蒼茫的西北夜空。風吹動帳簾,仿佛京城父皇的殷殷期盼,正穿越千山萬水,落在他肩頭。
喜歡天賜良臣請大家收藏:()天賜良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