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嚴密監視著天空,以防備日軍可能發動的空襲。
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機場的情況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原本在這裡頻繁降落和起飛的蘇聯航空隊,逐漸被美國的飛虎隊所取代。
這一變化不僅僅是簡單的人員更替,更反映了當時國際形勢的複雜性以及各國對中國抗戰的不同態度。
抗戰爆發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紛紛宣布嚴守中立,停止向中國出售軍用物資。
這種態度使得中國在戰爭中麵臨著巨大的困難,而蘇聯航空隊的離去和美國飛虎隊的到來,無疑是這種複雜局勢的一個縮影。
這種做法讓中國在戰爭初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艱難險阻,尤其是在軍事裝備領域。
當時,中國的軍事裝備水平相對落後,與日軍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這給中國的抗戰帶來了巨大壓力。
然而,就在1937年8月21日,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時刻降臨了。
中蘇兩國正式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這一事件猶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成為了中國抗戰曆程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
蘇聯不僅派遣了一批經驗豐富的軍事專家和英勇無畏的誌願航空隊投身中國抗戰,還向中國慷慨出售了大量急需的軍用物資。
這些援助對於中國來說,簡直是久旱逢甘霖。
1937年12月,蘇聯航空隊在南京上空悄然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秘密戰鬥。
他們以精湛的飛行技術和無畏的戰鬥精神,給囂張跋扈的日軍以沉重打擊,讓敵人嘗到了苦頭。
自那以後,蘇聯航空隊馬不停蹄,相繼參加了武漢、南昌、成都、重慶、蘭州等地的激烈空戰。
他們駕駛著戰機,如雄鷹般翱翔在天空,與日軍展開殊死搏鬥。
在這些空戰中,蘇聯航空隊出動飛機達千餘架次之多,成功擊落敵機數百架,為中國軍隊的正麵作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可以說,在整個抗戰期間,蘇聯向中國出售的1285架飛機,對於中國空軍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
這些飛機的到來,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空軍的實力,為抗擊日軍的侵略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與此同時,蘇聯不僅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還幫助中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
這些專業人才的加入,使得國民黨空軍的實力得到了極大提升,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抗擊日軍的戰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在中蘇空軍的緊密協作下,他們共同作戰,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截至1940年,中蘇空軍聯手擊落了多達986架日本飛機,給日本航空隊造成了沉重打擊。
麵對如此強大的對手,日本航空隊不得不將其基地後撤,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然而,國際形勢風雲變幻。
1941年4月,蘇聯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這一舉動導致中蘇關係驟然降溫。
6月,德國對蘇聯發動了大規模的入侵,蘇聯自顧不暇,無法繼續向中國提供援助。
於是,蘇聯援華航空隊奉命撤回國內,中蘇之間的軍事合作也隨之畫上了句號。
就在蘇聯誌願航空大隊撤離之際,他們給中國留下了200架飛機。
儘管這些飛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國空軍的燃眉之急,但經過幾年的激烈消耗,中國空軍的實力仍然受到了嚴重削弱,對日作戰陷入了極為艱難的困境。在這關鍵時刻,中國急需新的外援來扭轉戰局。
幸運的是,1937年4月,一位名叫陳納德的美軍退役飛行員來到了中國。
他憑借著卓越的飛行技術和豐富的戰鬥經驗,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航空委員會顧問,為中國空軍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1941年,陳納德毅然返回美國,肩負起宣揚中國抗戰的重任。
他不辭辛勞地四處奔走,向各方人士講述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所麵臨的艱難處境和頑強抵抗的英勇事跡,以爭取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經過陳納德的不懈努力,他的行動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深知中國抗戰對於全球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性,於是果斷決定對華進行軍事援助。
他批準了一項重大舉措,即租借100架先進的p40型戰鬥機給中國,這無疑為中國的空中力量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不僅如此,羅斯福還特彆準許美國的預備役軍官參加赴華的美國誌願隊,這一決定為誌願隊提供了更多專業的軍事人才。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積極響應,出資支持陳納德在美國招募飛行員、機械人員和後勤人員。
陳納德以高薪吸引了110名優秀的飛行員、150名技術精湛的機械人員以及一批專業的後勤人員。
這些人員組成了一支強大的美國誌願航空大隊,下轄三個戰鬥中隊,裝備有多達124架飛機。
這支誌願隊因其卓越的戰鬥表現而聲名遠揚,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飛虎隊”。
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6月期間,飛虎隊展現出了非凡的戰鬥力。
他們在空中與敵軍展開激烈交鋒,擊毀敵機近300架,給敵人造成了沉重打擊。
然而,在戰鬥中,飛虎隊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自身損失了73架飛機,26名英勇的飛行員不幸犧牲。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決定加大對中國援助,將“飛虎隊”納入美軍陸軍航空隊編製。
1943年,為了從印度接運戰略物資到中國,誌願航空隊建立了飛越喜馬拉雅山航線,這條航線史稱“駝峰航線”。
喜歡烽火淞滬請大家收藏:()烽火淞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