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中國組建遠征軍進入緬甸與日軍作戰,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
遠征軍由第5軍、第6軍、第66軍三個軍組成,總計十萬餘人,他們肩負著出國抗擊日寇的重任。
陳哲所率領的榮譽第3師被編入了第66軍序列,成為了這支軍隊中的一部分。
他帶領榮譽第3師,於1月2日從西安出發,踏上了前往緬甸的征程。
這次他要出國作戰,這是一項極其重要且充滿危險的任務,所以他決定不帶著家人一同前往。
而此時,王慧安恰好懷孕了,前田沙織也再次有了身孕。
考慮到王慧安和前田沙織的身體狀況,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讓前田醫生和小早慧子留下。
前田醫生是專業的醫生,能夠給予孕婦們最好的醫療照顧;而小早慧子則可以幫忙處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瑣事,讓孕婦們在旅途中感到更加安心。
這樣的安排不僅可以確保王慧安和前田沙織得到妥善的照顧,還能讓前田他們在異國他鄉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同時,這也為他在國外作戰時減少了一份後顧之憂。
為了進一步保障王慧安、前田沙織以及陳嘉豪的安全,他們被提前送往了重慶。
榮譽第3師出發時,場麵異常壯觀。
士兵們整齊地排列著,軍旗飄揚,軍號嘹亮。
他們邁著堅定的步伐,背負著國家和人民的期望,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征程。
5個步兵團和幾個直屬單位的官兵們整齊地排列著,他們精神抖擻,士氣高昂。
此外,3輛裝甲車打頭,15輛卡車在後,其中12輛卡車拖拽著10門75毫米山炮和2門高射炮。
11門20毫米高射機炮也被裝上車,為部隊提供防空保護。
後麵還有200名騎兵和400輛四輪馬車以及一些騾馬一同前行。
這些四輪馬車不僅可以用來運輸物資,還能在必要時充當臨時的防禦工事。
而那400輛四輪馬車更是配備了800匹馬,這些馬匹將成為運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們強壯有力,能夠承載大量的物資,確保部隊在行軍過程中有足夠的補給。
在出發前,士兵們與親人依依惜彆。
他們深知這次出征可能麵臨巨大的危險,但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行。
與此同時,3支遊擊隊也完成了使命返回了大彆山,繼續在那裡開展抗日鬥爭。
所有的入緬作戰部隊中都有一些官兵留在了西安,他們或許因為家人、年齡、身體等原因無法繼續戰鬥,但他們的精神永遠留在了部隊中。
而留下的官兵們,則都是決心抗戰到底、永不退縮的勇士。
為了確保士兵們在行軍過程中有足夠的物資保障,部隊在出發前給每名士兵發放了3雙布鞋和10斤糧食。
這些物資雖然看似簡單,但對於長途跋涉的士兵們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
此外,每個班還發放了2把開山刀,以備不時之需。
大部分官兵都隨身攜帶了2個水壺,以保證在行軍途中能夠隨時補充水分。
而鐵鍋則發放到了排一級,方便士兵們在野外做飯。
士兵們每人都攜帶了80發子彈,這些子彈被整齊地排列在他們的背包或者腰間的彈藥裝具裡。
而其他的彈藥和物資,則被裝載在一輛輛四輪馬車上,這些馬車在公路上緩緩前行,車輪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仿佛是在訴說著它們承載的重量。
這支部隊規模龐大,氣勢恢宏,宛如一條長龍般在公路上浩浩蕩蕩地前進。
裝甲列車靜靜地停留在西安的站台上,默默地送彆那些曾經與它並肩作戰的火車司機們。
這些司機們有的選擇留下,繼續守護著這座城市;
而另一些則毅然決然地跟隨部隊一同踏上了前往緬甸的征程,從此與裝甲列車分彆,結束了和火車相伴的日子。
四海公司在西安的業務依舊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這家公司不僅在當地有著良好的口碑,還吸引了許多榮譽第3師的退伍官兵前來應聘。
這些退伍軍人在戰場上經曆了生死考驗,擁有著堅韌不拔的意誌和專業的技能,他們的加入無疑為四海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家誠公司也同樣看中了這些退伍官兵的潛力,積極地吸納他們加入自己的團隊。
這兩家公司在吸收了這些優秀人才後,業務範圍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實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張大明作為四海公司的核心人物,被留在了西安負責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
他不僅要確保公司的正常運營,還要負責與外界的信息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