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掌握市場動態和競爭對手的情況,張大明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情報網。
令人驚喜的是,那些退伍官兵們成為了張大明情報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憑借著在軍隊中培養出的敏銳洞察力和對信息的敏感度,時常能夠為四海公司和家誠公司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消息。
這些消息對於公司的決策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榮譽第3師在所有入緬作戰的部隊中,以其裝備德式頭盔最多而聞名。
這些頭盔不僅為士兵們提供了可靠的防護,更是讓國人知道中國還有最精銳的德械師,德械師還存在。
部隊一路前行,10天後抵達了涼山的中轉站。
在這裡,他們進行了必要的補給,補充了糧食和其他必需品。
在這裡,陳哲再次見到了伍茲、伍合以及阿麗婭,他也第一次見到他那可愛的小兒子陳嘉偉。
突擊營和工兵營也順利歸隊,使得部隊的人數一下子增加到了9700多人。
這支龐大的隊伍在短暫的休整彙合後,並沒有立刻出發,而是在伍合山寨停留了一天。
這一天,陳哲終於有時間與阿麗婭團聚,他們一起度過了溫馨而又短暫的時光。
然而,當談到阿麗婭是否願意離開山寨前往重慶時,她卻表現出了猶豫和不舍。
陳哲理解她對這片土地的情感,所以並沒有強求,而是默默地接受了她的決定。
在分彆之際,陳哲送給了阿麗婭一支繳獲的勃朗寧手槍和一支花機關,這不僅是一份禮物,更是他對阿麗婭的一份關愛和保護。
次日清晨,陳哲告彆阿麗婭等人,他把兒童團的300多娃娃兵被留在了伍合山寨,這些娃娃兵還小,不適合前往緬甸。
他帶領大部隊繼續朝著滇西進發,一路上,他們遭遇了連綿的陰雨,道路變得泥濘不堪,行軍速度大大減緩。
士兵們在艱難地跋涉中,依舊保持著高昂的士氣。
當部隊終於抵達滇西時,時間已經悄然流逝,已經到了1月底。
幸運的是,他們擁有大量的馬車作為交通工具,這無疑加快了行軍的速度。
否則,要到達目的地恐怕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部隊抵達滇西後,進行了幾天時間的休整。
在這段時間裡,他們不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還補充了一些關鍵的武器裝備,如炮彈和迫擊炮等。
陳哲所率領的榮譽第3師在所有部隊中顯得格外突出。
這支隊伍的軍容堪稱最為整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與之相媲美。
經過長達兩年的精心籌備,榮譽第3師已經完全具備了山地作戰的能力。
在裝備方麵,該師更是令人矚目。
他們不僅擁有多達11台的電台,保證了通信的暢通無阻,而且還裝備了大量的衝鋒槍和毛瑟手槍,火力十分強大。
此外,這次出征他們還攜帶了上萬顆地雷,這無疑為戰鬥增添了更多的勝算。
當然,槍支的數量也相當可觀,可謂是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這次馬車上帶了一些槍支,這都是之前賣剩下的庫存。
陳哲計劃用這些槍支武裝緬甸的華僑,以增強他們的自衛能力。
在部隊抵達滇西後不久,陳哲就已經見到了許多從緬甸逃到這裡的緬甸華僑。
在這些人中,他見到了等著他的宋翰文。
宋翰文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和組織能力,成功地組織起了超過500名緬甸華僑。
他們將和榮譽第3師一起返回緬甸作戰。
而陳哲,也給了他們大量的武器支持。
他提供的武器裝備,包括500多支三八步槍、20挺96式輕機槍以及1500顆手榴彈。
另外,他還為宋翰文的隊伍配備了一部電台,以確保他們在緬甸的行動能夠與榮譽第3師保持聯係。
這次前往緬甸無疑是一次充滿風險的行動,但宋翰文和他的同伴們毫不畏懼。
他們深知,隻有通過武裝鬥爭,才能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為中國人爭取到應有的權利和尊嚴。
喜歡烽火淞滬請大家收藏:()烽火淞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