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文景之治,大漢強盛。
漢武帝為了對匈奴用兵,加強中央集權,皇帝權柄,罷免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內部的鬥爭就因為各家的書籍殘缺問題而爭奪。
後來朝代繼續爭鬥繼續發展,繼續改變。誰贏了就成了主流。而爭鬥就要內耗,就要黨同伐異,就要........
總之,太學不好搞。
韓嬰都不太想見那些“學富五車”的老頭。
煩。
韓嬰看了一會兒太學之後放下了車簾,下令隊伍繼續向前,前往地點。
等來到了春耕禮進行的地方,左右丞相拉牛。一匹絕對溫順的耕牛。
韓嬰走在後邊扶著犁,兩旁有郎中護衛。如果牛發瘋,他們負責韓嬰的安全。
太子也有位置,跟在韓嬰的屁股後頭走著。等春耕禮結束之後,太子就去玩泥巴,捉蚯蚓,看什麼都新鮮,隻要是合理的探索,韓嬰都由他。讓陪伴他的太監不得乾涉。
每次春耕還是韓嬰與三公九卿、文武大臣的親密接觸。
韓嬰越過朝廷重臣,可以親密與中層官員交流。
朝廷準備了休息的地方。三公九卿去了另外一處房間喝水避嫌。
重臣們以示自己無私。
韓嬰與中層官員先到另一處房間喝水,說了一些話,了解了一些事情,聽取了一些建議。
現在吏治清明,張蒼雖然獨攬大權,但官聲很好。倒沒有人說他不妥。
完事之後,韓嬰與中層官員分開。來到了三公九卿的房間坐下。
吃茶談論。
太子坐在韓嬰懷中,老老實實的不動。但小耳朵微微動著,聽父親的話,雖然不懂但多聽,吞下再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君臣和睦,氛圍十分輕鬆。
韓嬰忽然說道:“孤想修史。”
在此之前,韓嬰從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事出突然,讓群臣都很驚訝。
“大王為何忽然想修史?”張蒼拱手問道,其他人也好奇的看著韓嬰。
群臣表情都有些凝重,修史是大事。
孔子精修春秋,往裡邊塞自己的東西。他們猜測韓嬰也是想這麼乾。
韓嬰說道:“自從孤招募博學之士來到巨鹿,他們就吵的不可開交。孤厭棄。所以打算從新修一部史書。在諸子百家之外,另起一學,叫史家。”
韓嬰在心中對太史公說了一聲抱歉。
自古史學家隻有一個,那就是太史公。餘者都不是史學家。
孔子修史,為了宣揚自己的價值觀。儒學。
所以成了春秋經典。
漢武帝獨尊儒術,後來修史的人都是儒家,都有這樣一個動機。
他們會為尊者諱,他們會改編史書的部分,塞入儒家價值觀。以儒家的的價值觀定義曆史人物是“好人”還是“壞人”。
以勸後來人,要怎麼做個“好人”。
所以後來史冊的開國皇帝都是一個麵板的人,都是雄才大略。
隻有太史公不一樣,他不論好壞記錄了劉邦。所以劉邦有大量的黑料。
往儒生帽子裡撒尿這種事情都能流傳下來。
不是劉邦流氓,而是太史公記錄了下來。
甚至太史公說了很多漢武帝的壞話,以至於漢武帝本紀沒有流傳下來。
所以真正的史家,可能隻有太史公一個人。
而現在韓嬰打算修史,統一太學教材的同時,塞入自己的私貨,傳輸自己的價值觀。
喜歡韓氏貴公子,談笑虜項羽請大家收藏:()韓氏貴公子,談笑虜項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