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範丹和孔子借糧之約的故事。
由於孔子是“萬世師表”,他的弟子是天下所有的讀書人;而範丹是“乞丐祖師”,他的弟子就是天下所有的乞丐。
因此,後世的乞丐向讀書人、富戶人家乞討,在他們看來不是乞求施舍,而是替祖師爺範丹向孔子的後人討還千年舊債。
欠債還錢,乃是天經地義,理直氣壯的行為。
基於這個傳說,衍生出了一套行業規矩。
例如,乞丐到書香門第或商戶人家門前,不能低三下四,而要“理直氣壯”地唱。
如果對方不給,甚至可以用蓮花落的唱詞進行“道德譴責”,比如唱一些“聖人之後不還債”之類的詞句,給對方施加壓力。
……
白杜鵑和陳保柱在東屋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陳保柱主動提出要下山。
白誌勇瞪著他,“你要帶我孫女去找恰喀拉人我不反對,但是你得保證她完整的去,完整的回。”
陳保柱鄭重道,“白爺,您放心,我就是自己搭上這條命,也不會讓我妹子損傷分毫。”
白誌勇:“你得說到做到,不然彆怪我對你不客氣。”
“我懂。”
白誌勇這才讓他們走了。
兩人回到熊皮溝大隊,白杜鵑立即開始著手準備跟陳保柱去大醬缸的事。
沼澤甸子上冷,白杜鵑要做更多的準備。
熬熊油,讓劉向紅幫她加厚衣裳。
白杜鵑還向蘇毅安要了一些藥,有治療發燒感冒的,拉肚子的消炎藥等。
蘇毅安自從知道她要跟著陳保柱去大醬缸找恰喀拉人,就一直沒有個好臉色,“那麼冷的地兒,你想死不成?”
“所以我才要準備充分呀。”
“不能不去?或是天氣暖和了再去?”
“天暖和了沼澤也化了,根本沒辦法走。”
“陳保柱……這人可靠嗎?”
“我爺救過他的命。”
聽了這話,蘇毅安不吭聲了。
他信任白誌勇。
能被白誌勇認可的人不多。
蘇毅安不但為白杜鵑準備了各種藥,還單獨給那個被拐的孩子準備了一些適合小孩子用的藥。
他把用藥量寫在紙上交給白杜鵑,叮囑道,“給孩子用的藥,藥量和大人不一樣,你們可千萬彆給他吃錯了,不然荒山野嶺的就算想找大夫救也找不到人。”
白杜鵑沒想到蘇毅安還挺細心,她有些意外地盯著他看。
“你看什麼?”蘇毅安問。
白杜鵑:“我離開後你繼續幫我照顧小羊吧,羊奶你隨便喝,不收你錢。”
蘇毅安撇嘴,“幫你照顧羊我還沒收你錢呢。”
白杜鵑皮笑肉不笑,“大隊裡誰不知道小蘇大夫最好了,又溫柔又知性,不知多少年輕的女社員和女知青都想嫁給你呢。”
蘇毅安瞥著她,“你也不差,大隊誰不知道杜鵑姑娘又強悍又霸道,不知多少年輕的男社員和男知青……都不想嫁給你……你彆掐我……要沒氣了……”
女衛生員進門,正好看到白杜鵑想要“掐死”他們小蘇大夫的一幕。
女衛生員手足無措,猶豫再三,轉身跑了,再也沒有回來。
白杜鵑放開蘇毅安的脖子。
蘇毅安清了清嗓子,若無其事狀,“行了,你把藥都拿回去吧,要是真的找到恰喀拉人,記得給我帶點特產回來。”
白杜鵑準備了五天。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她收拾好雪橇,和陳保柱一起帶著那個被拐的孩子,一道離開大隊。
這次出行,還是薩摩耶做領隊。
白杜鵑還給它們做了加厚的防護服和雪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