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不定,非良主也!”
若不是幼扶王的革命軍距離過遠,早就投靠過去了!
話說李秀成手下諸將圍帳而諫,皆言:"王爺速離此困龍之淵,返蘇州另起爐灶!"
眾口一詞,竟無半人提"弑君自立"之事。
昔年冀王石達開遭洪氏刁難,麾下尚有莽漢嚷著"提刀入宮,了結那廝"。
今忠王勢盛,反無人攛掇行此險徑?
莫非眾人皆成謙謙君子?
非也非也,原來天京城已成"雞肋"矣!
諸位將軍肚中早盤算分明:此城若守,如嚼蠟無味;棄之,又似拋金元寶。
城外清妖環伺如餓犬,城內糧草將儘,守之無異抱燙手山芋——且燙且痛,終要丟手。
若李秀成真弑洪秀全,奪了這雞肋之城,豈非成了"接盤冤大頭"?
清軍破城在即,屆時王爺豈不淪為"末路天子",連蘇州香餑都啃不成!
故眾將皆曉:殺洪氏易,守天京難;不如挾王而去,留此爛攤與清妖糾纏。
某日帳中密議,十餘悍將摩拳擦掌,私語如戲:"王爺固執如驢,我等需效仿古人"綁票妙計"!"
遂暗備麻繩,欲趁夜將忠王及其家眷捆如粽子,抬出城去。
正待諸將磨刀霍霍、欲效"綁票奇謀"之際,忽聞帳外高呼:"天王聖旨到——"!
黃綢展開,墨字赫然:"蘇州有難,忠王可即刻啟程,前往蘇州,特此禦批!"
眾將麵麵相覷,瞠目結舌,刀繩皆墜地如啞雀。
李秀成捧旨而立,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嘀咕道:"這洪氏葫蘆裡,莫不是賣起迷魂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部下一將撓頭如猴,竊語:"天王此招,倒似"及時雨"澆滅我等邪火!莫非他夜觀星象,算定咱要劫王?"
又一將撫須嗤笑:"怕不是洪秀全老兒被蘇州軍情急報嚇破膽,借王爺當"救火瓢"?前月李鴻章那廝在蘇州城外連挫我軍,打得咱兄弟滿地找牙,天王這"禦批"分明是"趕鴨子上架"!"
李秀成撚須沉吟,忽拍案大笑:"妙哉!此旨恰解困局。若強行綁我出城,倒成叛逆;如今天子親批,咱去蘇州名正言順,豈非反掌之戲?"
眾將聞之,皆作恍然大悟狀,有捋袖者曰:"早知如此,咱何苦費那磨刀功夫?不如多備些麻袋,裝了金銀細軟隨王爺南去!"
原是洪秀全寢宮夜不能寐,蘇州敗訊如雪片飛來:李鴻章以洋槍洋炮破城,太平軍潰如散沙。
老天王急得如熱鍋蟻,忽憶起李秀成曾言"蘇州乃天國錢糧命脈",遂咬指寫下這道"放虎歸山"之旨。
城外清妖雖暫熄火,卻如蟄蛇待春——洪秀全算定:與其困守孤城等死,不如放李秀成去蘇州"擋槍",好歹延喘幾日。
李秀成得旨如釋重負,歎道:"若早半月有此禦批,咱倒省得被爾等綁成粽子!如今天子有命,咱去蘇州便是"奉旨啃餑餑",縱是雞肋,也啃得光明磊落!"
言罷,眾人哄笑,帳內殺氣頓散,皆忙收拾行囊——畢竟蘇州再險,總比困守天京這"燙手芋"強矣!
喜歡太平天國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鬨革命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鬨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