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林更是拍著胸脯:“到時候咱們淮軍拿下頭功,看曾國藩那幫湘軍佬還有什麼臉麵!中堂大人,咱們趕緊點兵出發吧!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眉飛色舞,仿佛南京城已經唾手可得,頭功已經掛在了自己腰間。
他們隻看到聖旨上的“馳援”,隻想到朝廷的信任和即將到來的軍功,卻絲毫沒意識到這道聖旨背後隱藏的刀光劍影——那是慈禧對曾國藩的不信任,更是將他們淮軍推到了湘軍的對立麵。
李鴻章聽著他們的議論,嘴角扯出一絲苦笑,眼神卻愈發深邃。
他抬手示意三人安靜,緩緩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遠處的虎丘塔尖,聲音低沉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你們啊,隻看到南京城的城牆,沒看到城牆後麵的人。”
他轉過身,目光掃過三人興奮的臉,語氣變得嚴肅:“曾國藩是什麼人?那是連洪秀全都忌憚三分的‘曾剃頭’!他的湘軍是什麼?那是從屍山血海裡爬出來的百戰之師!你們以為,朝廷讓咱們去‘馳援’,是真為了打南京?”
劉銘傳一愣,收起了笑容:“中堂大人,您的意思是……”
李鴻章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你們知道,曾國荃在安慶時,對曾帥說了什麼嗎?”
他頓了頓,眼神中閃過一絲寒意,“他說,‘倘若李鴻章敢來南京,我就做掉他,天王老子來了都不管用’。”
“什麼?!”三人聞言大驚,劉銘傳更是握緊了拳頭。
“曾老九敢?他敢動中堂大人?!”
李鴻章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冷靜:“他敢不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湘軍上下,對南京這塊‘肥肉’的執著,遠超你們的想象。他們打了十幾年,死了多少人?熬了多少夜?就為了今天。朝廷這道聖旨,不是讓咱們去‘搶功’,是讓咱們去‘送死’——去當朝廷和湘軍之間的‘磨心’。”
程學啟的臉色變得蒼白:“那……那咱們怎麼辦?總不能違抗聖旨吧?”
李鴻章沉默了片刻,手指又開始敲打桌麵,這一次,節奏慢了許多。
他走到案前,拿起聖旨,輕輕摩挲著上麵的紋路,眼神中閃過一絲精明:“聖旨是要接的,兵也是要‘整飭’的。但什麼時候出發,走哪條路,帶多少人……這些,咱們可以‘慢慢商量’。”
他抬起頭,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你們不是說,咱們的重炮厲害嗎?那就讓炮兵‘慢慢走’,讓步兵‘好好練’。咱們啊,既要讓朝廷看到咱們的‘忠心’,又要讓曾國藩知道咱們的‘分寸’。南京城嘛……”
他頓了頓,聲音壓得更低,“不是那麼好進的。咱們啊,得學會‘等’。”
劉銘傳、程學啟、郭鬆林三人麵麵相覷,終於從李鴻章的話裡聽出了一絲門道——原來這道看似“喜事”的聖旨,背後竟藏著這麼深的陷阱。
他們臉上的興奮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和敬畏。
李鴻章看著三人,輕輕歎了口氣,眼神中帶著一絲無奈:“你們啊,還是太年輕。這官場上的事,比戰場上的刀槍更難防。南京城……不是咱們該去的地方。咱們要做的,是讓朝廷放心,讓曾國藩安心,讓咱們的淮軍,好好地活著。”
窗外的桃花依舊開得燦爛,可書房裡的氣氛卻變得凝重起來。
李鴻章的話,像一盆冷水,澆滅了手下將領們的急功近利,也讓他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他們麵對的,不僅是太平天國的殘兵,更是湘軍那深不可測的敵意和朝廷那複雜的權謀。
而李鴻章,這位晚清的“裱糊匠”,正站在蘇州的春風裡,權衡著每一步的得失,試圖在這場朝廷與湘軍的博弈中,為自己的淮軍找到一條生路。
最後李鴻章在軍師幕僚薛福成的建議下,於書房內那燭火搖曳之中,鋪開宣紙,研墨提筆,給遠在北京的朝廷回了一封奏折,又給近在安慶的曾國藩寫了一封信。
那書房之中,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李鴻章眉頭緊鎖,每一筆落下都似有千鈞之重。
李鴻章在朝廷的奏折中,字斟句酌,主要列出幾條不能即刻遵守的理由:其一,手下隊伍從上海出發,打了一年有餘,幾經苦戰,那戰場上的硝煙與血腥仿佛還在眼前。
將士們疲憊不堪,糧草短缺、兵員損耗、器械損壞,損失十分嚴重,人員急需休養,仿若一群曆經暴風雨的海燕,此刻正需歸巢休憩,若強行再戰,恐有不測。
其二,淮軍主力即將進攻湖州,特彆是湖州戰事告急,如那即將崩塌的堤壩,急需兵力去加固,實是無兵可派。
其三,淮軍雖有炮隊,但多由小炮組成,攻打南京這樣的堅城,火炮沒有任何優勢,就如同以卵擊石。
而手中的巨炮缺乏實際作戰經驗,需要加緊訓練磨合,等過個半年後,方可投入實戰,恰似寶劍未鋒,不可輕易出鞘。
李鴻章還在奏折中巧妙暗示,曾國荃性格易衝動,如那烈馬難馴,自己若帶兵前去,恐怕引起不必要的衝突,損傷大清的國力,此乃朝廷不願見之局麵。
那奏折上的每一個字,都似李鴻章精心布下的棋子,在朝廷這盤大棋局中,試圖為自己和淮軍爭取一線生機。
而在寫給曾國藩的信中,李鴻章則筆鋒一轉,滿是謙遜與誠懇。
他言辭懇切地表達了對曾國藩的敬仰之情,稱其在平定太平天國之亂中功高蓋世,自己唯有仰望。
信中詳細說明了自己目前的困境,淮軍的疲憊與湖州戰事的緊迫,絕非有意推諉朝廷之命。
他強調自己深知湘軍為攻克南京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對南京之戰不敢有絲毫貪功之心。
李鴻章表示願與曾國藩攜手共進,待淮軍休整完畢、炮隊訓練有成,再全力協助湘軍攻打南京,共同為大清江山效力。
那信中的語氣,如春風拂麵,又似暗流湧動,既表露了合作的意願,又暗中試探著曾國藩的態度。
喜歡太平天國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鬨革命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鬨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