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記事:蜂鳴與花開的約定
四月的雨林總被淅淅瀝瀝的雨裹著,葉知瀾剛把“生態課堂”第一期視頻剪完——鏡頭裡,她蹲在榕樹下,指尖輕輕碰著石斛花瓣,身後是蕭凡舉著相機,偶爾提醒“再講慢一點,方便村民記”。視頻最後,她特意加了阿明畫的蜜蜂簡筆畫,配著孩子清亮的畫外音:“蜜蜂會幫石斛開花,它們是好朋友哦。”
“發出去看看?”葉知瀾把手機遞給蕭凡,剛點下“上傳”,就看見阿傑背著雙肩包跑進來,手裡還攥著張紙條,“葉老師,蕭老師,你們看這個!”紙條上是老周的字跡,歪歪扭扭寫著:“溪邊的石斛花,這幾天沒怎麼見蜜蜂來,是不是出問題了?”
三人立刻往溪邊走。雨季的溪水漲了不少,漫過了去年搭的石頭路,葉知瀾踩著蕭凡遞來的樹枝過河時,特意留意了路邊的石斛叢——好幾株鐵皮石斛開得正盛,淡紫色的花瓣上沾著水珠,卻沒看見一隻蜜蜂,連平時總在花叢裡跳的食蚜蠅都少見。
“上周我來的時候,還看見幾隻黑黃相間的蜜蜂在采蜜。”阿傑蹲下來,翻開花瓣看了看,“花瓣上的蜜腺還在,怎麼會沒蜜蜂來?”蕭凡從背包裡掏出紅外相機的存儲卡,插在手機上翻記錄——最近三天的視頻裡,隻有兩隻蝴蝶飛過石斛叢,連昆蟲的身影都少了大半。
“會不會是上遊的問題?”葉知瀾突然想起前幾天阿凱說的,上遊果園最近在給果樹打藥。她掏出手機給阿凱打電話,剛接通就聽見那頭傳來拖拉機的聲音:“葉老師?我正幫老林家拉肥料呢,你說的果園,上周確實打了藥,說是防蚜蟲的。”
掛了電話,蕭凡眉頭擰得更緊:“廣譜農藥不光殺蚜蟲,還會殺傳粉昆蟲。咱們得去看看。”阿傑立刻掏出平板,點開“雨林觀測平台”的留言區:“我先在平台上問問村民,有沒有人最近見過大量死蜜蜂。”
往上遊走的路上,平台的留言開始跳出來——有村民說“自家屋簷下的蜜蜂窩,這幾天沒動靜了”,還有人說“在溪邊見過幾隻死蜜蜂,還以為是不小心掉水裡的”。葉知瀾把這些留言截圖存好,走到果園門口時,正好看見果農老陳在收拾藥桶。
“老陳,你這用的是什麼農藥?”葉知瀾走過去,指著藥桶上的標簽。老陳愣了愣,撓撓頭:“就是鎮上農資店買的,說能殺蚜蟲,我也不懂什麼品種。”蕭凡湊過去看標簽,臉色沉了下來:“這是有機磷類農藥,毒性大,對蜜蜂的殺傷力特彆強。”
老陳的臉瞬間白了:“我就想給果樹除蟲,沒想到會害了蜜蜂……那怎麼辦?這果園要是沒蜜蜂傳粉,秋天的果子就沒指望了。”葉知瀾連忙安撫他:“先彆慌,我們找專家問問,看有沒有補救的辦法。”她掏出手機,給省農科院的王教授打視頻電話,蕭凡則蹲在果園邊的草叢裡,用小鏟子挖了點土,裝在密封袋裡——回去要測測土壤裡的農藥殘留。
王教授的視頻很快接通,聽葉知瀾說完情況,他讓蕭凡把土壤樣本的照片發過去,又問了農藥的型號:“這種農藥的殘留期大概一周,現在最重要的是彆再用了,另外可以在果園周邊種點蜜源植物,吸引幸存的蜜蜂回來。”他頓了頓,又補充道:“你們那邊的本土中華蜜蜂,對農藥特彆敏感,以後儘量用生物農藥,比如苦參堿,對昆蟲傷害小。”
葉知瀾把王教授的話記在本子上,老陳在旁邊聽得認真,最後紅著臉說:“葉老師,我聽你的,明天就去買生物農藥,再把剩下的藥都扔了。要是蜜蜂回不來,我這果園也彆想有收成了。”
從果園回來的路上,阿傑突然停下腳步:“咱們在守護站旁邊種蜜源植物吧?王教授說的紫雲英、油菜花,種子好買,長得也快,既能吸引蜜蜂,還能給石斛遮點陰。”蕭凡立刻點頭:“我明天去鎮上買種子,再在平台上發起個‘種蜜源植物’的活動,讓村民也來幫忙。”
第二天一早,守護站的院子裡就熱鬨起來。老周帶著村裡的老人來翻土,阿明和孩子們提著小水桶,把蕭凡買回來的種子撒在翻好的土裡,阿傑則在平板上直播——鏡頭裡,孩子們蹲在地上,把種子一粒一粒放進土裡,老周在旁邊教他們“種子要埋半指深,澆水彆太多,不然會爛”。
“大家要是家裡有空地,也可以種點蜜源植物,平台上有種子的照片和種植方法。”阿傑對著鏡頭說,剛說完就看見留言區有人問:“種了能吸引蜜蜂嗎?我家的果樹也需要傳粉。”葉知瀾湊過來,對著鏡頭笑:“當然能,等蜜蜂多了,咱們的石斛能結果,大家的果樹也能豐收,一舉兩得。”
接下來的幾天,平台上多了不少“種植日記”——村民們把自家種的紫雲英發芽、開花的照片傳上來,還有人拍了孩子澆水的視頻。葉知瀾每天都會在平台上回複,教大家怎麼判斷植物缺不缺水,偶爾還會帶著蕭凡去村民家裡看看,幫著調整種植的位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周後的清晨,葉知瀾剛起床,就聽見院子裡傳來阿明的歡呼聲:“葉老師!有蜜蜂!”她跑出去一看,隻見幾隻黑黃相間的中華蜜蜂,正停在剛開花的紫雲英上采蜜,翅膀扇動的“嗡嗡”聲,在雨後的清晨格外清晰。
“快去溪邊看看!”蕭凡抓起相機,拉著葉知瀾往溪邊跑。溪邊的石斛叢裡,果然有幾隻蜜蜂在花叢中穿梭,一隻蜜蜂停在花瓣上時,蕭凡立刻按下快門——鏡頭裡,蜜蜂的後腿沾著金黃色的花粉,正好落在石斛的雌蕊上。
“拍到了!”蕭凡把相機遞給葉知瀾,剛說完就看見老周扛著鋤頭走過來,手裡還拿著個蜂巢框,“葉老師,你們看,我家屋簷下的蜜蜂窩,這幾天又有動靜了,我拆了個空框過來,要是有蜜蜂想築巢,就能用。”
阿傑也趕了過來,平板上正顯示著平台的最新數據:“這一周,村民記錄的蜜蜂數量,比上周多了三倍!還有人說,看見蜜蜂在給自家的果樹傳粉。”葉知瀾看著平板上的照片——有村民拍的蜜蜂采蜜圖,有孩子畫的“蜜蜂和石斛”,還有老陳傳的果園照片,配文“換了生物農藥,果樹沒蚜蟲,蜜蜂也回來了”。
夕陽西下時,大家坐在守護站的院子裡,看著天邊的晚霞。阿明抱著蕭凡的相機,翻著白天拍的蜜蜂照片:“蕭老師,咱們能不能把這些照片放到‘雨林故事’裡?我想讓大家都看看,蜜蜂回來了。”
“當然可以。”蕭凡摸了摸阿明的頭,葉知瀾則打開手機,開始剪“生態課堂”的第二期視頻——鏡頭裡,老周拿著蜂巢框,教大家怎麼給蜜蜂留築巢的地方,阿傑在旁邊講解“蜜蜂對生態的作用”,最後是蕭凡拍的畫麵:一隻蜜蜂停在石斛花上,翅膀的震動讓花瓣上的水珠輕輕晃動,像撒了把碎星星。
“標題就叫‘蜂鳴與花開’吧。”葉知瀾把視頻上傳到平台,剛發出去,就收到了王教授的留言:“做得好!生物農藥+蜜源植物,這是保護傳粉昆蟲的好辦法,我把你們的案例發給其他保護區看看。”
阿傑看著留言,突然轉頭對葉知瀾和蕭凡說:“我下個月回城裡,想跟學校申請個項目,專門研究咱們這兒的傳粉昆蟲,說不定還能幫村民們建個‘蜜蜂保護站’。”
葉知瀾笑著點頭,抬頭時看見天邊的晚霞染紅了雨林的樹冠,溪邊的石斛花在風中輕輕搖曳,隱約能聽見蜜蜂的“嗡嗡”聲,和孩子們的笑聲混在一起。蕭凡遞過來一杯熱茶,杯壁上印著阿明畫的蜜蜂和石斛,他輕聲說:“你看,隻要大家一起努力,總能把失去的找回來。”
夜色漸深,守護站的燈光亮了起來。葉知瀾打開“雨林觀測平台”,看著不斷更新的留言——有村民分享“自家果樹結了小果子”,有孩子上傳“新畫的蜜蜂一家”,還有人說“明天要去種更多紫雲英”。她點開老周的最新記錄,照片裡是溪邊的石斛叢,幾隻蜜蜂停在花瓣上,配文是:“蜜蜂回來了,石斛也能結果了,真好。”
葉知瀾把手機放在桌上,窗外的蟲鳴聲漸漸響起來,偶爾還能聽見蜜蜂歸巢的“嗡嗡”聲。她知道,這隻是雨林守護路上的一小步,但隻要有這些願意為蜜蜂、為石斛、為這片雨林付出的人,往後的每一步,都會走得更穩、更堅定。就像那些重新回到花叢中的蜜蜂,隻要有花開,就會有它們的身影;隻要有人守護,這片雨林,就永遠會有蜂鳴與花開的約定。
喜歡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請大家收藏:()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