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浪樣本的初探秘
車子剛停穩在實驗室樓下,葉之瀾就拎著保溫袋衝了下去,蕭凡拎著兩人的午餐跟在後麵,看著她急匆匆的背影,無奈又好笑。推開實驗室的門,葉之瀾熟練地戴上手套,從保溫袋裡拿出兩個采樣瓶,放在操作台上。
陽光透過實驗室的玻璃窗,落在透明的瓶子上,裡麵的紅色海水泛著淡淡的光澤。葉之瀾先拿起裝著紅影中心樣本的瓶子,輕輕搖晃了一下,對著光仔細觀察:“你看,裡麵的藻類好像很細小,不仔細看都看不清單個的形態。”
蕭凡把午餐放在一旁的桌子上,走過來湊到她身邊:“先做顯微鏡觀察吧,我去準備載玻片和蓋玻片。”他轉身去器材櫃裡翻找,葉之瀾則小心翼翼地用滴管吸取了少量樣本,滴在載玻片中央,再輕輕蓋上蓋玻片,避免產生氣泡。
將載玻片放在顯微鏡下,葉之瀾調整著物鏡,眼睛湊近目鏡。隨著焦距慢慢對準,視野裡漸漸出現了細小的身影——那些藻類呈橢圓形,通體透明,隻有細胞中央帶著一點淡紅色的色素,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視野裡,像撒了一把紅色的細沙。
“蕭凡!你快來看!”葉之瀾驚喜地喊他,“它們的形態好奇特,我以前沒見過這種藻類!細胞結構看起來很簡單,但色素的位置很特彆,集中在中央。”
蕭凡立刻湊過來,眼睛對準目鏡。看著視野裡的藻類,他眉頭微蹙:“確實沒見過,既不像常見的甲藻,也不像矽藻。你再調大倍數,看看細胞內部有沒有其他結構。”
葉之瀾點點頭,轉動轉換器,換成更高倍數的物鏡。視野裡的藻類被放大,能更清晰地看到細胞內部——除了中央的紅色色素團,還有一個小小的細胞核,周圍沒有明顯的葉綠體結構。“奇怪,沒有葉綠體?那它們靠什麼進行光合作用?”葉之瀾疑惑地自語。
蕭凡直起身,思考著:“可能它們的色素團不僅負責顯色,還能進行光合作用?或者它們是異養型藻類,靠吸收海水中的營養物質生存?”他頓了頓,“先做色素提取吧,看看這些紅色色素的成分是什麼,或許能找到線索。”
葉之瀾立刻行動起來,按照色素提取的步驟,將樣本倒入離心管,加入提取劑,放在離心機裡離心。等待離心的間隙,蕭凡把午餐拿出來:“先吃點東西,離心還要二十分鐘,正好趁這個時間墊墊肚子。”
葉之瀾看著離心機的指針慢慢轉動,有些不情願地挪到桌子旁:“好吧,不過要快點吃,我想早點知道色素的成分。”兩人快速吃著午餐,話題卻一直圍繞著那些紅色藻類,你一言我一語地猜測著它們的特性。
離心結束後,葉之瀾迫不及待地取出離心管。管底沉澱著少量紅色的粉末,上層是透明的液體。她小心地吸取上層液體,倒入比色皿,放進分光光度計裡。隨著儀器啟動,屏幕上漸漸出現了吸收光譜曲線。
“峰值在540納米左右!”葉之瀾盯著屏幕,聲音有些激動,“這個吸收波長和常見的藻膽蛋白不太一樣,倒有點像某種新型的類胡蘿卜素!”
蕭凡湊過來看著屏幕,點頭讚同:“確實,常見的藻膽蛋白吸收峰在490到570納米之間,但這個峰值更集中在540納米,而且吸收強度很高。說不定這就是這種藻類特有的色素,我們可以給它起個臨時的名字,方便後續研究。”
“叫‘紅海素’怎麼樣?”葉之瀾眼睛一亮,“因為它來自紅色的海麵,而且顏色很特彆。”
蕭凡笑著點頭:“好,就叫紅海素。接下來,我們還要測一下樣本的ph值、鹽度耐受性,看看這種藻類適宜在什麼樣的環境裡生長。”
葉之瀾立刻拿出ph試紙,蘸了一點樣本,試紙很快變成了淡綠色:“ph值大概在8.2左右,和近海海水的ph值差不多。鹽度的話,我們可以配置不同鹽度的培養基,看看它們的生長情況。”
兩人忙碌起來,葉之瀾負責配置不同鹽度的培養基,蕭凡則準備接種工具。當葉之瀾把不同鹽度的培養基分裝到培養皿裡,蕭凡小心地用接種環蘸取少量樣本,均勻地塗在培養基表麵。
“接下來就是等待了。”葉之瀾看著培養皿,眼裡滿是期待,“希望它們能在培養基上生長,這樣我們就能進一步觀察它們的生長周期和繁殖方式了。”
蕭凡把培養皿放進恒溫培養箱,設定好溫度和光照條件:“彆太著急,藻類生長需要時間,我們明天再來觀察。今天已經做了不少工作,先休息一下,明天繼續。”
葉之瀾點點頭,看著培養箱的指示燈亮起,心裡滿是期待。她知道,關於這片紅浪的研究才剛剛開始,接下來還有很多未知等待著他們去探索,但她一點都不覺得累,反而充滿了動力——這種對未知的好奇,對科學的探索欲,正是她一直以來熱愛這份工作的原因。
離開實驗室時,葉之瀾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培養箱,仿佛能看到裡麵的藻類正在慢慢生長。蕭凡握住她的手,輕聲說:“彆擔心,它們會好好生長的。明天我們就能看到新的結果了。”
葉之瀾抬頭看向蕭凡,眼裡滿是笑意:“嗯,我相信。而且就算遇到困難也沒關係,我們一起解決。”
月光灑在兩人身上,拉長了他們的身影。葉之瀾知道,無論接下來的研究之路有多難,隻要有蕭凡在身邊,有這份對科學的熱愛,她就有勇氣一直走下去。而這片偶然發現的紅浪,或許會成為他們科研道路上最珍貴的禮物。
喜歡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請大家收藏:()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