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龍泉一處僻靜的鑄劍坊裡遇見歐老的。
那是個霜晨,山穀裡還飄著薄霧,我循著"叮——叮——"的金石聲找到這座青磚老院。推開虛掩的柴扉,院中一位須發如銀的老者正掄錘鍛打一塊赤紅的鐵坯。火星四濺中,他忽然停手,頭也不抬地說:
"來得正好,聽聽這鐵的聲音。"
他將鐵坯浸入旁邊的藥泉,蒸汽騰起時,竟發出龍吟般的清越長鳴。歐老——後來我知道他複姓歐冶——這才抬頭,古銅色的臉上皺紋裡夾著炭灰。
"這是塊"星鐵","他摩挲著冷卻的鐵坯,"隕石裡煉出來的,藏著天火。"
就這樣,我開始了在歐老劍廬的學藝。他教給我的第一課是如何"辨鐵":
"普通鐵聲啞,精鐵聲清;寒鐵帶銅音,熱鐵含木響;而這塊..."他敲擊一塊黝黑的鐵錠,發出鐘磬般的餘韻,"是海底沉鐵,吸足了陰性能量。"
最令我震撼的是歐老的"觀火"絕技。他能根據焰色變化,準確判斷爐溫與鐵性。有次他盯著爐火突然潑入碗藥水,火焰頓時轉為青紫色。
"火有七魂,"歐老解釋道,"這把劍要引的是"朱雀魂"。"
三天後,我有幸參與了折疊鍛打的過程。歐老將鐵坯反複折疊,每次錘打都配合特定的呼吸節奏。他說這是"注氣",讓鐵與人的氣息相通。
"千錘百煉不隻是形變,"他額頭沁出汗珠,"更是讓鐵記住生命的律動。"
淬火工序最為神秘。歐老不用普通泉水,而是特製的"五色湯",包含辰砂、磁石粉等物。劍坯入水的刹那,水麵竟浮現出北鬥七星的倒影。
"劍有三光,"歐老凝視著劍身,"天光應星,地光應脈,人光應氣。"
立夏那日,歐老帶我去了趟劍池湖。我們在湖畔挖取一種特殊的"劍泥",用來製作劍鞘內襯。他說這是當年歐冶子留下的秘法,能養劍鋒。
"看這泥紋,"他捧起把濕泥,"像不像龍鱗?"
回到劍廬,歐老演示了"開光"儀式。新鑄的劍要在寅時對著啟明星揮舞,讓劍身吸收晨光。最神奇的是他用絲線懸劍測試,劍尖永遠指向正北。
"好劍自有靈性,"歐老輕彈劍身,"會認主護主。"
一個月後,我見證了"養劍"的過程。歐老取出把佩戴三十年的短劍,劍身上的花紋已化作山水紋樣。更驚人的是,劍鋒處有縷金線隨月光流動。
"這把替我擋過災,"他神情肅穆,"看這處缺口,就是當年被子彈擊中的位置。"
現在我的書房裡珍藏著歐老給的幾件劍器:
一柄未開鋒的禮儀劍
塊星鐵原坯
瓶劍油
冊《劍道養氣訣》
上周朋友運勢低迷,我借他佩戴了歐老製的劍飾。三日後他驚喜地說,胸中鬱結儘散。我告訴他,這就是古劍的神奇——在鋼鐵冷鋒中藏著天地正氣。
臨彆時,歐老送我一塊未鍛的隕鐵,形如臥虎。
"記住,"他粗糙的手掌撫過鐵坯,"鑄劍要三分火,七分氣;養劍要三分工,七分心。"
如今每當我摩挲劍器,總會想起歐老在爐火前專注鍛鐵的模樣。也許,這就是劍道最深的奧秘——在一柄冷兵中養浩然之氣,在一道劍光裡見天地初心。
喜歡上善若水,尋安請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尋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